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水雾化Fe70Ni30合金粉或Fe70Mn25Ni5合金粉与石墨原料混合,经过还原与净化处理、造粒和压制成合成柱,用于自锐性金刚石(Self Sharpening Diamond,SSD)的合成,研究了粉末触媒法自锐性金刚石的合成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触媒组分对合成后金刚石的形貌有明显影响;根据优化的SSD合成工艺参数,可以稳定自锐性金刚石单次产量在90ct以上。用SSD金刚石制成树脂结合剂砂轮应用于磨削时磨削力小,粗糙度低。 相似文献
2.
以数据形式将粉末触媒2005年和2004年的合成效果以及片状触媒的合成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冷热冲击强度及成本等多方面分析了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的效果,提出了粉末触媒合成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3.
4.
5.
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无论在高产、优质还是低锤耗方面,都比片状触媒具有更大优势.粉末合成已经成为金刚石生产的主流.而粉末合成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金刚石的质量.文章就粉末合成工艺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Φ38 mm腔体粉末触媒工艺合成高品质金刚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雾化Fe70Ni30粉末触媒及西38mm合成腔体,在国产Y-500型六面顶压机(缸径Ф500mm)上进行了高品质金刚石的合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产为72ct,静压强度值在198.9~260.7kN之间,合成金刚石的TI、TTI值分别为74%~79.5%和66.8%~70.3%,且TI值和TTI值之差在10%以内,合成的金刚石为金黄色,晶型完整率高,呈六八面体,杂质含量少且呈规则分布,质量基表上接近于国外SMD20/SMD30产品水平。合成的金刚石质量的明显改善应归功于所采用的Fe70Ni30粉末触媒合成工艺对金刚石生长环境的改善和生长速率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8.
叙述了特殊类型金刚石合成用触媒的实验结果及其在金刚石合成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讨论分析了合成的特殊类型金刚石晶体性能比普通金刚石晶体性能较优的原因.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为提高人造金刚石质量与合成优质特殊类型金刚石用触媒的选择指出了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碳源与触媒都是合成金刚石的重要原材料。近年来各厂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都相继推出了新产品。但市场反映却不一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碳源与触媒的匹配不当造成的。自世界上第一颗人造金刚石问世以来,碳源与触媒就成了人们研究的对象,但长期以来,碳源与触媒的匹配问题却没有引起业内足够的重视。现就此匹配问题对金刚石的影响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制备了以球形镁粉为原料的新型乙烯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分析和表征了催化剂及预聚物的形态及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片状镁粉为原料相比,采用球形镁粉为原料制得的预聚物的形态有所改善,流动性由-1级提高到1级。适于制备催化剂的球形镁粉粒径范围为30-70 μm,其活性可达313 mg/ (mol·h·Pa)。随着碘用量的减小,预聚物堆密度由0.28 g/cm3降至0.25 g/cm3,而预聚物的平均粒径由155.42μm提高到186.50 μm,细粉含量由27.1%降至14.8%。对预聚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引入SiO2后预聚物形态接近类球形,流动性可达2级(优秀级别)。 相似文献
14.
以工业偏钛酸为原料,分别选取三氧化钨(WO3)、钨酸铵(ATT)、偏钨酸铵(AMT)、仲钨酸铵(APT)等4种钨盐前驱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CR脱硝催化剂载体材料钛钨粉。采用XRD、SEM(EDS)、BET等检测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由钛钨粉制成的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由偏钨酸铵(AMT)制备的钛钨粉晶粒度小,晶格畸变较小,性能比较稳定;颗粒聚集程度最低,形貌较为均一,钨的分布最均匀;比表面积最大,而比表面积在一定范围内越大对催化剂的活性越有益;且由其制备的催化剂脱硝活性最高,接近进口产品。因此,比较而言,AMT是制备钛钨粉较为理想的钨盐前驱体。 相似文献
15.
16.
Activated carbon-supported Ru-based catalyst and A301 iron catalyst were prepared,and the influence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space velocity,pressure,and H2/N2 ratio on performance of iron catalyst coupled with Ru catalyst in series for ammonia synthesis were investigated.The activity tests were also performed on the single Ru and Fe catalysts as comparison.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the Ru catalyst for ammonia synthesi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ron catalyst by 33.5%-37.6%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375-400 °C,10 MPa,10000 h-1,H2︰N2 3,and the Ru catalyst also had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when treated at 475 °C for 20 h.The outlet ammonia concentration using Fe-Ru catalyst was increased by 45.6%-63.5% than that of the single-iron catalyst at low tem-perature (375-400 °C),and the outlet ammoni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u catalyst loading. 相似文献
17.
合成气直接制二甲醚技术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合成气直接制二甲醚的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由于多个化学反应同时进行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提高了合成气的转化率,而较两步法合成具有更多的优势。综述了合成气直接制二甲醚技术和催化剂制备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了铜锌催化剂,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HRTEM和XPS分析表明,微反应器样品中 CuO和ZnO之间的相互分散性更好,两者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液相合成气制甲醇实验表明其活性高于传统共沉淀法催化剂。对比微通道反应器和传统共沉淀法的反应历程表明,微混合器内强烈的湍动和极小的空间,使Cu2+、Zn2+的沉淀过程更为均匀,增强了铜锌相互分散,强化了铜锌相互作用;同时,Cu2+和Zn2+在微反应器内经历了更为均匀一致的反应历程,得到的催化剂在结构上更加均匀。通过研究稳定段长度的影响发现,铜锌催化剂前驱体形成后需要经过30 s的停留时间,其结构才能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