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的彰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法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层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活动,必然涉及到生态伦理学几个理论问题:①要理性地对待“理性”,祛魅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之“根”,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论基础;②要彰显实践的“主体性”,批判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遮蔽,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法论基础;③要重新审视自然的“内在价值论”,实现价值的属人性与客观性的回归,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鉴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层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活动,必然涉及到生态伦理学几个理论问题:①要理性地对待“理性”,祛魅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之“根”,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论基础;②要彰显实践的“主体性”,批判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遮蔽,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法论基础;③要重新审视自然的“内在价值论”,实现价值的属人性与客观性的回归,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鉴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层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活动,必然涉及到生态伦理学几个理论问题:①要理性地对待“理性”,祛魅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之“根”,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论基础;②要彰显实践的“主体性”,批判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遮蔽,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法论基础;③要重新审视自然的“内在价值论”,实现价值的属人性与客观性的回归,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处理好各个层次与环节之间的关系,推进生态和谐发展,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工程咨询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时代意义 2007年金秋十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联合国环境署确定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莫使旱地变荒漠”.为呼应这一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同时普及生态安全知识,进行环境警示教育,提高广大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和参与维护生态安全的积极性,环保总局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专家研究的成果上,阐明对生态价值的看法:人类早期没有现代意义的生态伦理思想,生态伦理是伦理发展到现代性的社会产物,其核心要追问现代性问题;其次,生态伦理不需要“整体主义”的支撑,“人类中心主义”可以在去掉自己狭隘的思路之上,同样可以担负起建构生态伦理的重任;最后,生态伦理的建构.其落脚点在审视生态价值,生态价值的核心是人类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崭新阶段,是以生态整体论、社会的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环境友好型国家。实现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价值论和生态道德论作为自己的主要哲学基础的。我国经济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循环经济理论为先行,才能建成资源节约型。  相似文献   

9.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生产力概念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生产力概念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是工业文明的传统意识反映,其哲学根基是“人类中心论”。生态文明产生了生态文明观,它要求生产力概念应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从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追求“天人和谐”。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并自觉扬弃人类中心主义,这是“自然辩证法”教学中颇具难度的问题之一。讲授人类中心主义,首先要从各种纷乱的概念中厘清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其次要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剖析它的诸多理论局限,最后要简单地介绍一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流观点,为下一堂课的重点讲授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目前国内现有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评价方法和考核指标,借鉴国外较成熟的做法,综合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本质内容。它的提出,体现了党在发展问题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是根本不同的。本文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指出了“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生态思维的价值目标,体现了唯物辩证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3.
要有效遏制“物质变换裂缝”的扩大,将“物质变换裂缝”消灭在萌芽状态,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精神上或思想上消除“强式”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的“固恋”,代之以“大地”共同体的“深层生态学”意识。用环境哲学的话语表征就是:要树立整体主义的生态自觉,充分认识并尊重生态自然的系统性、自组织性和先在性,等等。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问题,除了单纯自然灾害以外,多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都与经济活动有着的关系,以全球环境变化,人口剧增,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等为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都是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后果。当今的环境问题源自于人类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世界是“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环境哲学以整体论世界观,从而建立起了人与自然的“合理的协调”关系,这是环境哲学对现代哲学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设计新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设计的本质应该体现时代的人文精神。21世纪既然是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与新经济发展的世纪,也就必然是以“可持续”为核心的现代设计新文化大发展的世纪。现代设计新文化的构建必须扬弃西方哲学“主客二分”、“人类中心主义”等狭隘文化观念,树立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从而有助于实现人生产一自然三者的高度融合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积极推动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是一庞大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包括统一战线在内的全社会的力量,方可图之。为此,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发挥统一战线面宽线长、联系广泛的优势,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优势,从调查研究、进言献策,从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诸方面,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生态思想,特别是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无疑是生态文明重要的思想资源.但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范畴,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社会文明的崭新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既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研究制定的《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整体方案》最近获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图是以武汉为龙头,加周围8个城市。这是我国中部基础好、颇具活力的发展区域。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实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刊发表《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两型社会”建设》一文,对工程咨询如何为落实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整体方案服务的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的功利、理性、物质主义的价值理念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仍有深刻影响。“经济人”的价值理念是以工业化社会和市场经济为其社会基础、“自然秩序”和理性论为其哲学基础的,有其现实合理性。但把合理因素绝对化、教条化就丧失其价值合理性。唯经济主义、经济决定论就是理论上和现实社会中把经济的重要性推向极端的非合理性价值理念。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来正确理解经济和社会的关系,消解片面的唯经济主义的价值观,超越人类的自身利盐中心,建立一个有机生态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专家研究的成果上,阐明对生态价值的看法:人类早期没有现代意义的生态伦理思想,生态伦理是伦理发展到现代性的社会产物,其核心要追问现代性问题;其次,生态伦理不需要"整体主义"的支撑,"人类中心主义"可以在去掉自己狭隘的思路之上,同样可以担负起建构生态伦理的重任;最后,生态伦理的建构,其落脚点在审视生态价值,生态价值的核心是人类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