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要概述了油井的结蜡机理及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机械清蜡技术、热力清蜡技术、微生物清蜡技术及化学清蜡技术等4种清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比分析表明,化学清蜡技术清蜡效果好,成本低。对油基清蜡剂、水基清蜡剂和乳液型清蜡剂等3种化学清蜡剂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乳液型清蜡剂安全、环保,研究清蜡与防蜡相结合并起到降凝降黏作用的多功能清蜡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未来能够实现多种清蜡技术结合运用(如化学清蜡技术与机械清蜡技术相结合),清蜡效果会更佳。  相似文献   

2.
针对清蜡剂、AG—08高效洗井液清蜡效果不理想的状况,自行研制出一种油井高效洗井液,通过实验表明,该清洗剂具有量少、高效、不污染油层、清蜡效果优越于清蜡剂与AG—08热洗添加剂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油井清蜡剂。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5):951-954
为了克服油基清蜡剂毒性大、易燃和易被原油稀释等缺陷,通过对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互溶剂的筛选和加量优化,确定复合有机溶剂组成、复合乳化剂组成和水基清蜡剂配方。结果表明,复合有机溶剂石油醚、甲苯、煤油和二乙胺的质量比为4∶4∶1∶3,复合乳化剂二乙烯三胺、OP-10、JFC-2的质量比为4∶6∶2;水基清蜡剂WPR-Ⅰ的最佳配方为:复合有机溶剂30%、复合乳化剂15%、互溶剂5%和水50%。该清蜡剂的闪点28℃,凝点-32℃,溶蜡速率0.042 8 g/min,清蜡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17,(5):951-954
为了克服油基清蜡剂毒性大、易燃和易被原油稀释等缺陷,通过对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互溶剂的筛选和加量优化,确定复合有机溶剂组成、复合乳化剂组成和水基清蜡剂配方。结果表明,复合有机溶剂石油醚、甲苯、煤油和二乙胺的质量比为4∶4∶1∶3,复合乳化剂二乙烯三胺、OP-10、JFC-2的质量比为4∶6∶2;水基清蜡剂WPR-Ⅰ的最佳配方为:复合有机溶剂30%、复合乳化剂15%、互溶剂5%和水50%。该清蜡剂的闪点28℃,凝点-32℃,溶蜡速率0.042 8 g/min,清蜡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5.
清防蜡工艺技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油结蜡的机理、存在状态以及影响结蜡的各种因素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清防蜡技术的介绍,包括机械清蜡技术、热力清防蜡技术、固体防蜡技术、微生物清防蜡工艺技术、改变油管表面性质防蜡技术、化学药剂清防蜡技术、磁防蜡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长庆油田元300和元301区油井严重结蜡的问题,在对该地区蜡样的熔点、组分、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优化筛选了清蜡剂和防蜡剂,研制了适合长庆油田区块的LP-Ⅰ清防蜡剂。结果表明:以石油醚、二甲苯、环己烷、煤油与一定量清防蜡剂助剂复配得到的清蜡剂的清蜡率为96.23%;以萘、石油磺酸钠与高压聚乙烯复配得到的防蜡剂的防蜡率为32.47%;以清蜡剂∶防蜡剂=2∶1的比例复配得到LP-Ⅰ清防蜡剂的清蜡率为85.23%、防蜡率为27.59%。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添加LP-Ⅰ清防蜡剂的元301-56井和元301-59井示功图的最高载荷下降,最低载荷略有上升,载荷曲线面积明显变小,未出现明显结蜡现象,表明LP-Ⅰ清防蜡剂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前油井清蜡方式很多,主要有化学清蜡、机械清蜡、加热清防蜡、使用涂层材料清蜡、超声波清蜡、磁力清蜡、微生物清蜡等。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生产特点和固有性质,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结蜡现象,清防蜡做的不好,就会影响油井生产,严重时导致井卡,检泵。根据生产经验、油井含水率和含蜡量,选择适合该井的放蜡技术,从而达到满意的生产效果。本文重点探讨油井化学清防蜡技术。  相似文献   

8.
油井结蜡及清防蜡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原油的开采过程中,虽然油田在日常维护管理工程中对油井进行防蜡和清蜡措施,但油井结蜡仍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长期以来,针对此问题主要采取"以防为主,清防结合"的清蜡方针。本文从油井结蜡的原因和危害谈起,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几种油井清防蜡技术方法,笔者阐述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清蜡溶剂,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的优选,复配成除蜡能力强,有抗静电、杀菌性能的油基清蜡剂。  相似文献   

10.
JQF-1减黏型防蜡、清蜡剂及其油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原油是高含蜡原油,结蜡问题给采油和运送都带来困难。研发了一种减黏型防蜡、清蜡剂,该剂可防止黏稠度高的原油在采油管上结蜡,并兼有清蜡、减黏作用。可代替过去常采用的机械清蜡、加热清蜡或油管内衬和涂层等方法。由于添加了适量防冷添加剂,使本防蜡剂可在冬季低温下使用和存放。试验结果表明,该剂的防蜡率≥65%,降黏率30%~35%。可在-35℃低温下使用和存放,现场加剂量为2.0%~2.5%。清蜡周期可达3个月以上,并且具有流动性好,加药工艺简单,成本低,清、防蜡效果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乳液型清防蜡剂具有低毒、效率高、便于施工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从溶蜡速率、饱和溶蜡量、乳液稳定性三个方面研究药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当油相组成为甲苯、MSO、环己烷,水相组成为水、BCS和NaOH,油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1时,配成的乳液清防蜡剂,在室温下,可稳定存在48 h以上,溶蜡速率可达到11.32 mg/(mL.m in);35℃的条件下饱和溶蜡量达到761.62 mg/mL。该乳液型清防蜡剂具有稳定性好,清防蜡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清防蜡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 《精细化工》1997,14(2):29-30
研制出清防蜡剂新产品,具有清蜡、防蜡双重作用。实验表明,其清蜡速度40℃时高达52mg/ml·min,原油内加入02%时,其降凝率达到30%,降粘率为33%。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油井结蜡的特点和清蜡剂的研究进展,综合考虑清蜡剂使用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通过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方法,制备出毒性低、不易燃、密度较大、清蜡速率高的乳液型清蜡剂。  相似文献   

14.
含蜡原油开采过程中,油井普遍存在结蜡现象。行之有效的清防蜡工艺是保障油井稳产的重要因素,化学清防蜡工艺应用效果受沉没度、产液量及含水率等的影响,在油井复杂条件下,其现场应用效果难以评价。为研究清防蜡工艺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清防蜡工艺原理,以安塞油田清防蜡工艺应用前后的高含蜡原油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油族组成、蜡组成、蜡含量、析蜡点、黏度和溶蜡速率;通过比较确定了4个评价指标,引入多目标评价方法,建立了清防蜡工艺效果评价体系。研究表明清防蜡工艺应用后原油黏度降低;蜡的碳数C16~C30的百分含量降低,C30以上的百分含量升高;原油平均蜡含量变化率为22.99%;原油平均析蜡点变化率为2.86%;各清防蜡剂溶蜡速率均大于0.0160g/min;CQ-1工艺和CQ-2工艺的综合得分较高,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计算结果与安塞油田应用化学清防蜡工艺的方向一致,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A油田油井全井段结蜡的特殊性,从影响结蜡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了原油组分、原油含蜡量,蜡样成分;同时考虑压力与气油比对析蜡温度的影响,采用高温高压釜与石蜡沉积激光检测仪分析了不同压力、不同气油比下析蜡点,掌握了A油田全井段结蜡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原油析出蜡主要以微晶蜡为主,而且熔点较高,不宜采用热洗方法清蜡。针对这一点,现场开展了防蜡防垢降粘增油器、声波防蜡器、空化防蜡器三种防蜡工艺对比试验;室内评价了长庆油田目前在用的五种清蜡剂对A油田的适应性。优选出适合A油田的防蜡工具和化学清蜡剂,对该油田清防蜡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百色油田原油含蜡量高达35%,油井结蜡严重,经实验筛选出的化学清防蜡剂JS_2应用于近70口井,除一井温过低(44℃)外,均获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丽  韩琴 《广州化工》2013,(21):13-15,40
在油田中原油的开采及输送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油井结蜡现象的出现,有些油井结蜡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样容易导致油井的产油量下降。讨论了原油流动的决定性因素,分析原油结蜡机理,论述系统压力、温度、原油含蜡量、管壁粗糙度和其他外界因素对原油结蜡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油井化学防蜡和清蜡的作用原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来源。经过诸多学者专家经验总结及实验研究,研制出了各类清防蜡剂并明确它们的性质;不同的清防蜡剂性质不同,在油田中应用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魏旭梦  郭琳 《云南化工》2019,(6):178-180
对于大多数高含水率油田研发的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具有处理量大、结构简单和分离效率高等优点。介绍了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的结构,分离原理,分离效率,总结出仰角式油水脱除器的优点,仰角式分离器处理效率高,脱除效果好,单位处理量造价低,主要适用于含水90%以上的油井采出液。  相似文献   

19.
文昌油田产出原油蜡含量较高,含蜡原油在集输条件变化时易沉积结蜡。为了保证原油集输系统稳定运行,筛选出一种在线乳液型清蜡剂体系,并对其清蜡效果进行了评价。确定在线乳液型清蜡剂体系配方为:油相(V二甲苯∶V环己烷=1∶1)∶水相(1%JFC+0.5%SPAN60+0.5%AEO9+1%NaOH)=1∶1。在20mL乳液型清蜡剂体系中加入0.5g蜡样,在50℃下清蜡8h,清蜡效果较好,清蜡率达83%以上。对在线清蜡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