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汉代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动物雕塑是汉代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姿态万千,或抽象、或具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中,笔者就从艺术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两方面对汉代动物陶瓷雕塑的艺术风格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对广大艺术工作者了解汉代文化艺术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张晓容 《山西建筑》2012,(33):220-221
针对环境规划时如何合理设置雕塑进行了探讨,结合实例分析了根据环境特点安放雕塑的重要性,指出园林雕塑的设置应当考虑题材与园林环境及建筑内容相一致,才能达到审美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园林》2019,(8)
本文以徐州燕子埠东汉元嘉元年(151年)彭城相缪宇墓中"苑囿长卷"和"娱憩图"两幅缪宇苑囿图为对象,以墓主人的生平、画像石内容解析为参考,结合汉代园林的造园特征,对画像石中的园林要素进行解读,并对缪宇苑囿的造园手法及建筑营造进行解析,展示了汉代徐派园林权贵官宦私家园林的风采以及汉代自然山水式园林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刘开辉 《江西建材》2012,(4):173+168-173,168
本文对园林雕塑艺术进行多方面探究,并运用发展的观点对园林雕塑的多个层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深化对园林雕塑的理性认识,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发挥园林雕塑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宁 《中国园林》2020,36(8):135
建章宫"一池三山"的布局源于汉武帝的神仙信仰。受此影响,其中的仙山形象应是上广中狭的台状构筑物。此种台状仙山与汉代慕拟自然的假山形象并行发展,成为后世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对汉代图像资料中的仙山形象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对"一池三山"的仙山形态进行探究。进而分析了这一仙山形态在古典园林仙境景观中的发展演变,及其与汉代园林中用于迎仙的台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理解早期园林中的景观内容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皇家园林已成为与大众紧密相关的文化生活空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内涵界定不一,且缺乏定量研究。对此,界定了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概念,基于皇家园林与人的互动关系剖析社会价值形成机制,得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包含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审美价值、社会道德培养、健康价值、安全价值六大部分,进而运用分析法和模糊德尔菲法构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并以颐和园等10座北京皇家园林为例进行量化实践,通过比较分析量化结果,明确各皇家园林在发挥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良庙作为为数不多的陕西汉代园林遗存,建筑风格虽然历经朝代变更,其选址仍然体现了汉代园林"因藉自然"的择地要素。通过对张良庙地形、气候、水文、植被、交通等景观要素的调查与研究,从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其景观营造手法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陕西汉代园林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为张良庙的遗址保护工作以及周边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依据,也为现今陕西本地仿汉唐之风的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铎  刘郁馥 《中国园林》1994,10(3):19-20
园林是自然与社会相联系的,满足一定社会功能需求的理想艺术空间。作为艺术空间,它总是反映着园林所在城市的地域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凝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勿庸置疑,园林文化的反馈对人类社会再实践产生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大凡有社会实践创造的人,都需要三方面的知识:历史的、时代的和未来的知识。园林作为社会多元文化(植物、建筑、雕塑、碑刻、诗画、游艺等)的载体,是以它特有的景象媒介反映这三方面的文化内容来行使它特有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9.
园林空间与雕塑——以包头南海景区北入口广场设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包头南海景区北入口广场的设计,探讨园林中雕塑的设计布局.使之从理念、功能、空间、细部融入整体尉林之中.整合现有资源,使雕塑艺术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在设计中运用雕塑艺术的设计理念,将园林看作一个大型的雕塑.在对园林造景材料的"雕"与"塑"过程中,实现设计理念的完美表达,并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雕塑服从于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园林环境为雕塑营造艺术氛围,两者共同构成一件完美的景观艺术品.  相似文献   

10.
雕塑是一门三维艺术,雕塑的形体、体积、材质是产生雕塑感的基础。园林中的建筑、景石、植物、地形等同样具有雕塑感,与园林雕塑小品共同形成观者对园林雕塑感的整体印象。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1,(1)
This paper studied the gardening activ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Xu-style garden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by combining ancient literature with the study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Qin and Han Dynasties,the imperial (royal) gardens and private gardens in ancient Xuzhou had developed in parallel.Imperial (royal) gardens were built by or for vassal kings,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Emperor Gaozu of Han Dynasty Liu Bang,for example,Pei Palace,Yanqi Tai,Xima Tai,Hanzu Temple,Lingguang Palace of Lu and so on.As for private gardens,stone reliefs in medium or small tombs owned by the bigwigs or the rich were collected from ancient Xuzhou,and from which we can see clearly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garden from the court,the yard to the garden,rich garden plants and animal species,garden architecture types such as hall,building,pavilion,platform,boat,corridor,gate,gatetower,ornamental column etc.,particularly,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 was a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 of Xu-style garden.These achievements showed that Xu-style garden architecture had been transformed from the pre-Qin incubation period to the gener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12.
儒家眼中的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庭风  万婷婷 《中国园林》2006,22(11):81-85
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三大支柱之一,它源于周朝礼制,被孔子和孟子加以阐述和发展,在汉以后影响中国文化各个领域,在园林方面亦有深刻影响。其精义如入世、治世、仁政、德行、同乐、娱人、孝义、礼乐、中庸、重农等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园林的创作主题,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比比皆是。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主景创作、环境营造、文联匾对、绘画雕刻,有时是综合多种表现方式,从而达到名符其实,情、景、名相得益彰,使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交流更为便捷,生动而不失高雅。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1,(1)
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rtistic style of Xu-style gardens in Han Dynasty,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Xuzhou in this period,explained the formation of the style of Xu-style gardens in Han Dynasty and its cultural origin.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ndscape,architecture,plants and other garden elements and typical examples,the connotation of the garden art style of Xu-style was analyzed.Clarifying humble beauty of Xu-style gardens would help to better apply local artistic style in future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gardens.  相似文献   

14.
贾珺 《华中建筑》2007,25(5):151-154
清代离宫圆明园中有一些景致直接以传说中的神仙境界为主题,手法各异,延续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造景的重要传统,表现出丰富而独特的景观效果,同时也是清代帝王向往仙境、希求长生心理的深刻反映.该文拟对圆明园中的这类景观进行系统分析,并试图对其中的文化内涵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初唐驿站园林--新都桂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嵘 《中国园林》2004,20(2):65-65
系统考证了新都桂湖从蜀汉时的卫湖,到唐代的南亭,至两宋时的新都驿,再到明清以后的桂湖和今天杨升庵祠的历史沿革,分析桂湖从初唐时的驿站园林到今天的桂湖公园的逐渐发展过程及其造园艺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毛华松  李越  王飞 《中国园林》2020,36(10):127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禹彤  杜文君 《园林》2021,(3):9-14
汉代是中国园林的形成阶段,不仅园林建筑物有所增加,成为住宅的延伸与扩展,而且人工造景比重也增大,造园要素趋于完备.园林的内容与功能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而逐步多样和完善,不仅是射猎、走狗、跑马的场所,还可以是游船、宴乐、赏鱼虫走兽、观看百戏的地方.造园在布局上也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按功能的需要,穿插安置不同形式的厅堂、楼阁...  相似文献   

18.
宛园三格     
该文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文化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殷周、先秦至秦汉,以象征模拟天人关系的帝王苑图为主流;第二阶段在魏晋南北朝,以开拓自然美的士人园为主流;第三阶段,隋唐、两宋、明清时期,中国造园系统日渐成熟,中国传统园林基本上定位为山水文化的综合载体,并逐步走向普及与世俗化。  相似文献   

19.
刘巍 《世界建筑》2004,(4):76-79
20世纪初期,早在大地艺术产生之前,野口勇已经成功地将雕塑的概论扩展到风景空间,使基底不再是展示作品的背景,而是作品自身的组成部分。作为艺术家,野口勇探索了园林和雕塑结合的可能性,从艺术的角度开拓了园林的新形式。为二战后的景观园林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