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细乳液聚合体系的制备及聚合机理,分析了细乳液聚合在高固含量聚合物细乳液制备、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近年来细乳液聚合用于开发新型材料及细乳液聚合实施方法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孙艳  颜廷利 《河北化工》2010,33(6):23-24,52
阐述了细乳液的反应机理、细乳液与传统乳液聚合的不同以及细乳液的应用、传统乳液的聚合机理,为以后进一步研究传统乳液聚合和细乳液聚合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做好准备。该聚合方法在以后的研究和工业中可能会得到很大的应用。[摘要]阐述了细乳液的反应机理、细乳液与传统乳液聚合的不同以及细乳液的应用、传统乳液的聚合机理,为以后进一步研究传统乳液聚合和细乳液聚合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做好准备。该聚合方法在以后的研究和工业中可能会得到很大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细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细乳液聚合体系中各组分及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和最终产物性能的影响,简要归纳了细乳液聚合稳定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着重阐述了近年来细乳液聚合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分子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乳液聚合法的发展创新趋势较为明显,其聚合过程对商品聚合物的生产至关重要,所制备出的聚合物乳液可直接用作水性涂料和胶粘剂等。文中具体介绍了细乳液聚合体系的设计方法、聚合过程及稳定机理,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细乳液聚合在高固含量细乳液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及聚合物空心球或微球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有机硅细乳液比常规的有机硅乳液具有更多优异的特性,如稳定性好、分子量大、容易交联等.介绍了有机硅细乳液的制备、有机硅细乳液聚合的主要影响因素、聚合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在有机硅细乳液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着重讨论了细乳化工艺、均化方式、乳化剂、助乳化剂等对有机硅细乳液的影响;并对有机硅细乳液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杂合乳液可以弥补聚氨酯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各自的不足,使聚氨酯良好的耐磨性和机械性能与丙烯酸酯良好的耐候性与耐水性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介绍了应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PUA杂合乳液的优势,综述了近年来细乳液聚合法在制备PUA杂合乳液的机理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活性/可控自由基细乳液聚合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稳定自由基细乳液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细乳液聚合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细乳液聚合3种"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介绍了近年来这些领域的工业化进程,并指出了该体系的发展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微乳液聚合和细乳液聚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从微乳、细乳体系的形成,聚合机理及聚合特点等方断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并对各自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细乳液体系中的RAFT活性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细乳液的独特的成核机理,该体系中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日益成为高分子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克服细乳液体系中的RAFT普遍遇到的聚合速率降低以及乳液稳定性下降等问题的研究,包括链转移剂(CTA)的特性以及RAFT低聚物、非离子乳化剂、助稳定剂和增溶剂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反相细乳液法,以白油为连续相,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乳化剂,一种聚合物型乳化剂(聚异丁烯琥珀酸酯与山梨醇油酸酯的混合物)作为助稳定剂,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基本乳液体系,考察了微乳化工艺中转速变化、乳化剂体系组成、浓度及单体含量对聚合产物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单体浓度和聚合时间等聚合工艺对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含量为3.0%,转速为10 000 r/min下乳化20 min,在单体浓度55%,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值)为5.5,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时间为6 h时,可以得到固含量35%以上、粒径数百纳米的长期稳定的亚微米级聚丙烯酰胺微球乳液。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氨酯(PU)细乳液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U细乳液的制备,讨论了该细乳液稳定性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因素,总结了丙烯酸酯、苯乙烯与PU形成的改性复合细乳液的研究概况和PU细乳液的性能优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预聚物为助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十六醇为助乳化剂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细乳液聚合反应速率.考察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预聚物浓度、预聚物分子量以及反应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RP随着乳化剂浓度或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助乳化剂浓度的提高而减小,引发剂浓度对RP影响不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加入预聚物的细乳液体系聚合速率RP在聚合反应前期比常规细乳液有明显提高:PMMA(MH=520000)浓度为2×10-3mmol·L-1时,RP的最大峰值为1.84×10-2mol·L-1·min-1.预聚物PMMA在MMA细乳液聚合体系中,可以提高聚合速率和增加体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EPM)的共聚物P(St-TEPM)为助稳定剂,用于不同亲水性单体的细乳液聚合.考察了P(St-TEPM)助稳定剂在不同亲水性单体(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醋酸乙烯酯VAc)的细乳液聚合过程中对单体转化率、聚合物粒子粒径的影响及成核机理.结果表明,P(St-TEPM)单独作为助稳定剂用于不同单体(St、MMA、VAc)的细乳液聚合,亲油性较好的St和亲水性较好的VAc的聚合转化率分别为90.6%和63.8%,聚合物粒子的最终数目和单体液滴的起始数目(N pf/Nmi )分别为1.06和0.10.通过以上分析认为P(St-TEPM)可以作为细乳液聚合的助稳定剂使用,亲油性单体St聚合机理以单体液滴成核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The impacts of nanoclays on the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of styrene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both RP and the fractional conversion decreased upon increasing the organoclay content in the miniemulsion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nanoclay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olystyrene nanoclay composite is lower and the particle size polydispersity of the final composite latex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pure styrene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 of the nanoclay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estabilization of the miniemulsion by the organoclay particles. The increase in the monomer viscosity and the decrease in the diffusion rate of the monomer and the living polymer inside the monomer droplet also accounts for the reduction in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5.
将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MPS)引入以小分子烃为模板的苯乙烯细乳液聚合中,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胶囊。MPS由于其水解产物的亲水性及能够水解-缩合反应的特性使得MPS能够同时起界面聚合诱导剂和自由基锚定剂的作用,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胶囊,但囊化率不高。为了强化MPS的诱导和锚定作用,向体系中进一步加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二乙烯基苯(DVB),可以得到囊化率更高的产品。详细讨论了NIPAM、DVB用量对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胶囊形态的影响。乳化剂用量以及小分子烃模板含量也是影响胶囊形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A series of polymer/SiO2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rough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 TEM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had raspberry-like morphology and silica 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deposited onto the surfaces of organic polymer microspheres.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and the silica content of composite microspheres could range from 180 nm to 240 nm and 15 ~ 35 wt%,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he amount of emulsifier, the sonification frequency and sonification time, the amount of silica sol, butyl acrylate (BA) on the particle size, silica content and morphology of composite microspheres have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17.
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SET-DT)聚合是一种单体适用性广、对聚合环境要求不苛刻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以Na_2S_2O_4为催化剂,CHI3为引发剂,采用水相细乳液聚合法进行丙烯酸丁酯(BA)的SET-DT活性自由基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催化剂浓度、催化剂滴加方式和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动力学、聚丙烯酸丁酯(PBA)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细乳液聚合速率明显大于悬浮聚合,可在较低温度(30℃以下)、较低引发剂和催化剂浓度(BA,CHI_3和Na_2S_2O_4的初始摩尔浓度比为1 600:1:8)下实现BA的快速聚合;通过聚合过程滴加Na_2S_2O_4催化剂和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钠主乳化剂浓度,可提高聚合速率;采用低引发剂浓度和催化剂逐步滴加聚合得到的PBA的平均分子量较大,分子量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8.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正丁醇为助稳定剂,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固含量高达60%的聚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SDS用量对乳液凝胶率、转化率、旋转黏度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了理论固含量对乳液旋转黏度、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DS用量的增加,固含量为60%时,乳液凝胶率先降低后增加,转化率变化较小,旋转黏度增加;随着理论固含量的增加,乳液旋转黏度明显增加,粒径大小及其分布明显增大;透射电镜(TEM)结果与动态光散射(DLS)测试结果一致,高固含量乳液呈现出较宽的粒径分布。将该乳液应用于皮革涂饰工艺中,涂饰后革样力学性能与市售同类皮革涂饰剂相当,耐湿擦、透气性能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