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分离碳酸二甲酸-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了最有工业化前景的萃取精馏法,并对萃取剂的选择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共沸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杨 《浙江化工》2009,40(1):4-6
分别用共沸精馏法和萃取精馏法对甲醇一碳酸二甲酯(DMC)二元共沸体系进行了分离,通过正交实验分别得到了最佳分离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共沸精馏法的最佳分离工艺条件:共沸剂正己烷用量为总质量(共沸剂+甲醇)的76%,回流比控制在3:1,馏出速率为6mL/min;萃取精馏法的分离最佳工艺条件:以糠醛为萃取剂,回流比控制在3:1,萃取剂滴加速率为3mL/min,萃取剂配比为4:1。并分别从装置和纯度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萃取精馏法占优。  相似文献   

3.
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了萃取精馏法,并对萃取剂的选择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了萃取精馏法,并对萃取剂的选择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加压分离甲醇与碳酸二甲酯共沸物的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用改变压力的方法分离碳酸二甲酯(DMC)与甲醇共沸物,直接依赖物料的压力变化成功地分离了甲醇与DMC共沸物,分离塔塔顶馏出甲醇与少量DMC返回反应系统,塔釜得到纯度大于97%的DMC。和其他分离技术相比,所得到的产品纯度可达99.5%以上,水份含量小于0.1%,碳酸二甲酯收率可达95%以上,并且设备投资少,动力消耗低,工艺流程短,塔内压力可控制,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6.
甲醇与碳酸二甲酯恒沸物的萃取精馏分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萃取精馏实验装置中,分别以乙酸异戊酯和邻二甲苯为萃取溶剂,研究了甲醇和碳酸二甲酯恒沸物的分离,通过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回流比,塔釜温度(加热量)等工艺操作条件对取精馏过程和相应萃取溶剂再生的影响,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庚烷、正己烷、环己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和苯等共沸剂,较系统地考察了共沸剂及回流比对碳酸二甲酯(DMC)-甲醇(CH3OH)共沸物共沸精馏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共沸精馏法可以高效分离DMC-CH3OH共沸物,通过调控回流比以及共沸剂可以有效改变分离后釜液中组分的组成。采用相同共沸剂下,当回流比为7∶1和8∶1时DMC-CH3OH共沸物的分离效果较好。相同回流比7∶1下,采用不同共沸剂共沸精馏DMC-CH3OH混合物得到DMC的质量分数和收率顺序为: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环己烷>苯>正己烷>正庚烷。  相似文献   

8.
通过气液平衡实验和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萃取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和甲醇共沸体系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乙二醇作为溶剂能有效地改变体系的相对挥发度,UNIFAC模型能够对萃取精馏混合物系相平衡行为进行较准确的描述;通过改变原料进料位置、溶剂比、回流比和溶剂进料位置等操作参数对该体系的分离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可行的分离条件:理论塔板数为30,原料进料位置为第20块塔板,溶剂进料位置为第3块塔板,溶剂比为1.5,回流比为2。实验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说明了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糠醛萃取精馏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共沸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糠醛作萃取剂 ,用萃取精馏法对甲醇 -碳酸二甲酯二元恒沸物进行分离 ,找到了合适的实验条件和色谱分析方法 ,得到纯度为 99. 7%的碳酸二甲酯产品 ;研究了萃取剂的配比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得到最佳萃取剂配比为糠醛 /甲醇 (质量比 )为 6~ 8;考察了萃取剂的循环使用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发现糠醛经减压蒸馏提纯后循环使用基本不影响分离性能 ;对整个过程物系的回收率进行了考察 ,发现各组分的回收率均比较高。结果表明糠醛是一种毒性较小 ,价格较低 ,分离效果比较理想的新型萃取剂。  相似文献   

10.
由甲醇共沸物中提取碳酸二甲酯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时伟 《化学世界》1993,34(11):560-562
发现了糠醛可作为萃取剂,通过有效的萃取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与甲醇的共沸溶液;分析比较了糠醛与氯苯这两种萃取剂及萃取精馏与其他分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糠醛作为萃取剂,用萃取精馏法分离碳酸二甲酯与甲醇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骏  何文军  漆志文  宗弘元  杨为民 《化工进展》2016,35(12):4082-4087
针对甲醇-碳酸二甲酯共沸物分离难题,采用萃取精馏技术并以离子液体3-辛基-1-甲基四氟硼酸盐([omim][BF4])为萃取剂进行流程设计和Aspen Plus模拟。根据气液相平衡数据回归了NRTL气液模型的二元交互参数,确保模拟结果准确。通过优化萃取剂用量、最佳回流比、进料位置和闪蒸塔的工艺条件等操作参数,实现了甲醇和碳酸二甲酯有效分离,并使产品质量分数达到99.5%以上。通过与草酸二甲酯作为萃取剂的工艺进行对比,发现[omim][BF4]工艺对分离设备要求更低、萃取剂用量更小,且分离能耗相当。经济分析结果则表明,[omim][BF4]工艺塔费用和填料费用分别为草酸二甲酯工艺的78%和37%,在设备投资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工艺能耗费用增加4%,萃取剂费用为草酸二甲酯费用的6.5倍,最终年总花费与草酸二甲酯工艺相当。因此,[omim][BF4]工艺用于甲醇-碳酸二甲酯萃取精馏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间歇萃取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与甲醇恒沸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过程模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选用碳酸乙烯酯作萃取剂,采取间歇萃取精馏的方法研究回流比、萃取剂进料温度等对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恒沸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优化了最佳操作条件.萃取精馏段回流比为0.8~1.2;最佳溶剂进料温度为64.5℃,溶剂进料量与共沸物的最佳摩尔比在1.85~1.95.优化的结果可以为工业放大研究提供基础,指导实验的进一步操作.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瑞霞  谢在库 《化工进展》2006,25(5):507-511
从均相及多相催化剂体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开发最新进展。介绍了均相催化剂体系包括有机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碱土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碱性催化剂和乙酸盐催化剂;多相催化剂体系包括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和氧化物催化剂。对催化剂及反应体系的设计、光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离子液体体系、助催化剂及吸水剂的使用、微波加热、膜反应器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体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上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一氧化碳低压气相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中3组二元物系甲醇-碳酸二甲酯、甲醇-草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草酸二甲酯的等温汽液平衡数据。选用W ilson、NRTL、UNIQUAC活度系数方程进行了关联,利用关联出的模型参数计算相应的汽相组成,并与实验值比较,二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郭森荣 《工业催化》2013,21(9):5-11
碳酸二甲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通过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制备碳酸二甲酯具有高效和环保等优点。综述液相法、直接气相法及间接气相法3种不同生产工艺路线及使用的催化剂,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甲醇和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工产品,甲醇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是符合"绿色化学"的合成路线。综述了近年来该路线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各类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催化效能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Porous silica membranes with different pore sizes (average pore size: 0.3–1.2 nm) and surface chemistry were prepared from SiO2, steam‐treated SiO2, SiO2? ZrO2, and SiO2? TiO2 by sol‐gel processing, and were applied to the pervaporation (PV) separation of methanol (MeOH) /dimethyl carbonate (DMC) mixtures at 50°C. Although SiO2? ZrO2 membranes demonstrated a separation factor of <10, the SiO2 porous membranes had an increased separation factor from 10–160. Silica membranes with an average pore size of 0.3 nm showed the highest permselectivity of methanol with a separation factor of 140 and a methanol flux of 180 mol/(m2h) for MeOH 50 mol% at 50°C. To characterize the surface property of SiO2 membranes, SiO2 powdered samples were used for an adsorption experiment of vapor (MeOH, DMC) in single and mixed systems, revealing increased MeOH selective adsorption for SiO2 powders with hydrophilic and small pores,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PV performance. © 2010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AIChE J, 2011  相似文献   

18.
任军  李忠  周媛  孟凡会  谢克昌 《化工进展》2007,26(9):1246-1252
介绍了气相直接法和气相间接法的工艺特点,比较了各类活性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及其催化性能。分析认为,气相间接法的关键是有效控制第一步反应并确保剧毒NO气体的安全循环使用;气相直接法避免了NO有毒气体的使用。评述了固态离子交换法制备的铜分子筛在气相直接法合成DMC反应中表现出比负载型CuCl2催化剂和Wacker型催化剂更高的稳定性以及较低的腐蚀性,但受分子筛表面酸位的限制,存在交换容量低,残余CuCl难以脱除的不足;而浸渍法制备的无Cl型铜分子筛对DMC的选择性较低;硅基复合氧化物通过改变制备条件可以有效控制表面B酸位的数量、强度及其分布,是基于固态离子交换反应原理制备负载铜催化剂的理想载体材料,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重要的绿色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合成DMC的方法中,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对设备腐蚀小、原料易得、产物易分离,有着诱人的工业化前景。文中介绍了该反应中所使用的Co、Pd、Cu和Au这4类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和催化性能,比较了不同催化剂在氧化羰基化中的催化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减少其腐蚀性,开发出性能更好的工业催化剂,可以通过研究催化反应机理,并通过添加助剂和载体来实现。其中无卤铜系催化剂是今后羰基化合成DMC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