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磁致伸缩空蚀试验机对Cr32Ni7Mo3N特级双相不锈钢在蒸馏水和人工海水中进行了空蚀实验,并采用扫描电镜跟踪观察了经不同时间段空蚀后试样的形貌.通过测量失重绘制了材料的累积失重量和失重率曲线.经电化学工作站测量了材料在静态与空蚀条件下的极化曲线和腐蚀电位变化.对比分析了Cr32Ni7Mo3N与SAF2205双相不锈钢在人工海水的抗空蚀能力.结果表明:Cr32Ni7Mo3N特级双相不锈钢空蚀破坏首先在铁素体薄弱区以及铁素体和奥氏体相界发生,并向铁素体内扩展,铁素体发生解离断裂脱落;奥氏体随着空蚀的进行,滑移线增多,显微硬度值增加,且人工海水中奥氏体显微硬度值比在蒸馏水中的高;铁素体大面积破坏后,奥氏体才失稳产生延性断裂脱落,奥氏体的存在延缓了破坏在整个材料表面上的扩展.空蚀与腐蚀交互影响导致材料在人工海水中加速破坏.Cr32Ni7Mo3N特级双相不锈钢在人工海水中的抗空蚀能力优于SAF2205双相不锈钢.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如今在许多领域中双相不锈钢被视为经久耐用的代名词。这主要是南于双相不锈钢兼具高强度、高塑性和优异的耐蚀性能。同溶条件下的双相不锈钢其强度约为奥氏体不锈钢的两倍。SAF2205是一种传统中等合金含量的双相不锈钢,具有高的耐蚀、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能。SAF2205和其他2205型双相钢牌号之间的不同在于SAF2205成分控制范围更窄。  相似文献   

3.
《稀土》2017,(4)
为了研究双相不锈钢热加工过程中稀土对有害析出相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及冲击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混合稀土La、Ce元素对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细化了22Cr型双相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并且富集在相界及其周围,减小了铁素体/奥氏体界面处Cr、Mo元素的富集程度,延缓了σ相的析出;混合稀土通过细化晶粒、变质夹杂物和延缓σ相的析出提高了22Cr型双相不锈钢的冲击韧性,20℃时提高约40%,促使其断裂机制从解理断裂向韧窝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4.
据位于美国俄勒冈州奥尔巴尼的ATI Wah Chang公司报道,一种经济、高强度、节约型双相不锈钢AL2003已经纳入美国机械工程学会标准-ASME Code Case 2503,用于压力容器结构,该合金以特征为具有高强度,有良好的焊接性、成型性和韧性。AL2003的化学成分为20%Cr,3.5%Ni,1.7%Mo,0.17%N,其余为铁。合金含量较低使其具有更低的成本,可替代奥氏体不锈钢316L和双相不锈钢2205。[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赵晨旭 《不锈》2005,(3):22-26
双相不锈钢是铁、铬、镍的合金,其室温组织通常为50%的奥氏体和50%的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同时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而这是普通单相奥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所不具备的。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具有更好的耐局部和应力腐蚀的性能,尤其是在含氯离子的热腐蚀环境中。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具有更好的成型性能、焊接性能及韧性。正是由于这些优良性能,双相不锈钢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海洋环境、石化工业和石油提炼业。尽管双相不锈钢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被开发出来,但直到高合金双相不锈钢的出现才使其得到广泛应用。这是因为早期的双相不锈钢难于进行热加工并且经焊接和热处理后易发生晶间腐蚀。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板边裂缺陷,通过夹杂物和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边裂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边裂缺陷是由于边部奥氏体晶粒粗大、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比例不协调引起的.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双相不锈钢Fe—Cr—Ni(-Mo)系合金,其典型微观组织中包含40%~50%的铁素体,其余为奥氏体。  相似文献   

8.
《不锈》2010,(1):48-49
“雪佛龙普遍采用价格较低的合金,耐蚀材料,我们主要用中档合金”Richard解释说。“奥氏体不锈钢,超级双相不锈钢和22Cr双相不锈钢目前的用途越来越广。资源节约型双相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9.
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电解体积比50%硝酸腐蚀实验,研究电解体积比50%硝酸腐蚀液对2205双相不锈钢α-相面积测定的适用性。试验分析发现,电解体积比50%硝酸与电解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得到的图片均能清晰的显示α相及奥氏体相;使用德国卡尔蔡司金相显微镜分别对不同电解腐蚀液得到的图片进行α-相面积含量测定,测量结果相同,说明电解体积比50%硝酸可用于2205双相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其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它是在高铬不锈钢中添加适当的镍(镍的质量分数为8%~25%)而形成的,具在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奥氏体型不锈钢以Cr18Ni19铁基合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随着不同的用途,发展成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系列。  相似文献   

11.
对2205双相不锈钢连铸坯试样在1 220、1 240、1 260、1 280℃保温10、20、30和40 min进行加热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铁素体仪试验分析2205双相不锈钢的组织和铁素体含量随保温时间和加热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连铸坯试样在相同的保温时间下,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1 260℃时奥氏体晶粒明显变得粗大;在相同的加热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铁素体的含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不锈》2005,(1):50-50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阿里根尼路德卢姆公司已经设计出了一种享有专利权的高氮双相不锈钢Alloy 2003,对于需要耐一般腐蚀和氯化物应力腐蚀断裂的环境条件,这种钢是重要的。它的耐腐蚀性能介于317不锈钢和2205双相不锈钢之间。设计的显微组织和相平衡有利于钢管及薄板、带钢、中板和长材的生产。Alloy 2003已经降低了铬和钼的含量,使得这种钢比AL2205更不容易出现有害相,比如σ相。(详见本刊下期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中σ相的析出规律及原始组织对析出规律的影响.分别对铸态试样和热轧态试样进行了不同工艺条件的固溶处理实验,并对实验后试样进行了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中σ相析出的鼻尖温度为850℃;变形会使σ相的析出温度升高,孕育期缩短,析出速度增大;工业生产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卷板时轧件终轧后应采用较快冷却速度冷却到卷取温度,以避免σ相的析出给热轧卷板开卷及后续工序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不同镍含量下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通过点腐蚀试验测量腐蚀速率,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焊接接头的点蚀电位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2 m m厚度规格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为铁素体加奥氏体的两相组织,点蚀坑主要出现在热影响区和焊缝.镍含量高的样品金相组织中奥氏体含量高,对应点蚀电位也要高...  相似文献   

15.
18Cr-8Ni(SUS304)所代表的不锈钢一般为奥氏体单相组织,称为奥氏体不锈钢。而由奥氏体和铁素体掺杂在一起的组织构成的不锈钢则称为双相不锈钢。这种钢除了组织外,在耐蚀性和机械性能等方面,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也有其特色。尤其近年来,由于炼钢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多种在局部腐蚀和应力腐蚀断裂,甚至在强度方面性能也优于奥氏体不锈钢的双相不锈钢陆续被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学显微镜、慢应变速率拉伸、扫描电镜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固溶温度与氢脆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2205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含量升高,奥氏体含量降低。奥氏体含量为48.8%时,2205双相不锈钢具有最低的氢脆敏感性,随着铁素体含量的上升,其氢脆敏感性逐渐升高。二次裂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氢脆敏感性是由奥氏体相的含量和晶粒尺寸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粉末烧结双相不锈钢及其时效后的相结构和强韧性。结果表明,在316L粉末中添加4%(wt)Si,用粉末烧结法可以获得奥氏体加18%(vol)铁素体的双相不锈钢。该双相不锈钢在800℃时效时,沿奥氏体和铁素体界面析出条状σ相,使双相不锈钢的硬度增加,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透射电镜(TEM)等试验技术,分别对2205双相不锈钢在700、750℃时效处理0.5、12、h后组织中的析出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700℃时效处理的条件下,2205双相不锈钢的析出相主要是Cr2N和χ相;750℃时效处理的条件下,析出相主要由Cr2N、χ相以及σ相组成。结合室温冲击功的测量结果,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该钢的冲击功明显降低;在相同时效时间条件下,与700℃时效处理相比,经750℃时效处理后的2205双相不锈钢冲击功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组织中σ相的析出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种新成分体系17Cr经济型不锈钢,通过室温拉伸试验、显微组织观察、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对17Cr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遴选出最佳的热处理温度区间,同时明确了固溶温度对该类型不锈钢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7Cr不锈钢在900~1 000℃固溶处理会发生上下屈服,1 200℃固溶处理不发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其最佳的固溶处理温度区间为1 050~1 150℃。不同固溶温度处理后试验钢均呈现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三相并存的组织;随着固溶温度升高,淬火马氏体相变发生率先降后增,奥氏体的热力学稳定性先升高后下降,同时TRIP效应减弱、抗拉强度降低、断后伸长率提高,奥氏体力学稳定性升高。分析拉伸试样断口可知,试样由马氏体处起裂呈解理断裂,而铁素体在断裂过程中阻碍了裂纹扩展。本研究为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成分及显微组织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旭明  冯光宏  刘鑫  张宏亮  王宝山  马健 《钢铁》2020,55(11):74-81
 为了研究覆层为2205不锈钢的复合钢筋的热加工范围,利用Gleeble-3800进行热模拟试验,得出2205不锈钢的高温流变曲线及热加工图,并最终确立复合钢筋的开轧温度不低于1 150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复合钢筋的粗轧和精轧道次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粗轧变形时,应变集中在轧件表层和1/4位置,随着变形不断向芯部渗透,塑性应变较大的位置不锈钢覆层较薄;在精轧k1道次变形时,发现在横肋根部的不锈钢覆层厚度最薄,在横肋顶部的覆层厚度最大。对复合钢筋的界面进行研究后发现,Cr、Ni、Mo的扩散距离为18~20 μm,从碳钢侧到不锈钢侧的微观组织依次为铁素体和珠光体、脱碳组织、复合界面、奥氏体不锈钢组织、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双相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