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光ATM交换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第一个4×155Mb/s光ATM交换实验系统,系统以4×4光Ti:LiNbO3为核心,采用了光非线性放大器和光延迟线等技术,入线速率为155Mb/s,实现了四路多媒体用户的数据交换功能(两路演示),并进一步做了入线速率为622Mb/s的光ATM交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罗嵘 《通信技术》1995,(2):7-14
光ATM交换是光交换网络和ATM交换结构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颇具潜力的交换技术。本文分析了光ATM技术产生的背景,描述基于使用超短光脉冲的广播-和-选择星形网络以及基于使用光矩阵交换的超正方体网络这两类信元交换结构,介绍了实现光ATM交换的几项关键技术:超速信元产生、全光地址匹配和全光同步,探讨光交换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两种用于大容量交换系统的光ATM信元交换结构,一种是以超短光脉冲为基础的广播及选通(broadcast—and—select)星形网;另一种是以具有光矩阵开关为基础的超立方网。文中描述及论证了支持这些结构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结果。例如:高速信元形成,全光寻址匹配和全光同步电路  相似文献   

4.
张二平  郭勇 《电信科学》1995,11(10):58-62
本文介绍了两种典型光的ATM信元交换结构,着重气导了国外最新进展,并讨论了其中的关键器件、技术,最后总结了ATM光交换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光缓存技术及其在ATM光交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两种新型的光缓存技术,并对它们在ATM光交换听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B-ISDN的交换技术必须是宽带交换技术,光ATM交换是在光交换和电ATM交换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交换技术,它以简洁的系统结构,相对低的系统及用户终端成本、灵活的网络功能,实现数+Gbit/s甚至数百Gbit/s的各种信号码率的全透明交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构成未来光节点系统关键器件的导波半导体光交换器件的特性。采用半导体MQW波导的QCSE制成全封装2×2和4×4光开关组件,并加以评估。这些组件能分组交换10Gb/s的光信号,并能以1/8去复用成1.25Gb/s,这些组件很有希望作为高速交换器件。  相似文献   

8.
卢超  毛幼菊 《半导体光电》2007,28(3):420-422
将一种新的光缓存技术--慢光可变延时缓存器,与可调波长转换器结合,构成光分组交换模型.简要分析了慢光缓存器的时延特性,并对其解决信息网络交换拥塞进行了应用设计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慢光缓存器与光纤延迟线缓存相比较,不仅能更有效地降低丢包率,而且还可以简化光分组交换的结构,其体积更小,使用更灵活.  相似文献   

9.
155Mb/s时分光交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第一个155Mb/s时分光交换实验系统。系统以新型半导体光器件-半导体光开关门为核心构成,传输速度为155Mb/s。  相似文献   

10.
季伟  张民  叶培大 《光通信技术》2004,28(10):26-28
论述了全光缓存技术在光分组交换(OPS)网络中的应用,以及光缓存器在分组交换节点的各种配置结构,实现全光缓存的关键技术等。最后对全光缓存器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Internet的业务流量正以每六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未来网络中,数据业务超过话音业务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基于电路交换的电信网升级到支持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业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因特网来说,由于光逻辑与光存储等器件不成熟,发展全光分组交换,技术上异常困难。另一方面,近来新提出的光突发交换,技术上相对简单,性能特点优异,因而成为更理想的选择,本文介绍了全光分组交换和光突发交换的研究现状,比较了两者的优缺点,最后指出改进光突发交换性能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光分组交换网络中光纤延迟线缓存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光分组交换网是全光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光分组交换网络发展的瓶颈是光缓存技术.目前,在光域比较现实的还是采用光纤延迟线(FDL)作光缓存.重点研究了光纤延迟线光缓存技术,对FDL光缓存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并对每一种光纤延迟线光缓存调度策略的优缺点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指出了光纤延迟线光缓存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杜晓萍 《电视技术》2012,36(21):93-95
提出了一种采用时隙处理光分组竞争冲突的基于光纤延迟线的光分组交换缓存算法——时隙可变长分组缓存调度算法SVPB(slotted variable-length-packet-capable buffer)。该算法根据先到先服务的排队原则,通过对到来的光分组进行时间轴分段处理,解决了FDLs作为缓存器的不足。从仿真结果得到,在网络负载较高时所提出的调度算法SVPB比已有的调度算法分组丢失率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15.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congestion resolution in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OPS). We consider a fairly generic all-optical packet switch architecture with a feedback optical buffer constituted of fiber delay lines (FDL). Two alternatives of switching granularity are addressed for a switch operating in a slotted transfer mode: switching at the slot level (i.e., fixed length packets of a single slot) or at the burst level (variable length packets that are integer multiples of the slot length). For both cases, we show that in spite of the limited queuing resources, acceptable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packet loss can be achieved for reasonable hardware resources with an appropriate design of the time/wavelength scheduling algorithms. Depending on the switching units (slots or bursts), an adapted scheduling algorithm needs to be deployed to exploit the bandwidth and buffer resources most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16.
1IntroductionHigh-speedopticalnetworkcanbedesignedtousetransparentopticalswitchingofdata.PhotonicstechnologyisexpectedtoplayamajorroleinthedevelopmentoffuturebroadbandopticalinformationnetWorks.PacketswitchingandtheswitchingofAsynchronousTransferMode(ATM)cellbasedonphotonicshavesomeobviousadvantagesovertheirelectroniccounterparts,e.g.transparency,flexibility,cost-effective,broadband,high-speed,verylargecapacity,etc.InATMOS(ATMOpticalSwitching)system,switching'canbeaccomplishedinopticald…  相似文献   

17.
光总线交换网络输出排队两级缓冲结构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万林  田畅  郑少仁 《电子学报》2003,31(4):589-592
为了解决核心路由器高速无阻塞光总线交换网络体系结构中的高速大容量分组缓冲这一关键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SRAM技术和DRAM技术相结合的输出排队分组两级缓冲结构及相关LBF-MMA存储器管理算法,并利用实测的网络流量数据对该缓冲技术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表明,两级缓冲结构较好地解决了光总线交换网络中分组缓冲高速度与大容量之间的矛盾,对高速路由器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核心通信网的光分组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简单说明了新一代通信网需要使用分级交换的由来。接着详细叙述了光分组交换在未来光通信网的应用,包括节点结构、分组格式、输入、输出接口和一些特别重要的技术,如再生、同步、信头处理、缓冲、空间交换和波长转换等。  相似文献   

19.
光网络中引入全光交换技术可以无需进行光电光转换和电信号处理,使网络具备透明性,大大降低节点的复杂性和节点成本。多粒度交换节点减小了交换矩阵的规模,降低了交换矩阵的复杂性,是波分复用(WDM)网络节点发展的一个方向。随着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引入,带宽可变的节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文章介绍了传统的基于波长的光交叉连接器(OXC)交换结构、多粒度交换结构,以及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单载波频分复用(OFDM/SCFDM)的节点交换结构,并通过实验对基于带宽可变的可重构的光分插复用器(ROADM)、OXC节点技术进行了验证。在实验中提出的基于子波带的交换结构中,节点容量达到了P比特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