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压开关在合闸过程中,开关的触头接触的时候,会产生碰撞,能够引起触头的弹跳,触头之间产生拉弧,造成设备损坏。分析了基于ADAMS软件做动力学计算的原理;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对碰撞的阻尼系数进行分析,对阻尼系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使用虚拟样机技术,对高压开关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对动触头缓冲弹簧的刚度做了优化.高压开关在合闸时,由于碰撞的发生,会在触头之间发生一定程度的弹跳.弹跳会引起触头之间的高压拉弧,导致开关故障,缩短开关的寿命.在对触头缓冲弹簧的刚度进行优化分析后,可以很好的修正触头的碰撞结果,改善高压开关合闸时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3.
车磊 《机械》2011,38(8):23-26
真空断路器在合闸时,由于动静触头发生碰撞,它们之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弹跳,从而引起触头之间的高压拉弧.高压拉弧容易引起触头熔焊,影响开关工作的可靠性,甚至损坏开关.因此断路器的设计常常是在触头端设置弹簧,以缓冲动静触头之间的碰撞.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对静端加缓冲弹簧的真空断路器合闸过程进行了仿真,对缓冲弹簧的刚度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Catia建模软件创建汽车前纵梁简化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前纵梁的吸能特性指标,得出耐撞性能并评价。进一步对前纵梁横截面结构类型进行设计,得出更加合理且可行性更高的前纵梁内部结构,再对前纵梁横截面结构设计方案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得出最优化的前纵梁内部形式,以提高其防撞性能。  相似文献   

5.
ZN18-12型真空断路器弹跳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ZN18-12型真空断路器的合闸弹跳技术参数在日常工作中的调试,分析了产生弹跳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傅旻  王金鑫  苏海龙  王锴 《机械强度》2020,42(3):741-746
自动化冲压生产中,冲压机器人通过执行机构完成工件的夹取和输送,执行机构定位由电气控制和挡块的相互配合完成。挡块进行辅助定位时,执行机构会与挡块发生碰撞,这对冲压生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故对执行机构进行碰撞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利用UG NX8. 5软件建立执行机构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导入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获得工件的夹持力、加速度和倾斜角度等参数。由仿真结果分析可知,工件受到的夹持力为零及峰值较大的情况较多,工件的加速度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碰撞后倾斜角度偏大。针对以上问题对执行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有效地减小了碰撞对执行机构产生的影响,提高了冲压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合闸过程中动、静触头接触引起的振动弹跳问题.本文建立了接触系统的二自由度运动微分方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交流接触器吸合过程进行优化,同时通过高速摄影实验对接触弹跳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铁心在触头分离前发生碰撞,进一步加剧触头弹跳;铁芯弹跳再次碰撞时,触头的弹跳不受影响;在接触器运行过程中,动铁芯的运动会引起系统轻微振动;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接触器触头弹跳时间和最大振幅均减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控制和减小接触弹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汽车碰撞试验导向机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和分析了一种新的用于汽车碰撞试验台的导向机构。通过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探讨了安装高度、导向夹紧程度、导向与车轮摩擦因数等在导向功能中的影响,提出了导向机构及安装工况的优化设计准则和参考计算方程,经算例和在几十次不同类型汽车的碰撞试验中的应用证明,该导向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导向要求,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可调节性强、不需在车辆上附加牵引结构等优点。该导向机构设计原理及分析方法可以为类似的轮式物体推进式传动的导向机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及道路交通伤害的不断增长,汽车碰撞性能已经成为汽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的侧面碰撞形式在日常的车辆行驶过程中经常可见,文中阐述的试验方法是按照法规GB20071—2006及ECER95中的要求,采用950kg的可变形移动壁障以50km/h的速度垂直撞向汽车侧面,对采集的假人数据及车身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结构问题,并进行优化,以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设计理念,应用汽车碰撞动力学原理,详细分析了汽车碰撞事故过程中,其乘员人体承受的加速度和碰撞的重要动力学参数,为研究汽车安全装置设计提供理论分析的依据,从而可获得最佳的乘员人体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某款乘用车的前车门为例,在Hypermesh/LS-DYNA软件环境下建立前车门的有限元模型,参照国家法规《GB15743-1995》中乘用车侧门强度的相应规定,将该车门模型进行侧面碰撞过程数值模拟,得到车门最大耐挤压力、初始耐挤压力、中间耐挤压力、车门载荷位移曲线和车门外力功位移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车门最大耐挤压力和中间耐挤压力满足法规要求,初始耐挤压力不满足法规要求。通过增加车门内部防撞板板厚,采用高强度钢材料进行优化,各耐挤压力均满足了法规要求,提高了车门抗撞性能,更有利于保护乘员安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车型正面碰撞滑车试验过程中假人小腿失分问题,基于多次滑车匹配试验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正面碰撞中假人小腿伤害机理和汽车实际碰撞中假人小腿伤害超标问题。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基础滑车试验进行了仿真对标,验证了模型有效性。结合试验数据及仿真结果分析了假人小腿失分原因,并对歇脚板区域进行了结构优化以改进小腿得分,最后通过滑车试验验证了方案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滑车试验数据所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可预测假人运动姿态及伤害值;通过优化脚部缓冲垫的结构与材料强度,提高缓冲垫的吸能效果来减小小腿伤害,可达到结构优化目的,从而为改进小腿得分、提高车辆碰撞星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抛投式机器人跌落碰撞过程的研究已成为机器人领域中研究的热点。在碰撞过程中,为了使机器人的结构及内部元件不受损伤,要保证机器人所受的冲击力尽可能小,而在机器人与地面的跌落过程中涉及到众多参数,因此研究其对冲击力的影响十分重要。文章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试验设计方法,采用多体动力学手段,研究了机器人跌落碰撞过程中各个参数对冲击力大小的影响,减少了实验的次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重复性,缩短了研发的周期。  相似文献   

14.
导电杆运动机构在偏折式户外高压隔离开关的传动系统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根据齿轮—齿条传动的导电杆运动机构的运动原理,建立了计算动触头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利用模拟分析程序绘出轨迹曲线进行分析。应用遗传算法原理对导电杆运动机构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获得理想的动触头运动轨迹曲线,提高了传动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人一车碰撞事故中行人的头部同汽车的碰撞往往是造成致命性伤害的关键因素,利用DYNA软件能较好地实现对碰撞过程的仿真,仿真精度能够满足要求并且再现性好。文中介绍了某款车型对头部碰撞的仿真,并对头部的伤害值进行评估,着重分析了造成致命伤害的主要原因,为新车的行人碰撞保护的研究和设计开发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接触器触头系统弹跳动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从振动角度提出了触头和铁心弹跳全过程分段振动微分方程并得到其数值解.基于ADAMS和ANSYS软件建立了交流接触器三维动态耦合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对仿真模型和数值解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数值解能准确反映触头、铁心弹跳的全过程;分析了触头曲率半径、线圈匝数对触头弹跳的影响,同时对动静触头分别为圆弧形?圆弧形、圆弧形?平面形、平面形?平面形3种配合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当触头曲率为0.625时,触头弹跳时间最短.采用圆弧形与平面形触头配合可以大幅降低触头弹跳时间.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问题,运用显式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对国产某轿车的侧门碰撞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车门碰撞参数指标加以分析,得出该车门碰撞安全性较差,吸能效果不够理想的特点.利用改变车门内防撞板的结构和放置方式以及将材料由普通钢改为高强度钢的手段优化车门防撞强度.由改进前后的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优化后车门在侵入量,侵入速度,加速度以及吸能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加强了车门碰撞强度,提高了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在机构工作过程中,构件之间的碰撞会导致机构发生很大的振动甚至发生构件破损,影响机构的正常工作.使用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可以得到机构构件之间的动力学分析结果,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构件碰撞造成的机构故障.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低压开关触头通用夹紧力测试仪开发的全部关键过程,包括触头张开夹具的优化设计、触头张开距离测量与校核、触头夹紧力的测量与校核,以及控制系统的原理。经过仪器的组装调试,验证了该测试仪的可行性,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为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高压防爆开关容易出现流电压不稳、触头大小尺寸不符、断路器接插不严、设备安装不当等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无线测温保护装置,分析其设计原理以及相应的设计方案.经结果测试,无线测温保护装置可以实时监测柜内各触头温度,能适应各种运行环境,有利于温度恒定的保护,实现信号的传播,避免各种相应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