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碱-尿素改性苧麻纤维与来改性苧麻纤维可纺性的对比试验情况。二者相较,苧麻纤维改性后呈现出较好的可纺性,细纱品质指标可提高400左右,条干也较均匀. 相似文献
2.
3.
利用苎麻纤维生产水龙带以替代亚麻纤维时必须改变纤维的晶体结构,使其在水中膨化度最小。为此,需在不同条件下对已脱胶的苎麻纤维进行丝光处理。在室温下用24%氢氧化钠溶液处理一部分苎麻纤维,其时间为40分钟,然后进行水洗和烘干。另一部分苎麻纤维在室温下先浸入24%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煮沸约1小时,再水洗和烘干。 相似文献
4.
5.
6.
7.
铈离子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苧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苧麻纤维的非均相接技共聚反应。铈离子浓度、单体浓度、反应体系酸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接枝率有明显的影响。当铈离子浓度为4.5×10(-3)摩尔/升、单体浓度在4×10(-1)~9×10(-1)摩尔/升、氢离子浓度为6.8×10(-2)摩尔/升、在30~40℃反应时,接枝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9.
本研究采用碱/尿素体系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对阔叶木浆、针叶木浆和竹浆纤维进行润胀预处理,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探究了甘油、甲酰胺和柠檬酸三乙酯3种塑化剂在不同塑化温度、塑化剂质量分数及塑化时间下对纤维的塑化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在10 ℃下,碱/尿素体系预处理的针叶木浆纤维具有最高的润胀程度,有利于进一步塑化改性处理;本实验的最佳塑化改性处理条件为:甲酰胺质量分数30%,塑化温度25 ℃,塑化时间5 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塑化纤维有望在特定领域作为塑料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0.
对常见的几种麻纤维与高性能化学纤维的性能进行简单对比,详述了麻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情况,指出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高质量分数碱-DMSO-尿素体系对亚麻细纱进行预处理,采用统一目标函数优化法和中心组合设计(CCD)响应面优化法,确定最佳的亚麻细纱预处理工艺。对于亚麻纱改性,当DMSO质量分数为50%、碱的质量分数为50%时,亚麻纤维的预处理效果最好。最佳预处理工艺为: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0%、DMSO质量分数10%、尿素质量分数5%、处理温度95 ℃、处理时间90 min、浴比为1∶15。采用最佳预处理工艺对细纱预处理,纱线的可纺性明显提高、断裂强力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大、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不匀率增大、纱线条干不匀率减小、纱线直径变大、毛羽增多、耐磨性变差。 相似文献
12.
13.
对共混改性聚酯纤维和阳离子可染改性共聚酯纤维的碱减量进行研究,并与常规聚酯纤维进行了对比,从温度、碱浓度、促进剂等方面对三种聚酯纤维的碱水解性能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用扫描电镜对减量后三种聚酯纤维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观测和对比。结果表明,前二者要比后者易于水解,水解反应变化的程度与引入的官能团和共混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碱液对大豆蛋白粉改性,研究了加碱量、温度及时间对碱改性大豆蛋白液黏度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考察了碱改性大豆蛋白粉的结晶性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果表明,在加碱量4%(以大豆蛋白粉质量计)、温度60℃、时间0.5 h时,改性大豆蛋白液的黏度最大,改性大豆蛋白粉的结晶性遭到破坏,蛋白质二级结构中无规卷曲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道了用热重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六种麻纤维进行测试的结果,对麻纤维热稳定性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18.
纳米材料改性涤纶的碱减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熔融纺丝过程中采用添加纳米微粒进行改性的功能性涤纶纤维的碱减量特性,诸如松弛热处理、碱浓度、促进剂用量和减量时问等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纳米改性涤纶纤维碱减量前后的表面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苧麻纤维在乙二胺、脲、水混合液中高度溶胀。溶胀程度主要与混合液中乙二胺与水的组成浓度C_1相关,随C_1值增加,苧麻纤维经历晶间溶胀到晶内溶胀两个过程。溶胀温度升高,溶胀程度下降。脲的水溶液是晶间溶胀剂,混合液中的脲起共溶胀作用。溶胀苧麻纤维的洗涤方法不同,溶胀产物的可及度变化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0.
苧麻碱煮脱胶过程中,化学降解对于胶杂质的去除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来看,胶杂质的物理溶出是第一位,苧麻的碱煮系统只是一个强烈的纤维洗涤系统,此系统的彻底变革,全在于机械力和表面化学力在碱煮过程中的充分应用。本文就以上三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