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井网形式优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平井在开发低渗透油藏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水平井的优越性,确定应用水平井的合理井网形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低渗透油藏中不同井网形式下的产能、采出程度、累计产水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水平井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加快采油速度,但同时水平井也能加快见水时间;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网整体开发以交错井网效果最好,井网最优穿透比为0.2~0.4.在分析剩余油分布时引入了流线分析的方法,更加直观地反映了油藏内流体流动状况.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天然裂缝网络系统油藏的复杂性,在相似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电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天然离散裂缝网络油藏在交错排状井网的水平井井网条件下,裂缝密度、水平井与裂缝方向夹角、注采井夹角、水平井无因次高度等因素对水平井产量的影响,得出了水平井与裂缝夹角、注采井夹角、水平井无因次高度等最优值,为优化水平井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数,从而为交错排状井网的水平井产能提供优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交错井网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保角变换、汇源反映和势叠加原理等渗流理论,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交错井网的产能公式进行理论研究,得到符合低渗透油藏的公式。井网优化时,给定水平井无因次长度,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井网形状因子大小,计算水平井无因次产量,从而得到水平井无因次产量随井网形状因子变化的规律曲线,在曲线上找出水平井产量的最大点,由此得到低渗透油藏不同面积、不同油层厚度时,不同无因次长度对应的最优井网形状因子。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联合井网型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低渗透油藏储量的不断增加和水平井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平井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逐渐向规模化发展,需要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井网型式进行研究.基于低渗透油藏参数,对水平井井网型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纯的水平井井网,由于水平井控制面积大,不宜采用注采比过大或者过小的井网型式,平行交错五点井网较佳;而对于水平井和直井联合井网,不同注采比下井网的最终采收率差别不大,而含水率变化差别比较大,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五点井网型式开发效果较好,同时结合分段压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井网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由于水平井水平段较长,水平井和直井井网布井型式更为灵活,对不同的水平井和直井特殊井网型式通过合理优化井距排距,可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等值渗流阻力法全面考虑油水渗流阻力的影响,推导出了面积注水油藏见水前后油水井的单井产量公式。考虑水驱过程中油藏内各点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应用物质平衡方法推导出了油井见水的开发时间的计算公式。在开发时间的计算公式中同时引入了面积修正系数并给出了五点井网和反七点井网面积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使油井见水的开发时间的计算精度大大提高——反七点井网的见水时间可减小偏差21%、五点井网的见水时间可减小偏差57%.计算实例表明,应用改进后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符合水驱油藏的开发规律。  相似文献   

6.
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具有砂体分布零散、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开发过程中核部水淹严重,扇缘部水驱效果较差。为此,基于油藏工程方法与理论推导,确立了环形井网环距及采油井井距的计算方法并绘制了计算图版,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有效开发的合理井网井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控剩余油条件下的核注翼采井网模式,可有效缓解正方形面积注水井网形式注水憋压的难题,进而降低注水难度,提高水驱效率;与正对井网相比,采用注采井数比为1∶2的核注翼采交错环形井网时,油水井流线分布较均匀,开发效果较好;对于3注6采与4注8采的环形井网,当环距为200 m时,最优采油井井距分别为300 m和250 m。该研究成果为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的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低渗透油藏面积注水开发特点,在流管模型和Beckley-Leverett方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含裂缝菱形反九点井网面积波及效率和油井见水时间的计算公式,解决了低速非达西渗流不同于达西渗流的面积波及效率理论计算问题和生产井见水时间的确定问题。研究表明,裂缝与注采方向夹角的大小对菱形反九点井网的面积波及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从而为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的开发设计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各向异性交错井网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保角变换、汇源反映和势叠加原理等渗流理论,得到低渗透油藏各向异性直井交错井网的产能公式。井网优化思路为:给定各向异性系数,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井网形状因子的大小,计算井网无因次产量,从而得到井网无因次产量随井网形状因子变化的规律曲线;在曲线上找出水平井产量最大点,由此得到低渗透油藏不同面积、不同油层厚度时对应的最优井网形状因子。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直井联合开采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高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利用数值模拟结合油藏工程方法,以某低渗透油藏地质模型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水平井直井联合开采低渗透油藏井网方式的有关问题,包括合理的水平井直井组合方式、井网几何形状,这一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水平井整体开发低渗透油藏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渗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方法对比分析了低渗透油藏中水平井和垂直井布井系统的压力梯度分布,并利用启动压力梯度理论建立低渗透油藏中水平井和垂直井产量公式。目的为低渗透油藏的水平井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水平井布井系统可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水平。结论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利用水平井布井系统可使渗流过程尽快地进入拟线性状态,提高驱油效率;在低渗透油田中,计算水平井和垂直井的产量时,应考虑启动压力梯度;通过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储油物性、加大生产压差以及选择合理的井距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复杂边界、平面非均质性和井网完善程度对复杂断块面积波及系数的影响,因此在常规注采井网均质油藏水驱面积波及系数的基础上,引入复杂边界校正系数、地层非均质性与注采井网关系校正系数、井网完善校正系数来修正复杂断块见水后的面积波及系数,得到其计算表达式。应用此法计算江苏油田庄2断块2009年7月底的面积波及系数,其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差仅3.6%,证实了该理论修正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刘翀  范子菲  许安著  薄兵  田洪瑞 《石油钻采工艺》2018,40(2):228-233, 239
为更准确迅速地计算稠油油藏反九点井网水驱波及系数,更有效地进行井网评价,根据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的对称性,将其划分为2个对称的渗流单元,从非达西渗流出发,运用流线积分法推导了既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又考虑油水黏度比的普通稠油油藏正方形反九点井网非活塞式水驱平面波及系数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和注采参数等因素对普通稠油油藏正方形反九点井网水驱平面波及系数的影响,进而对哈萨克斯坦NB常规稠油油藏现有井网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井网调整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减小井距或增大注采压差能有效增大常规稠油油藏平面波及系数,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注采压差和井距大小对平面波及系数影响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根据普通稠油油田面积注水开发的特点,为了解决注水平面矛盾的问题,基于流管法得到了注采单元面积波及系数、时间和含水率的计算公式,并成功运用到反九点井网,从数学理论上初步解决了两相驱替条件下面积波及系数的计算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稠油油藏油井见水后,含水率迅速升高,面积波及系数增速减小;反九点井网边井和角井的见水时间和面积波及系数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工作制度使水驱更加均匀;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一致。该方法为后续面积波及系数理论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等值渗流阻力法,考虑非活塞式水驱油,将鱼骨状分支水平井等价为半径扩大的直井,将渗流区划分为3个阻力区,推导出鱼骨状分支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采面积井网的产能公式、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鱼骨状分支水平井的主井筒长度、分支长度、分支角度、井距等对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见水时间减小,在相同的条件下,随着主井筒长度的增加,见水时间缩短、波及系数减小;随着井距增加,见水时间延长,波及系数增加;分支长度和分支角度对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的影响不大。综合考虑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表明,五点法井网最优。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交错井网产能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储层各向异性对井距及布井方式的影响,推导出各向异性渗透率与各向同性渗透率的变化关系式;根据水电相似原理,推导出不同面积井网产能计算的一般关系式;最后给出了直井交错排列井网整体开发产能公式的精确表达式,进一步确定了各向异性地层的产能公式。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的开发理论研究是关系到能否科学、高效地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发油藏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应用复位势理论及迭加原理研究典型的开发井冈──一般的水平井五点法面积井网(水平井任意方向布井),其中包括产量、见水时间、波及系数的计算以及流函数的导出等。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产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至今尚没有产油量计算公式的问题,依据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理 论,应用低速非达西渗流基本公式、流线积分法及单元分析法,推导出了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的产 量计算公式。菱形反九点井网产量计算方法比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多了2 个单元流量计算公式,达到了 4 个,而且同样适用于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利用鄂尔多斯盆地某低渗透油藏BYS 区块的实际生产数据进 行计算,相对误差为8%。利用启动系数方法,评价了BYS 区块的菱形反九点井网的适应性,经过优化加 密调整,已初步取得了显著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通过冀东和胜利等油藏开发研究表明,层间非均质性导致注水开发中主力小层的单层突进、主力层过早水淹、非主力层油气动用程度低和驱油效率低;层内非均质性控制和影响单砂层内注入剂波及体积,直接决定水驱效率,是影响层内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因素;平面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到注入水波及面积和波及效率,从而控制剩余油在平面上的分布。为此采用了细分开发层系、分层注水、开展流动单元精细研究等地质和开发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各类非均质性对油藏最终采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砂岩油藏大孔道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储层渗透率增大,孔喉半径增大,易在储层中形成高渗带及特高渗透带,即大孔道。在大孔道发育的地层中,大孔道成为注入水渗流的优势通道,注入介质的波及范围很难提高。注入水沿大孔道中的低效或无效循环使储层中的其它部位很难受效,严重影响驱油效率,致使平面上剩余油饱和度差异明显。因此,砂岩油藏大孔道对储层渗透率及注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对油层大孔道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作了回顾,对大孔道的形成机理、识别技术与描述技术等研究作了综述,提出了今后油层大孔道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时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油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底水锥进是降低底水油藏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重要原因。塔河油田奥陶系发育缝洞型底水油藏,该类型油藏与孔隙型和裂缝性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差别,储层中孔、缝、洞共存,其中大型的古溶洞系统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由于储层尺度在空间上变化较大,储集空间分布不连续,该类型底水油藏的底水锥进机理与常规底水油藏存在明显差异。考虑塔河油田储层缝洞分布不均、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将该类型储层抽象成为渗透率变异的概念地质模型,定义渗透率变异系数和泄油半径比来表征储层缝洞的发育程度,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缝洞型底水油藏油井底水突破时间的预测公式。以塔河油田4区S48井为例开展实例计算,对比预测效果并分析缝洞发育程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和泄油半径比)、单井产量和射孔程度对该类型底水油藏油井底水突破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