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大地质灾害是指威胁人数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易造成群死群伤。从印江县地质环境条件出发,分析了县境内重大地质灾害类型、空间分布发育特征。认为境内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等重大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发育于志留系下统地层中,主要分布于河流地形切割深的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及居住人口集中、工程活动强烈的斜坡地带。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以广州市2005-2008年突发性地质灾害资料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该市地质灾害的灾种和分布特征,阐述了广州市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气象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对广州市地质灾害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卢氏县矿产开发引发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该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较为复杂,矿产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十分强烈,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埋下隐患,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蓝田县是西安市辖县之一,境内河流众多,地质构造复杂,大断裂发育,岩土体结构类型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地域差异大,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质灾害发育。目前共有地质灾害201处,其中滑坡93处,崩塌106处,泥石流2处。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和岩土体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地质灾害类型和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存在显著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地质构造发育、地层岩性及组合多样、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原来采矿活动强烈,导致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地质灾害具有"灾种全、隐患多、发生频繁"的特点,更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和动态变化大"的特征.根据花溪区地质灾害调查,总结出花溪区地质灾害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地层分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采...  相似文献   

6.
李淼 《中州煤炭》2018,(8):89-93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地形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特点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山西省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崩塌、地面塌陷、滑坡是山西的三大地质灾害;次生地质灾害是山西省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人类活动是山西地质灾害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3月—4月、6月—9月和10月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吕梁、临汾、忻州、长治、太原等市是全省地质灾害高发地区;东部褶皱山区和晋西黄土地貌区是全省地质灾害最易发的地区;黄土地地貌区是崩塌和泥石流的重点易发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主要发生在城市。该研究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全椒县胡庄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是发生地质灾害区域之一。通过对该区域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将地质灾害进行分类,并分析出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为地质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及降雨作用,降雨打破松散的岩土体内部平衡,加之由于人类活动形成的切坡,使得山体出现滑坡和崩塌。研究结果为后期地质灾害监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黔西南晴隆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易发。通过对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表明,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内因为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地质构造三个主要因素,地形地貌起主要作用,外因主要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两方面。风险斜坡的发育分布规律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结构、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控制。提出应重视地质环境保护、改善,完善监测体系,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最优防治方案,同时建立“联防”机制转变对风险斜坡的管控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帆  臧浩 《中州煤炭》2021,(5):91-96
为研究活动断裂对地质灾害的影响,选取华北板块鲁西地块与苏鲁造山带东界昌邑—大店断裂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面积调查、构造剖面测量、工程地质样品分析测试、综合研究等手段,详细调查了区内活动构造的特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活动断裂对地质灾害影响机制,认为受昌邑—大店构造的影响,地裂缝分布主要沿构造带分布,区内地裂缝成因可以归结为活动构造与胀缩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在对河南省山地丘陵区66个县(市)地质灾害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因子(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降水)及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河南省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7年度合肥市地质灾害统计数据,对合肥市现有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现状进行整理分析;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分析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从地质背景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两方面分析地质灾害影响因素;预测合肥市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九潮集镇地质灾害隐患的类型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该区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组、主构造线、植被发育程度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程度的关系,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为环境地质条件相似地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区,特定的自然及地质环境背景在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根据调查掌握的龙井市现有地质灾害数量、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地质条件复杂,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占全部地质灾害类型的95%,其分布也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点。将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分析了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大气降水、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发生的前提是需具有特定的地形地貌条件,其次受工程地质岩组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制约,在此基础上,由降水、人类工程活动共同引发。  相似文献   

15.
鄂州市处于长江中游经济带发展战略位置,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地质灾害易发,给当地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通过调查和利用GIS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空间分析,鄂州市地质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在空间上整体呈东南多,西北少分布,局部上在强烈人类工程活动带易发,沿交通路线集中发育,矿集区最为显著,丘陵区集中分布,软弱和硬脆性岩层中易发。这成为未来地质灾害重要形成区,在后续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应重点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勘察,着重对矿山环境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查明了矿山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预测采矿活动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矿山开采、生产和矿山周围自然环境及人类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掌握湖北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相关技术支撑,依据2006—2020年湖北省65个县、市(区)的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运用统计方法,系统总结湖北省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湖北省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险情、规模总体以小型为主;地质灾害在十堰市及宜昌市较为发育,有38.20%地质灾害发育于长江水系(干流);地质灾害发育年度分布不均衡,与降雨周期密切相关,主要集中于6月及7月。湖北省地质灾害形成受到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地质构造等作用的影响,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贵州绥阳县域内地质灾害的特征,基于2021年贵州省绥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为数据基础,统计分析了绥阳县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分布,滑坡主要分布于北西部及南东部的地势相对平缓的侵蚀地貌地带,崩塌主要分布于中部及北部的边坡陡峻的沟谷及峡谷地带;区内灾害大多发生于主汛期,其影响的因素是由地貌、岩性等内因与降水、人类活动等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谷城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城县是湖北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发现各类地质灾害194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广泛分布,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与研究,分析总结各种致灾因素对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影响,对县内地质灾害防治合理分区,从管理上和技术上提出防治对策及国土开发和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工作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部。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活动频繁以及危害大的特点。通过对该县地质灾害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县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提出了防治对策,为下一步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