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烟台市污水厂污泥送电厂混合焚烧示范工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污泥的处理问题,烟台市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送到清泉热电厂混合焚烧,该示范工程按国际标准进行污泥处置,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污泥焚烧技术具有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等优点,与其他传统污泥处理方法相比,被各国认为是污泥处理效果最佳、最经济实用的工艺之一。详细阐述了污泥焚烧技术的发展现状、原理、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污泥发展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根据污泥焚烧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几个突出的优点,对污泥焚烧的两种方法——完全燃烧法和不完全燃烧法作了详细介绍,解决了污泥处理与处置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几种工艺路线进行论述和研究。结果表明:(1)在污泥处理与处置新技术的一些技术难题被解决之前,填埋工艺仍然为一种可行的工艺路线:(2)填埋工艺虽然仍然在使用,但新标准的出台使其能耗和处理成本不断增加:(3)新标准的出台让我们不得不探索一种新的污泥处理和处置方式:(4)污泥的综合利用相比其他新的处理处置工艺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发展前自*n  相似文献   

7.
截止2013年底,我国重点流域及沿海地区污泥年产量达到550万t,各地区污泥处理处置要求迫切。污泥干化焚烧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根据上海市中心城区污泥处理处置条件及规划,详细介绍市政污泥干化焚烧关键技术和设备,并对比国内、外的应用及发展。最后指出焚烧技术将是未来大型污泥处理厂及土地紧缺地区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廖凤京 《四川建筑》2005,25(Z1):150-151
介绍了深圳特区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未来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焚烧作为一项有效的处理手段,主要是利用高温的条件,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成二氧化碳,并且对热能进行回收,这样不进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也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但是,在污泥焚烧的时候,需要对所用到的设备进行明确,选择性能相对较高的污泥焚烧设备,这样才能保证污泥焚烧效果,实现良好的效益,并且对其行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0.
污泥独立焚烧处置系统的投资和处理费用高,依托电厂现有燃煤锅炉、垃圾焚烧炉等,通过设备及焚烧技术的改进,将脱水或干化污泥按比例掺烧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合肥天源热电有限公司的污泥焚烧EPC项目利用公司目前现有的2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即将建设的2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经改造后掺烧污泥,每台锅炉每小时焚烧2.5t生活污泥,规模为240t/d.经改扩建后的污泥焚烧系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运行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处理无残留,且系统投资少、施工周期短、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11.
李朝阳  李辰 《中国给水排水》2013,29(18):146-148
某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业园区内的生产废水,进水水质变化大且水质复杂,由于未设水质调节设施,废水处理难度较大,而有时存在的企业偷排现象,会直接导致污水厂生物处理系统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活性污泥中毒。详细分析和探讨了运行中由pH值、盐分及油脂导致的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为出现类似污泥中毒现象的污水处理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的新思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分析了目前污泥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污泥特性的再认识和对原有技术路线的反思,提出以无害化为主导、在坚持“安全、环保”的原则下实现污泥的资源化是我国今后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污泥焚烧技术,分析了污泥焚烧需解决的问题,指出污泥混合焚烧是其合理的处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唐家沱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中,初沉污泥中的布条和纤维物等经常缠绕在污泥系统中的搅拌装置上,致使其效率降低,对后续工艺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威胁,为此进行了格网拦截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制订了"沉砂池出口设置机械细格栅、初沉污泥浓缩前加机械过滤以及初沉污泥浓缩后进行污泥过滤"三种可行的工程方案,通过比较,选择在初沉污泥浓缩前加机械过滤作为最终实施方案.运行结果表明,初沉污泥中的杂物得到了有效去除,保证了污泥系统各搅拌设备的长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焚烧处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常州市利用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焚烧含水率〉8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掺烧泥煤比可达20%-30%,焚烧产生的烟气中重金属、二噁英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水质分析方法、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方法、超滤分子质量分级分析方法以及色谱法,对3座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泥区废液水质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泥区废液污染物的负荷较高,其水质状况与污水、污泥处理工艺及其运行工况有关。泥区废液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种类有类蛋白质、类富里酸及类腐殖酸,各类物质的含量与污泥稳定程度有关,浓缩池上清液和未经消化的污泥脱水滤液以类蛋白质为主,污泥消化后的脱水滤液以类富里酸或类腐殖酸为主。泥区混合废液中表观分子质量〉6ku的有机物所占比例〉70%,泥区废液中内分泌干扰物质壬基酚及其前体物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含量约为1.35~23.01μg/L。  相似文献   

16.
污泥厌氧消化/热电联产是一项重要节能工艺技术,对于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意义重大。完善的管理是保证污泥消化及热电联产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麦岛污水处理厂将Multiflo?Trio初沉污泥与生物滤池剩余污泥进行混合,形成沼气产率较高的混合污泥,并进行中温厌氧消化,所产沼气进入热电联产系统用于发电及沼气锅炉,回收余热作为污泥消化及厂区采暖热源。10余年来,麦岛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消化及热电联产系统实现了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保证了污泥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及利用。介绍了青岛麦岛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及热电联产的运行情况,探讨如何在污泥消化及热电联产间做好运行管理和调控,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ystem for supplying hot water for a small community by utilizing the waste heat generated during the incineration of sludge at a site on Rokko Island, which is a new artificial island built inside the port of Kobe, Japan.
The system was designed to use the heat from the hot water, produced during the cleansing of exhaust gases in the scrubber system of the sludge incineration plant, by recycling it via a heat exchanger in order to supply the occupants of neighbouring apartment complexes with clean hot water. The system has been in operation since 1988. On a yearly average the water supplied is 20° hotter than normal tap water, helping to reduce considerably the use of city gas.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对该污泥的理论产气量进行了估算,考察了投加接种污泥和未投加接种污泥条件下污泥厌氧消化的产气情况,并分析了污泥消化前、后的泥质特点。结果表明:与未接种条件相比,污泥厌氧消化前采用投加接种污泥的方式可大大促进消化反应的进行,加快污泥的产气速率,使厌氧消化周期缩短近1/4,但对污泥的总产气量影响较小;在厌氧消化正常运行条件下,污泥产气量达到总产气量的90%时所需反应时间约为16d,可将其作为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较为理想的消化周期;剩余污泥的消化性能差、产气率低、试验产气量占理论产气量的比例〈50%,在工程上单独的剩余污泥不宜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19.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嘉兴联合污水处理厂引进德国Passavant Roediger污泥脱水系统,脱水后的污泥含固率达45%。脱水污泥经干化后,运至邻近水泥厂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而被综合利用。该厂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方法真正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具有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对采用天然有机滤料和合成无机滤料的生物除臭滤池在加拿大多伦多市Ash-bridge’s Bay污水厂污泥处理站的干化和转运段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污泥脱水工艺、臭气的产生及其组分,进而对软木树皮滤料和矿物合成永久性滤料的除臭效果进行了比较。还讨论了一些具体的运行经验,并采用动态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