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洪泽湖周边地区是淮河流域重要的蓄滞洪区,针对目前安全设施不足、管理薄弱、功能和排涝能力低等问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合理界定滞洪区范围、标准和类别,明确调度原则,分析洪水风险和启用概率,实施工程和安全建设规划,提出可行、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建设方案,提高洪泽湖周边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蓄滞洪区运用中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根源,一是付出者与受益者的不一致性,二是付出成本与回报的偏差。利益均衡机制下的蓄滞洪区设计机理就是要建立效益分享与损失共担机制、确定效益共享与损失分担原则、保障效益分享与损失共担的实施;应充分认识利益相关者希望从蓄滞洪区的运用中获得的利益和权利、强调责任意识和义务、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提出了完善我国蓄滞洪区补偿机制的途径:加强蓄滞洪区经济补偿政策的研究;合理界定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实行在损失评估基础上的补偿制度;拓宽补偿资金筹措渠道;加强蓄滞洪区管理;严格执行蓄滞洪区补偿政策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蓄滞洪区在防范和化解高标准洪水风险中发挥着显著作用,但对蓄滞洪区的补偿,尤其是在未运用年份以及对建成后未启用蓄滞洪区的补偿仍存在薄弱环节,不利于蓄滞洪区长效运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梳理蓄滞洪区建设运行情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现行补偿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蓄滞洪区常态化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完善蓄滞...  相似文献   

4.
程卫帅  纪昌明  刘丹 《人民长江》2007,38(6):142-145
解决或缓解蓄滞洪区运用难的矛盾,保障蓄滞洪区及时有效地运用,采用适当的运用补偿政策是必要的.分析了蓄滞洪区运用困难的基本原因,提出蓄滞洪区运用的决策动力机制,阐明蓄滞洪区运用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指出补偿机制应达到的效果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政策和措施,结合对现行补偿办法数年来的实践经验的调查总结,从补偿对象、范围和标准,补偿资金的筹措和管理以及补偿方式和程序等3个方面讨论了现行补偿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运用决策动力机制和实践经验总结,就上述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提出加强蓄滞洪区建设和管理,设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基金以及采用定值补偿措施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蓄滞洪区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蓄滞洪区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我国蓄滞洪区的作用、地位以及相关政策等,论述了蓄滞洪区开展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补偿范围、补偿主体与对象、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等。认为:①补偿范围应首先包括33处重要蓄滞洪区和41处一般蓄滞洪区;②重要蓄滞洪区由中央政府作为补偿主体,一般蓄滞洪区由省级政府作为补偿主体,补偿对象为生活在蓄滞洪区的企业、团体和个人;③补偿标准根据生存成本和经济发展机会成本测算;④补偿方式采取政府主导的补偿方式。建议:①建立蓄滞洪区生态补偿责任机制;②完善蓄滞洪区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③制定蓄滞洪区生态补偿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河北水利》2021,(1):4-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蓄滞洪区管理,科学合理运用蓄滞洪区,有效发挥蓄洪滞洪作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蓄滞洪区的规划建设、安全管理、运用和补偿等活动...  相似文献   

7.
蓄滞洪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鲍文 《人民黄河》2007,29(10):14-15
蓄滞洪区具有防灾减灾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蓄滞洪区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安全运用问题、城市化对蓄滞洪区减灾功能的影响、盲目围垦提高了蓄滞洪区的风险以及运用不当危害其减灾功能等。提出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实现蓄滞洪区的有序、合理开发,充分发挥蓄滞洪区减灾功能和生态功能,完善蓄滞洪区风险分析与运用补偿机制,规范蓄滞洪区管理制度,制定和推行蓄滞洪区洪水保险等。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在防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受投资影响,蓄滞洪区工程与安全建设缓滞,一旦分洪,将造成重大不必要的损失。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加快促进乡村振兴,提出先行在海河流域建立蓄滞洪区防洪补偿机制试点,搭建保护者与受益者的良性互动平台,实现防洪责任和防洪效益的重新分配,减轻蓄滞洪区所在地政府财政压力,加快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保障蓄滞洪区正常启用,使区内居民切实感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第九条 蓄滞洪区内具有常住户口的居民(以下简称区内居民),在蓄滞洪区运用后,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获得补偿。 区内居民除依照本办法获得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外,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与其他洪水灾区灾民同样的政府救助和社会捐助。 第十条 蓄滞洪区运用后,对区内居民遭受的下列损失给予补偿: (一)农作物、专业养殖和经济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洪水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实践的分析,对蓄滞洪区防灾减灾救助补偿工作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堤防蓄滞洪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数量增长与防洪矛盾日益凸显,开展蓄滞洪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风险评估的关键一步是估算堤防溃决损失。为了准确估算堤防溃决造成的生命、经济、生态环境损失,发展了基于MIKE21 FM模型的洪水演进模拟方法,建立了基于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淹没数据的损失评估方法。以鄱阳湖康山大堤蓄滞洪区为例,模拟获得了历史最高水位下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得到了切合工程实际的淹没数据(淹没面积、水深、流速)。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灾区内受灾等级,并将洪水演进与损失计算有机结合估算得到了蓄滞洪区的生命、经济和生态环境损失。研究成果为堤防溃决风险定量评估奠定基础,为蓄滞洪区防汛抢险决策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论的思想出发,结合蓄滞洪区的风险、灾害特点,分析了蓄滞洪区复合系统的组成与行为,提出了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蓄滞洪区管理案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蓄滞洪区存在的防洪、人口和发展等问题,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城市化进程以及相关政策的分析,提出了蓄滞洪区未来管理的几种模式,即湿地修复型,规模经营型和转化为一般防洪区。介绍了美国密西西比河蓄滞洪区,日本渡良濑蓄洪区,淮河董峰湖蓄洪区和海河大黄铺洼蓄洪区等几种不同类型的蓄滞洪区管理案例,以期辅助蓄滞洪区宏观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4.
蓄滞洪区具有蓄滞洪水、净化水质、改善环境等多种功能,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蓄滞洪区长期以来的建设及管理滞后,严重影响了蓄滞洪区作用的有效发挥,也使蓄滞洪区成为经济发展、区域防洪、城市环境改善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浙江省嵊州市湛头滞洪区改造为例,从研究区实际需求分析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拟定的蓄滞洪区改造方案进行量化评价,通过综合得分确定了最优方案。方案实施后可实现滞洪区的多目标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近郊蓄滞洪区的功能和运行管理特点,以治理深圳河第四期滞洪区工程为例,从滞洪区地形和区域布置合理性着手,分析滞洪区与上下游河道水力高程特点,开展了非洪水期蓄水、泄水过程模型试验研究。建立了基于理想理论的湿地水体环境水体更换周期预测模型,研究多因素条件下的滞洪区湿地水体置换周期。为保障非汛期滞洪区生态湿地景观水位和良好水质状态,根据上游河道来水条件,制定了滞洪区进水闸、泄水闸调度备用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安全,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对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采用DHI洪水模拟系统中的MIKE11水动力模块,结合现有调度方式、工程条件和已有规划治理方案进行了防洪对策研究。经方案论证,按照分洪蓄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洪布局调整后,当河系发生100年一遇洪水时,与现状防洪布局情况下相比,潮白河北京境内河道水位增加约0.20 m,潮白河吴村闸处河道水位增加0.10 m,略微加大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北运河京冀交界处洪峰流量有所减小。蓄滞洪区方面,10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大黄堡洼和黄庄洼分洪水量比现状布局分别增加200万m~3和300万m~3,基本不会影响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因此,通过开挖温潮减河和建设宋庄蓄滞洪区,形成分蓄结合的防洪布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小洪河与上中游水库群、西平县杨庄滞洪区、西平县老王坡滞洪区是淮河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小洪河防洪工程联合运用承担了豫南防汛工作中重点防洪任务,自2008年来未发生洪水过程,西平县小洪河城区段通过城市水系治理工程,行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2020年7月21日至23日发生在小洪河流域大到暴雨产生的小洪河洪水,进行降雨、洪水过程、洪水量级、洪水传播时间、工程防洪调度等方面分析;发现上游水库调度对7·22洪水产生很大影响,7·22洪水中小洪河桂李站实测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与保证水位、流量关系存在异常现象;提出水库工程防洪调度运用防洪库容全部拦蓄原则,建议调整小洪河桂李站防汛特征水位,为小洪河流域洪水精准调度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防洪标准为100a一遇,其流域上游规划2座中型水库、50余处蓄滞洪区尚未建成,副中心周边防洪工程距离规划标准差距较大,导致副中心防洪安全难以保障。针对副中心来自上游的外来洪水压力大、区内防洪工程不达标等问题,采用一维、二维数学模型,分别对区域洪水风险、穿越副中心的北运河漫溢造成的淹没风险,以及副中心周边三条干流河道堤防不达标造成的防洪风险进行模拟计算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上游洪水不经有效拦蓄下泄后,将导致北运河干流100a一遇洪峰流量增加33%;同时,副中心周边三条河道均存在堤防安全风险。其中北运河发生100a一遇洪水时,即使区内宋庄蓄滞洪区建成启用,仍将有2 590万m~3洪水从3 km无堤段漫溢,并淹没副中心核心区0.2~2 m深。风险研究结果还表明,一旦近期通州境内宋庄蓄滞洪区、温潮减河分洪道等规划工程建成后,将有效降低城市副中心的部分防洪风险。研究成果对保障副中心防洪安全的规划工程实施安排及防汛抢险安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德龙  熊明  张晶 《人民长江》2002,33(Z1):78-81
The Poyang lake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Hydrologic properties of this lake, including precipitation, runoff, floo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so on have been analyzed on basis of large amount of measurements. Variation of these properties within a year and among years and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are explored. The encounter probability of the outflow from Poyang Lake with that from Changjiang River is computed and the detention volume of Poyang Lake is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water balance theory, the detention storage volume of Poyang Lake and Changjiang River corresponding to the annual maximum 60-day flood volumes in 9 typical heavy flood years of 1968, 1969, 1973, 1980, 1983, 1996 and 1998 have been calculated. The detention storage capacity of both the Lake and the River ranges from 5.6 billion to 16.5 billion m\+3, 11.5 billion m\+3 at average. Among which, the detention storage capacity of Poyang Lake is 9.5 billion m\+3, accounting for 82.6%. Poyang Lake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etaining floods from the five rivers of the Lake system as well as floods on the river section from Changjiang to Bali. There would have more frequent and more serious flooding on the middle and lower Changjiang River, especially in the region around Hukou if there were no Poyang Lake to detain and store the floodwater.  相似文献   

20.
1 NaturalGeographicalConditionsPoyanglakeislocatedinthenorthpartofJiangxiProv inceandtothesouthofChangjiangRiver.ItreceiveswaterfromGanjiang ,Fuhe ,Xinjiang ,RaoheandXiushuirivers(referredtoasfive -rivershereafter)ofthelakesystemandwaterfromBoyang ,Zhang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