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粗苯收率较低的状况,找出影响粗苯收率的因素。从降低洗苯塔阻力、提高洗油循环量、降低洗苯塔吸收温度、增大脱苯塔回流量、改善循环洗油质量等方面提高粗苯收率,取得了良好效果,粗苯收率由0.8%提高到0.91%。  相似文献   

2.
粗苯回收工段存在蒸汽、冷却水、煤气消耗多,粗苯收率低等问题。通过技术改造,蒸汽消耗量由5.5 t/h降至4.35 t/h,每天节约蒸汽27.6 t。冷却水用量由1 250 m~3/h降至620 m~3/h,煤气用量由1 120 m~3/h降至820 m~3/h。粗苯收率由0.828%升至0.847%,达到了增产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煤化工》2015,(5)
为提高焦炉煤气中粗苯的回收率,降低消耗,针对粗苯回收工段洗苯塔洗苯效率低、塔内捕雾器效率低、洗油循环量偏小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技改方案。通过新上1台高效洗苯塔、加大洗油循环量、增加一级油油换热器、增加贫油水冷却器面积、采用负压脱苯技术等措施,使粗苯增产9 t/d,吨干煤的粗苯收率提高13%,吨苯耗洗油下降48%,吨苯耗煤气下降56%,苯吨耗蒸汽下降19%。  相似文献   

4.
粗苯作为焦化企业重要的化工产品,其收率高低不仅影响经济效益,还影响后续的煤气深加工利用,因此提高粗苯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粗苯收率的因素包括工艺参数控制和操作、洗油质量、洗苯塔和脱苯塔性能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2-氯-4,5-二氟苯甲酸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新的医药中间体2 氯 4,5 二氟苯甲酸合成研究结果。以邻二氟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氧化三步反应及粗品精制工艺合成2 氯 4,5 二氟苯甲酸。氯化收率83%,酰化收率86%,酰化产品氧化和粗品精制收率60%。合成总收率为42.8%,产品纯度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6.
应用导向喷射塔盘对两苯塔进行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导向喷射塔盘可在塔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造塔盘达到提高生产能力的目的,充分体现导向喷射塔盘通量和处理能力大的特点。导向喷射塔盘效率高,可提高产品收率和降低能耗。改造后,粗苯处理能力提高,能够满足新增粗苯的加工要求,轻苯收率提高2%,产量增加200t/a,并节省蒸汽29%。  相似文献   

7.
杨小伟  翁继  刘景辰 《燃料与化工》2010,41(6):54-54,56
焦化粗苯的收率在1%左右,目前国内焦化厂生产的粗苯质量有很大的差别。我公司苯加氢系统生产所需的原料大多数靠外购,给苯加氢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焦化粗苯催化加氢精制纯苯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恒生  张侃  李文怀 《煤化工》2004,32(1):33-36
焦化粗苯低温(<390℃)、低压(<3.5MPa)加氢精制过程与溶剂萃取技术相结合,可获得高纯度的苯、甲苯和二甲苯,芳烃收率比酸洗法提高8%~10%,并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立足国内技术建设粗苯加氢精制工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卢培浩  王学刚 《煤化工》2004,32(3):39-40
介绍了焦化厂焦油洗油吸收煤气中苯的工艺流程,分析了造成粗苯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循环洗油270℃前馏程偏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造成循环洗油270℃前馏程偏低的主要因素,认为控制洗油270℃前馏程≥70%,是提高粗苯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厂粗苯收率较低,在0.6%左右,但洗油消耗居高不下,最高时达到321.8kg/t.为了提高粗苯产量,降低洗油消耗,2009年针对粗苯生产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使粗苯生产趋于稳定,洗油消耗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二次热回收热管式空调系统,其利用热管换热器做到二次热回收,设计该系统并搭建实验台,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比较该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差异。以合肥为例,从理论上分析了二次热回收热管式空调系统的冬、夏季能耗,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本系统冬季新风风速在1.20~1.85 m·s-1之间热回收率能达到10%~23.2%;夏季新风风速在1.20~2.0 m·s-1,室内外温差在4.2~8.0℃时热回收率能达到35%~55%,并提供了0~7.4℃的再热温差,表明了这种新的中央空调系统具有独特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凝法水泵、补充水泵分别实现动力站冷凝水回收罐及零压热水四水罐的回收,并利用液位计对水汽交换器液位进行双位控制。余热回收利用根据冬、夏特点制定两点方案,最大程度地节约了热能和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夏季运行性能初步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玮豪  张小松 《化工学报》2018,69(9):3975-3982
通过对比现有的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该热泵系统不仅冬季可以无霜高效运行,夏季性能也有所提升。搭建该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室外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冷冻水、冷却水流量、室外空气流量对夏季工况系统性能的影响。该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湿度低、冷却水流速大、冷冻水流速大时系统性能有较大提升,COP最大可提升0.23,提高室外空气流量对系统性能影响不大可提升0.06,且在室外空气干球温度35℃相对湿度45%时,系统COP超过了该型压缩机额定COP,充分证明了该系统在夏季工况下能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张治中 《化肥设计》2010,48(1):32-33,36
分析计算了联醇生产中醇后气的甲醇含量以及传统回收方式的收率;探讨了全收率回收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装置设备以及回收效率。结果表明,与传统回收装置相比,全收率回收装置的甲醇回收量由964.6 t/a提高到1 373.8 t/a,回收率由66%提高到94%。  相似文献   

15.
游怀亮  韩吉田  刘洋 《化工学报》2018,69(Z2):300-308
提出一种基于SOFC/MGT/ORC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首先建立并验证了联供系统数学模型,然后给出设计工况下联供系统的输入参数,重点分析在夏季工况下,燃料流率、燃料利用率、蒸汽碳比、压缩机压比等关键操作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设计工况下,该联供系统发电效率及?效率分别为69.12%、64.4%,同时系统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可达92.65%,比冬季设计工况高13.1%。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聚乳酸纤维的优良性能,开发出6种夏季服用织物,并对其透气量、悬垂系数、折皱回复角和光泽度等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证明:聚乳酸纯纺织物舒适性更好,聚乳酸纱与涤棉包覆纱交织的织物外观风格更好。  相似文献   

17.
回质回热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与方案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圣知  王丽伟  王如竹 《化工学报》2016,67(6):2202-2210
吸附式制冷是一种能利用低品位热能的节能环保的制冷方式。在空调工况下,硅胶-水回质回热系统应用最多。为了解在特定工况下选择何种循环能提升系统性能,应用热力学第一与第二定律评价指标分析了基本循环、回质循环、回质回热循环的COP、(火用)效率、循环熵产。分析表明,回质循环存在推荐最高热源温度和最优热源温度,回质回热循环存在推荐最低热源温度和最优热源温度。例如对于典型夏季空调工况热源温度90℃、蒸发温度10℃、冷凝温度40℃,回质循环的推荐最高热源温度为93℃,高于实际热源温度90℃,选用回质循环更合适而非回质回热循环。最后,对制冷机组的分析表明给出的方法和推荐工作温度区间能针对实际系统给出方案优选和系统控制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冷凝法回收有机溶剂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岩岩  徐森  刘大斌  梁欢 《化学工程》2012,40(1):35-37,42
采用冷凝技术回收挥发性有机溶剂操作简单,回收成本低,工作原理为将废气冷却或加压到有机气体的露点温度以下,使其液化,而从废气中分离出来。根据其工作原理设计出一台有自动控制系统的管壳式换热器的样机(冷冻式干燥机),并利用该装置回收了乙酸乙酯、乙醇。通过试验测试了不同冷凝温度、换热时间对回收效率的影响,冷凝温度依次为-18,-15,-7℃,换热时间分别为5,10,20,25,30,40 min。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低,回收率越高,-18℃时乙酸乙酯的最高回收率为70%,乙醇为96.77%;换热时间太长或太短回收效果均不理想,最佳换热时间为20—25 min。采取此种工艺回收溶剂效率得到提高,进一步研究工作压力、进气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找到一个最佳条件可最大化回收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9.
夏侯国伟  张俊杰  龙葵  马锐  张苗 《化工进展》2018,37(8):2919-2926
为提高脉动热管换热器在空调系统排风能量回收中的换热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并联槽道板式脉动热管及由其组成的换热器。首先对单片热管在空调排风夏季工况下的能量回收情况进行了传热性能实验研究,影响因素包括槽道当量直径、充液率、工质种类、风速、风温、微倾角;然后对一组由7片热管顺排形成的板式脉动热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新型板式脉动热管的适用工质为R141b,最佳充液率为25%;传热性能随新风温度及风速的升高而增强,新风、排风温差小于6℃时热管不启动;随风速增加,换热量增加,但换热效率有所降低;给定工况下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的换热效率为44.1%;微倾角可使空调能量回收系统在保证良好换热效率的同时实现换季不换向,热管安装宜采用+2°左右的微倾角。  相似文献   

20.
介绍磷酸浓缩生产过程中氟回收工艺原理,分析氟回收率低的原因,提出提高氟回收率的相关技改措施。技改后,氟回收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70%以上;产品氟硅酸w(H2SiF6)达18%,满足了无水氟化氢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