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江勇  周波  苏安  蒙成举  高英俊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9):20200052-1-20200052-7
为研究与设计新型光波导和光学传感器,通过参数匹配,并利用平面波展开的传输矩阵理论及布洛赫定理,研究左右手材料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表面波局域电场分布等,结果表明:零平均折射率左右材料光子晶体能带中存在的半封闭状和封闭状禁带结构,且通带中的能级曲线由高频向低频方向振荡衰减并简并。添加表面覆盖层介质后,部分半封闭状及封闭状禁带中出现正向波和反向波分立能级,分立能级随覆盖层厚度增大向波矢减小方向移动,半封闭状禁带中的分立能级在覆盖层厚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出现分裂现象。禁带中正向表面波局域电场极大值均处于覆盖层与光子晶体表面交界处附近,并随覆盖层厚度增大或远离交界处而衰减,封闭状禁带对应的局域电场极大值对覆盖层厚度的响应灵敏度弱于半封闭状禁带。禁带中的反向表面波局域电场及其极大值均处于光子晶体内部,而且随覆盖层厚度增大而增强,封闭状禁带对反向表面波的局域限制作用、表面波与入射光的耦合作用、局域电场对覆盖层厚度的响应灵敏度等强于半封闭状禁带。  相似文献   

2.
用有机混合物实现对微腔电致发光光谱的调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做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微腔器件,将两种有机材料混合作为发光材料,通过改变NPB和Alq的重量比(从1:28改变到17:1),达到了调节腔长从而改变器件发光颜色的目的,且器件发光颜色不随所加电压变化;通过合理地调节两种材料的配比,可以实现微腔白光发射。5种配比的微腔器件均发出半宽度很窄的双模发射(8~12nm);与传统的异质结微腔器件相比,开启电压从7V降到4V,亮度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魏建中  陈寿田 《压电与声光》1997,19(5):332-334,345
从反铁电材料的储能特性出发,着重介绍了一类适合制作储能电容器的La^3+掺杂Pb(Zr,Ti,Sn)O3反铁电陶瓷材料。通过电滞回线和直流偏压特性的测试,研究了反铁电陶瓷的电场强迫反铁电-铁电相变。结果表明:La^3+掺杂Pb(Zr,Ti,Sn)O3反铁电瓷料可用于制作高压、高储能密度、长工作寿命的储能电容器。  相似文献   

4.
铁电晶体     
铁电体是在居里温度以下电偶极子自发排列形成电畴,并可以随外加电场而使自发极化反向的一种材料。电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外电场与极化强度之间存在滞后形成电滞回线。从晶体结构可以证明,无对称中心是铁电体的必要条件,因此,低于居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于节能灯照明电路的高耐压功率晶体管的反向击穿电压、饱和压降和开关时间等参数的设计要求。合理选用硅片单晶材料的电阻率 ,对器件工艺设计和制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DSRD)一般应用于超宽带脉冲信号源,可以将纳秒级高压脉冲换向负载,这对于输出脉冲的上升前沿有很高的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具有基区变掺杂的新型宽禁带材料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将传统的基区掺杂变为阶梯式的浓度分布,基区内形成由浓度差导致的内建电场,该内建电场在DSRD放电回路反向泵浦阶段调节载流子分布,并...  相似文献   

7.
可调谐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能够随着外部参数的变化而移动,因而在集成光子器件和光通讯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通常实现可调谐光子晶体的方法是利用电场或温度调节铁电、液晶或半导体材料。温度调节的时间响应较慢,通常在毫秒~秒的量级,电场调节可以实现较快的时间响应.  相似文献   

8.
肖金龙 《光电子技术》2001,21(2):116-119
金刚石薄膜紫外光探测器对紫外光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开关特性。本文讨论了该器件的光电流随入射光波长的变化和开关时间响应。实验证明,金刚石薄膜是一种良好的紫外光探测材料。  相似文献   

9.
《中兴通讯技术》2020,(2):70-73
针对硅波导采用热光或载流子色散效应折射率调节范围小、功耗高且具有易失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硅波导调节方法。相变材料具有至少两种稳定状态,折射率差别巨大,而且状态的保持不需要外加电压来维持,具有非易失特性;因此,硅与相变材料混合集成可以有效克服硅基光电子本身的物理限制,能应用于高密度、低功耗、大规模集成光开关芯片中。  相似文献   

10.
吴炜  梁乃刚  虞钢  巴发海 《中国激光》2005,32(5):07-712
建立了包含脉冲激光束时空分布、依赖于温度的材料参量、组织演化历史以及多次相变特征在内的脉冲激光表面强化三维有限元模型。针对常热物性和变热物性并考虑相变潜热两种情况,温度场及其演化分别得到了解析解和通用有限元软件的验证,强化区层深和宽度得到了实验验证。研究了材料热物性对强化区的影响,得到了一定范围内强化区层深随材料热物性参量的变化规律,即:热传导系数不变时,强化区层深随热扩散率的增加而增加;比热容不变时,强化区层深随热扩散率的增加而减小;热扩散率一定时,强化区层深随热传导系数和比热容的增加而降低。以球铁、共析钢和巾碳钢为例,分析了两种确定材料热物性常数方法,即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值法和选取奥氏体化温度附近参量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平均值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宽带实时网络业务的发展使得分组交换逐渐不能满足提供高服务质量(QoS)保证的要求,融合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以形成优势互补已成为网络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基于该需求,提出了融合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基于TCP交换的新方法。以网络核心使用电路交换,提高核心带宽利用率;在网络边缘采用分组交换的技术,发挥其方便灵活组网模式。文章分析了TEP交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较详细的讨论了,TCP交换中由IP路由协议创建与撤销电路链路的过程;分析了边界路由器与核心路由交换机所需完成的主要功能与任务;实现TCP交换所必须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实现SDH设备板级1:N保护倒换的方法,对此方法的整体倒换控制和倒换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文章简要回顾了交换技术的发展,并着重介绍了两者的结合——ATM交换技术。  相似文献   

14.
现代通信网中的多层交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传统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发展的趋势详细讨论了目前通信网络中常见的一些多层交换技术,包括标记交换、IP交换、ARIS和MPLS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15.
The emerging wavelength switched networks reduce the strain on packet forwarding. Unfortunately, that solution is not really efficient on a bandwidth level, and is not ideally suited for bursty traffic. Packet switched solutions, whether electronic or optical, can use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to cope with bursty traffic and yield better bandwidth efficiency. We present a novel network concept that can combine these two worlds, withholding their advantages. We introduce this Overspill Routing In Optical Networks (ORION), and discuss several aspects of it: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and network concept, nod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at network level as well as node level.  相似文献   

16.
陈锡生 《世界电信》1995,8(1):21-24
5ESS-2000是1992年推出的新一代数字交换系统。本文在简介其分布系统结构的基础上,着重说明5ESS-2000的组网优势及如何适应ISDN、IN和PCN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交换技术发展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以及新业务需求和通信网变革的推动下,程控交换技术和程控交换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阳  宋伟  段程煜  申昉  张晓宏  赵继华 《电信科学》2021,37(12):121-132
对电力光传送网络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电力光传送网络面临着传送容量的不断提升、拓扑的日渐复杂、业务的灵活调度以及网络智能演进等巨大的挑战。采用光电分层交叉处理的思路,电层专注于小颗粒业务的汇聚收敛和超长距的电再生,光层则提供波长级别的灵活调度,基于无色、无向、无冲突、灵活栅格可配置光业务上下架构的CDC-FROADM技术优化网络架构,提升网络的传送效能,降低能耗和空间占用,赋能网络智能化的演进,同时极大节省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19.
无光缓存多波长光交换的阻塞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多波长光交换在无光缓存条件下节点的阻塞性能,也分析了不同交换网络规模下多链路共享的阻塞性能,提出了加权偏转交换方式,利用网络的空闲交换容量,疏导业务负荷,以进一步降低阻塞率.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具有并行处理以及良好的扩展性等特性,在构建大型并行计算系统中直连网络是一种较受欢迎的连接方式.目前直连网络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多处理器系统、多计算机系统,集群系统以及太比特路由器中.交换机制的选择直接影响了直连网络系统的性能.文中总结了直连网络交换机制的特点,对主要的几种交换机制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