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5年,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建设布局的需要,交通大学主体由上海迁至西安,西安交大诞生.一甲子后,秉持着"西迁精神"和顺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布局需要,西交大创新港应运而生,它是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项目地点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渭河南岸,总用地面积约333.3hm2(5000亩),分为科研、教育、孵化和综合服务四大板块,首期总建筑面积约159万m2.西交大创新港建筑传承了"南洋公学"的欧式风格和传统坊院布局,单体采用了"巨构"组团的形式,体量较大.  相似文献   

2.
正"中间思库·暑期学坊"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公益性教学培训活动,首期培训于2014年7月20日至8月10日在京举行。培训旨在解决"学"与"用"之间存在的问题,构筑建筑教育和职业实践之间的桥梁,传播源自设计实践的本土与理性的设计观念。崔愷院士亲自主持一系列教学活动,首期培训由中国院5位设计实践一线的优秀建筑师徐磊、吴朝辉、柴培根、于海为、张男等担任导师。经过对来自80余个  相似文献   

3.
《化学建材》2000,16(5)
20 0 0年 7月 2 4日(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 )同志们 :今天 ,建设部人教司批准举办的首期“建筑涂料生产与应用政策技术培训班”正式开班了 ,我首先代表上海市建材业管理办公室向培训班开班表示祝贺。参加首期培训班的学员共有 156名 ,来自上海68家涂料企业和外省市 4 9家企业。计划接下来还要举办“施工技术管理班”和“厂长经理管理班”。目的是通过培训班 ,使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各方面都能“解放思想 ,统一认识 ,依法行政 ,强化管理 ,科技兴业 ,推陈出新” ,使建筑涂料的生产和应用更好地结合 ,全面提高上海建筑涂料行业的总…  相似文献   

4.
"粉饰"     
前一段时间正慷慨陈词于书写一篇"檄文"--"建筑暴民",抨击当代建筑物和建造行为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种种伤害.突然收到<室内>杂志社寄来的杂志一本,并看到有关北京百子湾住宅区中学和幼儿园建筑的报道,这无疑又是自己收集到的"建筑暴民"的新的活体和物证.看完了作品以及赞美性的文字介绍,心中不快,想骂人、想投稿,因为心中抑郁,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5.
建筑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建筑的时尚化味道正在日益浓厚. 翻阅报刊,几乎所有的"精英类"报刊,比如<南方周末>、比如<新周刊>,它们都在报导着建筑和建筑师,有的甚至开了专版、专栏.走进书店,关于建筑的书籍已经不只是摆放在专业书架上,一些建筑书甚至上了畅销书榜.很明显,关注建筑的,已不仅仅是那些建筑师、规划师、建筑评论者、建筑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有关政府官员,还有很多非专业的人士.曾经听过有人这样评价:建筑,正在成为一种"中产文化".大凡成为"中产"的,都会被"时尚化"所标榜,那么这样推论,建筑,也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6.
《建筑创作》2010,(5):98-103
<正>天津滨海新区金融街首期启动项目以"集群设计"的面貌出现,旨在聚合各种能量,实现协同式的建筑实践。九个建筑师工作都基于统一"编导"及SOM设计导则下的演作,设计兴致伴随着自律和平衡。  相似文献   

7.
"巢"字与"巢居"建筑所蕴涵的建筑历史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雷  邢燕 《四川建筑》2007,27(5):46-48
从中国建筑历史、建筑文化角度,通过对"巢"字与"巢居"建筑的再发现、再认识、再分析和再思考,并结合实例解读了"巢"字与"巢居"建筑所蕴涵的中国建筑历史文化,以便使"正在消失的巢居"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建筑今天出现了"地方化"和"现代化"两种建筑文化倾向,然而由于受到西方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很难从中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建筑发展的途径,从"现代建筑"的地方化和地方建筑的"现代化"两个方面加以阐述,辩正地对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赵甜雨  崔彤 《城市建筑》2022,(2):134-138
装置艺术天生与建筑具有姻缘关系,可为长期自给式发展的建筑学注入新能量;"树构"建筑是一种始于自然、源于中国传统的建构原型,是当代建筑外观形态和精神思想上的重要源泉.快速建设背景下,走向装置化的"树构"建筑可否作为一种可行的未来建筑发展思路成为笔者思考的问题.此研究致力于探索"树构"建筑在装置化视角下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同庆楠 《华中建筑》2022,40(1):32-36
当下以人为本的建筑空间研究的立足点在于将空间理解为一种主客体结合的概念,而现代建筑空间的核心理论透明性是从西方立体主义绘画中的"浅空间"转译到建筑中的空间理论,但立体主义绘画的"浅空间"从本质上来看是与人脱离的客观空间,这决定了透明性的局限性.中国山水画中的"远"是一种主客体结合的空间思想,同时又包含有"形式的远"与"氛围的远"具体的空间方法,这决定了将其转译为建筑空间理论的问题针对性与当代性.该文梳理了中国山水画中"远"的空间思想和空间方法,并将其和建筑中的"空间纵深感"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中国山水画中的"远"和建筑中的"空间纵深感"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空间深度在绘画和建筑中的不同表达,初步探讨"远"作为一种当代建筑空间理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邵影军 《四川建筑》2007,27(Z1):70-71
在中国建筑市场异常红火的今天,我们的建筑文化中夹杂着其他的建筑文化和理念。我们不能否定这种现象,但是我们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欧陆风"是我国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共同发展、互相渗透的一种现象,它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的任务就是吸取它的优点,摒弃它的缺点,使我国的建筑文化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一直在追寻,追寻一个梦,在不同的项目实践中反复坚持着一个理念-- □建筑是有生命的 □空间是建筑的灵魂 □空间不仅是"二维"、"三维"的空间(视觉冲击与身体感知) 空间也是"四维"的场所(随时间变化而生长) 空间更是"五维"的境界(随心灵升华而感动) □设计不仅是设计建筑,而是设计生活,倡导一种健康人性化的生活模式. □生活是一种智慧,智慧是一种真爱. □人与自然共生. □建筑与城市共生. 让建筑成为城市交响乐中的一部分,或是序曲,或是高潮,或是背景,虽各得其所,却同样可以感动人们.  相似文献   

13.
"原真性"是历史建筑保护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以胡雪岩故居内的核心建筑"延碧堂"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修复细节和依据,以此反映故居的整体修复思路及修复过程中所运用到的工法、理念,进而对胡雪岩故居这一历史保护建筑的"原真性"进行探讨,说明胡雪岩故居的保护与修复仍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建筑》2012,(23):26
本刊讯为加快转变河南省传统建筑施工模式,有效推动建筑企业向信息化方向目标迈进,近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和河南省建筑业协会在郑州共同举办了"施工企业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培训班"。这次培训班为全国首期,采取分组讨论、施工企业代表上台发言、反馈及解答意见等多种形式互动,让施工企业从全方面了解BIM应用及实施。中建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已与141个国家和32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绿色建筑领域,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可加强政策、规则、标准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绿色建筑领域的投资建设,综合提升沿线国家的建筑性能与建筑品质,对于保护资源环境、降低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研了"一带一路"国家的范畴与气候特征,以及部分国家地区在绿色建筑与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为后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项目为学校天马山新校区南端首期启动部分。由于地处岳麓山国家风景名胜保护区外围控制区,建筑何以与环境共生是焦点问题。建筑采用线型体结构,以"侧身"形态偏居南端,最大限度避免对天马山主景区山体的遮挡,并作为山体视觉延展的新部分。连续线体中嵌入"空中边庭",及类似湘西民居中的"吞凹空间",中部以"风雨桥  相似文献   

17.
将"叙事性"这种在文学、影视中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叙事性"的启发,去分析建筑空间内在的关系性以及时序性,从而提高建筑空间的质量以及增强建筑空间的氛围.首先对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然后运用交叉学科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来构建叙事性空间的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实践,它作为一种建筑设计观念、模式和技术思路正逐渐风靡全球,并影响到世界上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本文从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国外实例,探讨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六大构成要素--区位、设计、系统功能、建筑材料、施工和管理,并介绍了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在城市规模开发活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建筑化"的建筑物理教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技术是建筑创作和发展的立足之本。建筑物理作为一门技术性基础课程,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提出建筑物理教学应注重专业特点,结合实践,很好的与建筑设计融合,实现建筑物理"建筑化"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个关于"电影建筑"的建筑文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新建筑》2008,(1):4-8
对帕斯考·舒宁(Pascal Schoning)的<一个电影建筑的宣言>的文本进行了解读.通过追溯帕斯考个人的经历和其建筑理念形成的关系.试图理解其.电影建筑"主要的议题、概念的构筑和达成的方式,并试图说明在帕斯考·舒宁的定义中,"电影建筑"不是关于电影和建筑之间再现与参照的关系.在此,"电影"表达的是一种建筑的理念,即物质实体消隐的过程对人的感知和心理体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