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几个具有代表的浅成热液脉型金矿床电阻率异常的分析,说明 CSAMT(可控源声频磁大地电流)法对于勘查该类型金矿床的效果。为确定电阻率和蚀变矿物之间的关系,强调研究蚀变矿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研究方法。文章还提出了在勘查隐伏矿床时,应开展模式找矿。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丰宁县坝州营金矿床赋存于五台期侵位的“变闪长岩”中,该区从太古代到中生代长期处于构造隆升剥蚀状态,发育多期岩浆侵位事件,为金矿提供了充分的成矿条件.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及围岩蚀变、矿化等特征,推断本矿床属于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开展地球物理工作,以高密度电法圈定了地下矿化体的范围,辅以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实现探测相对深部断裂构造,并以钻探证实,取得了找矿突破,达到了推断控矿构造的走向和找矿前景等目的.  相似文献   

3.
除了使用电磁探测器探测浅部单独的块金外,要想直接得到金的地球物理响应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矿床中的金品位低。然而,应用地球物理的磁场强度、密度、电极化、电导率/电阻率可间接地指示与特殊主岩、标志层或构造伴生产出的金。有用的标志物可能是磁性粗玄岩、带状铁建造、含磁铁矿页岩,导电和(或)可极化黄铁矿,或其它用IP法可探测的硫化物,以及电阻率高于围岩的硅化带。用磁测和EM测量等地球物理方法对可能与金伴生的断层和剪切带填图仍然是有价值的。磁铁矿的减少是一些矿床的特征。往往引起一些低异常带,例如,镁铁质火山岩中的铁磁性矿物被碳酸盐化破坏。电阻率特性曲线可以指示含矿化的蚀变岩。因此,在加拿大VLF法,澳大利亚MMR法得到了使用。在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金的勘查中(磁法、重力、甚至地震反射法),在加拿大不同地区(例如Abitibi绿岩带用磁法、EM法和IP测量)以及在澳大利亚(如西澳的Tennant Creek,NT和Water Tank Hill)部分地区内地球物理方法均已成为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Waihi安山岩中的巨大石英脉系统中,存在一个很大的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总共生产了约199tAu和约1243tAg,Ag:Au=6.2)。金—银工业矿石向下延伸达575m。大面积的冰长石—石英—伊利石—绿泥石—黄铁矿蚀变带与较大的石英脉相邻并伴生石英+方解石+黄铁矿±冰长石±伊利石细脉。这个带的外围是伊利石—石英—冰长石—绿泥石—方解石—黄铁矿蚀变带,然后向外由以伊利石—蒙脱石夹层为特征的带过渡到蚀变最轻的安山岩中的蒙脱石—绿泥石—方解石蚀变带。这些蚀变系列中冰长石、石英、绿泥石、方解石、黄铁矿和一些伊利石的形成伴随有早期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勘探实例总结了在加拿大西北地区塞隆盆地的东北部,在永冻层区内对不整合型铀矿床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最新进展。他用这些勘探方法的意图是,如何利用与铀矿化伴生蚀变岩石的独特的物理和岩石学特性。蚀变岩石可用航空电阻率法和地面VLF电阻率测量探测到低电阻率异常。薄表层融冻带对测量响应的影响最小,但地下大湖则例外。重力测量对探测与蚀变和矿化有关的低密度带很有效,假定盖层的厚度是均匀的(或实际厚度是已知的),而且低密度蚀变带相对较浅和(或)大到足以产生可辨认的异常。可建立一个地球物理模型,以便把不同蚀变带的物理特性联系起来。在蚀变的初级阶段(或相对弱的蚀变),因长石的水解(绢云母化作用)电阻率可能显著降低。然而,蚀变带内部那种典型密度的显著变化不是由长石水解所造的,而是由石英溶解和此后的水取代所造成的,这说明相当数量的热液注入增强了脱硅作用,且矿化很可能与溶液的注入有关,这从脱硅作用和蚀矿化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可推测出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萨斯喀彻温北部地区的Tower湖、Jojay湖及Laurel湖金矿床的时间域频谱激发极化(IP)测量资料。矿床区电阻率值有高(硅化所致)有低(断层、剪切带或蚀变带所致)。高电阻率带抑制并畸变了IP响应,因而需提高测量精度并谨慎解释IP资料。电磁法对圈定矿床位置并未奏效。其部分原因是电导层的屏蔽。  相似文献   

7.
Misima 岛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 Moresby 港南东东625km 处。在该岛的东部进行了详细的航空磁法和放射性测量,测区内分布着 Umuna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测量的目的是想了解地表及地下的地质情况,援助该区的区域矿产勘查。为了确定各种古新世—中新世变质沉积序列和中新世斑状长英质侵入岩的磁性,在测区内进行了现场磁化率测量。使用磁化率测量、磁场模式及区域地质填图对航磁资料进行了解释。计算机处理包括采用归极换算法及假重力异常变换。岛上地面不同密度及各类植被的覆盖,给以前的航空放射性测量资料的解释带来了困难。使用钾道和总计数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对有关数据重新进行了处理,将这些解释结果结合该区地质背景的分析,圈定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化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阿比提比亚省主要有两种金矿类型:一种是常见的石英脉型,另一种是较稀少的硫化物型。变形作用在这两类矿床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与主要的断裂带有关。 硫化物型矿床由前D_2块状硫化物透镜体和同D_2的富黄铁矿细脉组成。它们的周围环绕着前变质期的铝土蚀变,并叠置有后变质期的退变质蚀变。金的带入可能与退变质蚀变有关。石英脉型矿床由网状脉组成。网状咏与主要断裂带周围分布的中等倾角的小型逆冲剪叨带柯关。这些矿咏定位于活动的剪切带内,其周围是后变质期的碳酸盐蚀变晕。两类金矿床有着截然不同的成因历史,并受不同的可转化成各种勘探参数的地质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莱加登比矿床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产金矿山。它位于南北向的迈加多火山沉积带的晚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中,这个火山沉积带构成南埃塞俄比亚阿多拉晚元古代花岗岩-绿岩地体的一部分。脉金矿化产于一个向西陡倾,沿下伏长石质片麻岩与迈加多带火山沉积地层间构造接触带发育的南北向石英脉系中。此接触带还是区域规模的莱加登比-阿夫拉塔左旋走滑剪切带向最北部延伸的标志。矿化和石英脉在离此构造接触带不超过80m范围内的富含石墨的沉积物中最为发育。热液围岩蚀变包括阳起石/透闪石-黑云母-方解石-绢云母组合和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组合。金优先产于绢云母蚀变带中;在此蚀变带中金与方铅矿紧密共生和交生。金-石英脉的不同变形表明,金矿化是该剪切带膨胀部分横向剪切作用过程中的同构造期矿化。除构造控制外,金矿化几乎只产在富含石墨的变质沉积物中表明金的沉淀还受岩性控制。这种密切关系表明,金的沉淀是区域含矿流体化学还原作用的结果。矿化的温度条件是通过阳起石-黑云母蚀变组合和毒砂的化学成分限定的,它们表明,矿质沉淀发生在或接近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变质高峰条件下。绢云母的Rb-Sr年龄测定表明热液蚀变和金矿化的年龄约为545Ma。莱加登比的金矿化型式、构造样式和岩性组合与太古代花岗岩-绿  相似文献   

10.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我国华南近20个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征,其中包括矿体形态、围岩蚀变、矿石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化类型和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可形成于花岗岩体内(内带型)或花岗岩体外(外带型),矿体形态可各异,主要受构造破碎带、地层层间破碎带、基性岩脉等形态的控制。矿石的矿物组成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沥青铀矿、铀石;外带型铀矿床的矿石成分较内带型铀矿床的复杂。该类型铀矿床中大多数矿物的粒度较细小,胶状、偏胶状结构发育。矿石结构构造以细脉浸染状、角砾状为主,这些均反映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低温、快速、浅矿源特征。矿床围岩的热液蚀变种类较多,但是蚀变程度大多较弱,铀矿化仅出现于面型热液蚀变区的某些部位,围岩的线型热液蚀变较强烈的地段常是富矿体的赋存部位。分布范围较大的面型围岩蚀变是在华南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巴西中部太古宇Guarinos绿岩带内的Maria Lázara金矿床,由韧性剪切带内的石英-碳酸盐脉组成。对钾质热液蚀变带中硫化物和含金石英-碳酸盐脉及细脉的研究,揭示出2个阶段的金共生组合。第1阶段与富硫毒砂沉淀有关,第2阶段与富砷毒砂和Bi-Fe-Au-S组合沉淀有关。自然金按产状、结构和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2种。第1种的银含量大于5wt%,形成于富硫毒砂之后。第2种的银含量为3wt%,与Bi-Fe-S同期。  相似文献   

12.
北、中内华达州的航磁和重力图像最显著的特征是显示出北内华达裂谷和Humboldt线性构造,线性延伸的侵入体和金矿床都沿重力高场产出,并与北内华达裂谷近于平行。横切Carlin和Battle山-Eureka矿带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电阻率模型显示出地壳中主要的间断,揭示了区域深断裂构造可能提供了矿化流体的通道。地球化学勘查是Carlin矿带金矿床勘查成功的关键,发现了金与砷、锑、汞紧密共生,被称为“Carlin元素组合”。为选择钻探靶区,降低勘查成本,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屑调查被用作探测深部矿床的地表标志。  相似文献   

13.
Major′s Creek矿脉主要是由含金、金-银碲化物和贱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和碳酸盐脉构成,赋存在硅化和绢云母化的岩墙或Bridwood花岗岩体的花岗闪长岩中。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在80—350℃范围内的各个阶段上都是属低盐度流体沉积.而重要的金-银碲化物矿化发生在温度约155℃时.由于CO_2的液相从原始的富CO_2水溶液中分离引起矿物沉淀。泥质蚀变是由沸腾带以上的酸淋滤造成。矿化以浅成低温热液为特征,也许是从存在着的一个热液对流系统中形成的。推测这一关系与附近的Eden-Yalwal裂谷带浅成热液金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14.
昆士兰Cracow和Ukalunda金-银矿化由充填石英矿脉、裂隙及角砾岩带构成,其围岩是强烈破碎的绿磐岩化蚀变火山岩和浅成侵入岩。陆源火山岩相,构造背景、蚀变类型以及复杂的矿物学,均表明这些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围岩中~(18)O亏损特征与在火山作用下产生的对流热液系统中大气水的参与是一致的。Cracow石英具明显的低δ~(18)O值,为—2.0——3.4‰,这是高纬度大气水热液系统的典型值,它与推测的二叠纪时期澳大利亚的位置是一致的。而Ukalunda石英中的δ~(18)O值变化范围大,从5.1‰至14.9‰,该值反映了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和较陡的地热梯度。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的深入研究正在进行,以确定构成重要勘探目标的δ~(18)O异常带规模和形态以及围岩的矿物组分。  相似文献   

15.
Lady Bountiful脉金矿床位于中绿片岩相变质的Ora Banda绿岩层中,主要以构造晚期Liberty花岗闪长岩为主岩。金矿化沿石英脉状的,左旋的脆性断裂带产出,此断裂带横切Liberty花岗闪长岩和Pleasant山岩床。石英脉的结构表明,与金有关的单脉发育分为2个阶段,高品位矿化局限于第2阶段。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Au-Ag-Bi-Pb-碲化物和自然金。流体渗滤导致此断裂带具狭窄的退色围岩蚀变包壳,并含有钠长石-钾云母-绿泥石±方解石±金红石集合体。2个阶段的热液流体特征为X(CO_2)≤0.15和中等盐度(1.28mNaCl)。由膨胀部位压力波动而引起的第2阶段矿化流体的间歇析出和(或)流体占优势的流体-围岩相互反应是金主要的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最重要的热液金矿床产在晚太古代(约2700Ma)绿岩带或晚古生代到第四纪的聚合板块边界。在后一环境中.低温热液和以斑岩为主岩的矿床形成于火山弧中与俯冲有关的岩浆作用期间,深成中温热液矿床形成于大陆边缘造山带的变形期间.中温热液矿床类似于绿岩带中的太古代金矿床(如西澳大利亚Norseman-Wiluna带).存在这种相似性的原因是Norsema-Wiluna带为一造山带,其构造史类似于较年轻的矿化聚合板块边缘,如北美科迪勒拉。Norseman-Wiluna带很可能是在晚太古代大陆增生和稳定的主要时期,由岩石圈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的,金矿化的分布受聚合板块边缘的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需要采用有效而经济的探矿方法,以寻找深部铀矿体。在世界很多地区已进行了航空测量和地面测量,以圈定铀矿化的远景区。通常所使用的表层放射性测量方法对探测深部矿床是无效的。探测这种深部矿床只能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各主要产铀国家找矿的主要目标是,找寻品位高和经济效益好的大型铀矿,这也是我国今后的找矿方向。这类矿床大都为隐伏矿床,必须采用先进的模式找矿方法,为此要有符合本地区情况,可操作的地质成矿模式,同时要充分应用探测深度很大的普通物探方法(即非放射性物探方法)。在区域调查阶段,主要用重、磁、电等方法查明地表以下深达数公里的基底地质构造情况,进行立体填图,这有助于深化区域成矿条件的认识,增强远景选区的依据。在普查找矿阶段,除立体填图外普通物探还可发挥更为直接的找矿作用,即寻找深部铀矿化的赋存部位。对各种热液型铀矿而言就是其近矿围岩的构造蚀变带。大型热液矿床蚀变带规模大,蚀变强烈,物性差异明显,是普通物探的良好目标。为使普通物探方法取得良好地质效果,必须加强岩石(包括蚀变岩石)物性参数的测定和研究工作,加强物探数据的定量解释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独松地区位于南岭铀多金属成矿带中段,诸广复式岩体南部。矿区发育NE、 SN向构造带和NE向云煌岩脉,铀矿化赋存于构造带与云煌岩脉重接和截接部位。断裂构造带、基性岩脉、热液蚀变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成矿因素,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与下庄"交点"型矿床对比认为,独松地区铀成矿条件与下庄地区"交点"型铀矿相似,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亚利桑那州某些铜矿床和铜-铅-锌矿床附近的热液蚀变岩石中的铀、钍和钾含量。在蚀变较强的地带,钾含量比未蚀变区高出一倍。由于钍不作相当的增高,因此蚀变形成了钾/钍的高比值。在巴格达德斑岩型铜矿床上,观测得了铀含量的异常,局部地方呈久期不平衡。用汽车伽玛能谱仪测取每个测点的伽玛发射谱。对比能谱分析和化学分析的数据,能谱仪露头测量的标准误差为0.6%K、3.10~(-6)Th和10.10~(-6)U。因此认为由热液蚀变引入的钾,具有足够被地表或空中能谱测量探测出来的数量;由于铀的不平衡,铀异常的能谱测量可能属于边缘状态。在这类普查工作中,钾/钍比值是一种有用的手段,它可用于区别热液蚀变的高钾含量带和未蚀变的高钾含量外来侵入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