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种人工介质对太湖水质的改善效果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利用人工介质富集太湖水中的微生物来改善梅梁湾水源地水质,中试结果表明:三种人工介质中以组合介质(RZ)的生物量最大、生物活性最强且上部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高于中部和下部的,中间的生物量高于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7 d、源水CODMn为4.17~9.88 mg/L、UV254为0.09~0.13 cm-1、TN为3.35~11.6 mg/L、氨氮为0.22~5.19 mg/L、亚硝酸盐氮为0.01~0.94 mg/L、TP为0.08~0.79 mg/L的条件下,RZ对CODMn、UV254、TN、氨氮、亚硝酸盐氮、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8%、8.6%、22.1%、32.4%、49.7%、60.7%.可见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3.
人工介质去除源水中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察了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W市源水中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源水中存在较高浓度的PAHs;当介质的填充密度(介质与水的体积比)从15.6%增加到38%时,对PCBs和PAHs的去除率均有所增加;当HRT从3d增加到7d时,对PCBs和PAHs的去除率均没有明显提高。可见增加介质填充量有利于对PCBs和PAHs的去除,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源水中的PCBs和PAHs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出水PAHs浓度难以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孔混凝土为生态护岸载体,联合微生物、绿色植物等生态因子构建特定岸坡生态系统来研究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RT)为6 d时,系统对CODMn、UV254、NH+4-N、NO2--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0.9%、13.4%、81.4%、96.8%和67.7%,相比硬质化岸坡的空白渠,CODMn、UV254、NH+4-N、NO2--N、TN的平均去除率仅为9.6%、5.0%、70.8%、42.4%和34.6%。通过该系统中多孔混凝土载体、水生植物和基质上富集的微生物等生态因子协同作用,使得有机物、氮类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建筑行业的逐步兴起,对占地需求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得不选择在软基条件的土质上开展工程。因此对于人工湿地地基的科学使用也成为当下热点话题。基于软基条件下的水质改善型人工湿地地基处理的关键是技术方法与合理实施。通过对浅层地基和深层地基的研究,设计不同的地基加固技术,对不同的技术进行相应深度的应用,并对其优缺点及使用范围进行讨论,为正确地使用软基处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尖岗、常庄水库是郑州市自来水公司柿园水厂两座备用水源水库,为中等规模水库,总库容为5000万m^3(包括死库容),柿园水厂是郑州市西部较大的净水处理厂,供水规模37万m^3/d,原水主要来源为黄河水。尖岗、常庄水库是该厂的备用水源,备用量为柿园水厂年供水量的40%。水库用做城市供水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几种人工生态强化净化技术对滞流景观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碳素纤维生态草表面可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最好,对NH3-N、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4%、92%、92%和85%,生态草对浮游藻类繁殖和水体色度增加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该抑制作用随着其密度的增加而增强;间歇曝气充氧法对水中氮、磷及色度的去除效果较好,但与其他方法相比,曝气扰动会使水中COD浓度增加,还可能会促进藻类的繁殖;美人蕉浮岛对氮、磷及色度的去除作用低于生态草和间歇曝气法,但对COD的去除和抑藻效果均好于间歇曝气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水生植物滤床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藻毒素和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面考察了水生植物滤床(HFB)在改善源水水质方面的效果。试验在5月—10月进行,进水为太湖陈东港附近的湖水,采用连续进水方式,水力负荷为1.0 m3/(m2.d),所栽种的植物为水蕹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GC—MS分析中试系统的进、出水水质,结果表明,对总藻毒素TMC-RR和TMC-L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3.0%和66.7%,且对细胞内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优于细胞外藻毒素。源水经处理后,一部分微量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被去除,其余物质的浓度明显降低,说明HFB在保障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组合生态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源水质的改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延长浮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强化浮床的微生物富集特性,构筑了以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组合生态浮床,考察了其对富营养化水源水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当水体交换时间为7d、水力负荷为1.85m3/(m2.d)时,组合生态浮床对TN、TP、TOC、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7%、54.5%、49.2%、80.2%,相应的去除负荷分别为4.03、0.79、0.49g/(m2.d)和25.31mg/(m2.d);对总藻毒素和胞外藻毒素的去除率分别为77.4%和68%。可见,该组合生态浮床是改善富营养化水源水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琴亭人工湖水量及水质保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琴亭湖是一座集防洪滞洪和城市景观公园功能的综合工程,通过对水体水量来源与损耗进行分析计算,确定人工湖以文山里引水工程的水为补给水源。人工湖水质保持采用外源污染控制与引水活水工程的综合性方案。其设计经验在类似工程水量及水质保持系统的建设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超滤膜法对太湖源水中的蓝藻腐败产物进行了分子质量分级,研究了混凝、超滤、臭氧氧化及活性炭吸附等工艺对腐败产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CODMn表征的有机物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40 ku和<10 ku的区间,致嗅物质主要集中在10-40 ku的区间,以UV254表征的有机物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40 ku的区间.混凝、超滤特别适于去除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对致嗅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臭氧氧化能显著去除致嗅有机物,同时还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活性炭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吸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去除分子质量<10 ku的有机物.将这四种工艺进行组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