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呼斯梁地区是重要的砂岩铀矿找矿区段,它与皂火壕铀矿床在区域上有相同的物源体系、相同的铀源以及相近的沉积环境.皂火壕铀矿床其成因目前已大致明朗,为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二次还原作用保矿的后生外成铀矿床.呼斯梁地区位于皂火壕铀矿床的北西部,目前已发现A、B、C三个较为有利的成矿远景地段,含矿目的层均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J2z1),含矿砂体属于辫状河道沉积,并且该地区铀矿化主要受辫状河道及后生氧化作用控制,那么,在呼斯梁地区是否可发展成为大型的砂岩铀矿床,以下本文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阐述钻孔泥浆侵入作用机理入手,测井前的冲孔是造成泥浆二次侵入作用的原因.在分析了泥浆侵入作用对三侧向视电阻率测井和γ测井影响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泥浆侵入作用的测井检测和发现方法.以努和廷铀矿床为例,指出努和廷铀矿床三侧向视电阻率重复测井和γ重复测井误差较大的原因是钻孔泥浆发生二次侵入的结果,提出了努和廷铀矿床应施工物探参数孔进行镭-氡平衡破坏验证和镭-氡平衡系数获取;在弄清工作区钻孔存在泥浆侵入作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γ重复和检查测井误差限值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巴彦乌拉铀矿床位于内蒙古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西部,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巴彦乌拉铀矿床矿体表征,研究矿体在产状、形态、岩性粒级、厚度、品位以及铀矿体与铀矿化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力求为下一步寻找类似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侏罗统直罗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砂岩铀矿的主要含矿层位,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最大的砂岩铀矿床——东胜铀矿床,属于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且东胜铀矿床的控矿层间氧化带为独特的古层间氧化带.呼斯梁地区位于东胜铀矿床的北西部,经实地勘查和研究认为:该地区找矿目的层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的矿化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呼斯梁地区产出的铀矿化受不同表现形式的古氧化带控制.深入研究呼斯梁地区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在平面、剖面上产出形态和展布特征,对指导该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工作及对于实现该区已知矿带的规模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南晚中生代以来多期铀成矿与岩石圈伸展事件基本对应,高精度的铀成矿年代学测定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关系。下庄矿田以发育众多与辉绿岩脉有关的“交点型”热液铀矿床为特色,是华南代表性铀矿田之一。选择下庄矿田仙石铀矿床这一典型的“交点型”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铀矿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并采用电子探针分析计算了沥青铀矿U-Th-totalPb化学年龄。结果表明:仙石铀矿床铀矿化与碳酸盐脉共生,可分为角砾状、脉状两期矿化; 沥青铀矿主要化学组成为UO2、PbO、CaO、SiO2、Na2O、Al2O3,且SiO2与PbO含量、Na2O与PbO含量、Na2O与Al2O3含量、Na2O与CaO含量、PbO与Al2O3含量、PbO与CaO含量、Al2O3与CaO含量之间相关系数都小于0.5,反映了沥青铀矿形成之后受改造作用弱,铀矿物U-Th-totalPb体系相对封闭; 采用电子探针U-Th-totalPb化学定年法计算,矿化年龄可分为两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3.3±4.5)和(84.1±3.2)Ma,分别对应于角砾状、脉状两期铀矿化。综合前人定年结果,认为仙石铀矿床主要铀成矿作用与华南岩石圈伸展事件具有较好对应关系。下庄矿田乃至华南地区的主要铀成矿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钻孔岩心观察、数据统计以及地质剖面对比分析,认为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钱Ⅳ块)形成与层间氧化带、姚家组辫状河砂体还原介质发育等密切相关。该矿床层间氧化带控矿明显,存在红色后生氧化和黄色后生氧化,工业铀矿体均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综合考虑铀矿体与铀矿化体整体形态,铀矿化受层间氧化带控制呈现“卷状”特征产出,铀矿化在剖面上主要定位于红色氧化带减薄或尖灭部位,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铀的富集作用与原生还原介质有机碳的吸附作用及黄铁矿发育、 S2-含量等有密切关系。微观上,铀吸附于炭化植物碎屑的植物空腔内,并且局部与黄铁矿共生,U含量与S2-含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3,(2):160-164
宝昌-多伦地区位于燕辽铀-多金属成矿带中部,与相邻的沽源460矿床、克什克腾旗470矿床处于同一铀成矿带,具有相似的铀成矿条件,是火山岩型铀矿勘探的重要靶区之一.根据对现有铀矿化特征的认识,结合宝昌-多伦及相邻地区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基底、盖层及含铀性、次火山岩体、断裂构造、火山构造、热液蚀变及铀矿化等多个方面的铀成矿条件,对比研究了460,470铀矿床,认为该区具备火山岩型铀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以及良好的火山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且找矿的主要靶区应以区域性断裂及次级断裂与火山通道、侧火山、破火山等次级火山构造相交切部位为主.  相似文献   

8.
喜山运动之后,鄂尔多斯盆地具外泄型盆地的水动力特征,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条件由于河套断陷的形成而具有其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同于一般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水动力特征.依据2081铀矿床在河套断陷形成后地下水的补给减弱的特点,讨论其对含矿含水层渗透性的影响和"逆层间氧化"铀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西相山铀矿为与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以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为研究重点,开展控矿构造解析和构造控矿规律研究,旨在为隐伏矿床找矿预测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变形分析,揭示出山南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即北北东向、东西—北西西向断裂破碎带都经历了早期压性和晚期张性-张扭性的破碎变形,构成了本区主要的容矿空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控矿规律,推测破碎带的性质控制了铀矿体产出特征,构造通过控制岩石的变形行为而控制了铀矿体的产出,进而解释了所谓的"岩性控矿"观点。根据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控矿构造组合特征与区域综合找矿模型,认为横涧矿区的西南段、岗上英矿区与横涧矿区及石马山矿区的连接处等应为下一步找矿的首选有利区段,同时要注意寻找北北东向和东西—北西西向断裂复合部位的富、大矿体,并关注北北东向断裂成矿期后的活动对矿体的左旋错移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以济源盆地中生代侏罗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研究区中生代盆地物源及水动力、铀源、构造、沉积环境及沉积建造、铀成矿层位和矿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区铀矿为典型的滨浅湖相层间氧化带沉积砂岩型铀矿,初步推断其形成主要经历了盆地含矿建造形成和铀初次聚集阶段、表生-后生富集成矿阶段和岩浆热液叠加改造阶段,侏罗系杨树庄组为该区主要的含铀层位,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和研究价值。为该区域铀矿勘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简述皂火壕铀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基本特征基础上,论述了含矿含水层中钙质夹层的产出特征、成因类型及其对矿床地质工艺条件的影响.着重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分析了钙质夹层的成因,指出钙质夹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矿床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中的几种重要作用,其中还原作用在矿床古水动力机制演化的制约下,与铀矿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砂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区,赋矿岩层主要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砂岩层,其下部中侏罗统延安组研究程度较低,找矿成果不显著。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沉积体系、砂体、层间氧化带、岩石矿物学及铀赋存形式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延安组属于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自下而上可分为Ⅰ、Ⅱ、Ⅲ、Ⅳ、Ⅴ共5个岩段。其中,Ⅰ、Ⅴ岩段分别为辫状河相和曲流河相沉积的河道砂体,发育厚度大,透水性及连通性好,利于成矿; Ⅰ、Ⅴ岩段发育较好的层间氧化带,在氧化带前锋线附近有不同程度的铀矿化,并且铀矿化以微粒状、短柱状的铀石为主。综合分析铀矿物质来源、砂体、古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认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具备铀成矿条件,尤其是Ⅰ、Ⅴ岩段氧化-还原过渡带中的灰色砂体具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福建省建宁县均口火山岩盆地某铀矿床区开展的大功率激电测量的资料分析,揭示了构造深部区域铀矿化密切相关的金属硫化物所形成的二维断面电性异常特征,圈定铀矿化赋存的有利部位。结果表明,铀矿化主要赋存于不同走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主构造旁侧的次级构造、裂隙群或接触带部位,其电性特征表现为中低阻、高极化或中低阻、极化率梯级带。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宁夏东部地区的地质构造、盆地沉积建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表明,地层结构和砂体沉积特征、还原剂、水文地质条件决定着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和发育,地质构造对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和发育起着控制和改造作用,铀源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程度决定了铀矿化的形成和发育规模.提出了直罗组下段下部辫状河道砂体成矿条件最好,其次为延安组底部辫状河道砂体,再次为直罗组下段上部曲流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砂岩型铀矿床中,可以发现铀与有机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为研究对象,对有机质在后生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初步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矿化与有机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研究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及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某地区火山岩铀矿床成矿热液运移形式及沉淀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某地区若干火山岩铀矿床包裹体资料,采用物理化学分析方法计算出610矿田、570矿床、670矿床成矿热液中铀运移形式,认为该区火山岩铀矿床成矿热液中铀主要以「UO2(CO3)3^4-」、「UO2(CO3)2^2-」、「UO2F3^-」形式运移,并分析其铀沉淀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扩大柯柯地区铀矿勘查成果,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方法,综合分析柯柯地区的铀矿地质、物化探等资料,发现F4、F5构造带控制着柯柯地区铀矿床的分布和规模,云母石英片岩是铀成矿的有利围岩,变砂岩是成矿条件最好的含矿主岩,红化是最明显的找矿标志,伟晶岩脉、煌斑岩脉及闪长玢岩脉等脉体与铀矿化关系密切,也是较好的找矿标志。F4构造带下盘和F5构造带上盘之间是本区找矿潜力最大的区段。  相似文献   

18.
层间氧化带是矿床形成的直接控制因素,铀矿化位于层间氧化带的尖灭部位,产于相邻氧化带发育的灰色砂体中,层间氧化带是找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和矿床形成的直接控制因素。通过对该区地质构造和沉积演化历史的系统分析,重点描述中侏罗统直罗组和下白垩统华池—环河组层间氧化带的特征,进而确定本区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相山矿田成矿流体研究中,前人一般选择成矿晚期结晶良好、透明度高的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其结果难以准确反映成矿流体的信息。基于此,选择江西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特富矿石中与铀矿物紧密共生的磷灰石及其伴生微细晶透明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讨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以期为成矿流体来源的判断与成矿过程的研究提供新资料。结果表明:特富铀矿石中与铀矿物密切共生的磷灰石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含黑色矿物包裹体的微晶磷灰石(Ap1型),晶形较差,形状不规则,透明度较差,粒度小,推测为主成矿阶段产物,与之共生的主要有微晶石英和紫黑色细晶萤石,同属主成矿阶段产物; 另一类为中粗晶磷灰石(Ap2型),自形程度高,形状规则,部分呈六方柱形,粒度大,推测为成矿晚阶段产物。主成矿阶段,紫黑色细晶萤石中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H2,微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O2和CO2,指示了成矿流体中的气体组分以H2、O2为主,可能含有少量的CO2,说明成矿流体具有富H2的深源流体加入。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70 ℃~330 ℃,盐度为5%~9% NaCleq,成矿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 ℃~220 ℃,盐度为4%~10% NaCleq,成矿温度最低为180 ℃。特富铀矿石中成矿期磷灰石及其共生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较好地指示了铀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找到了各种类型的铀矿床。上世纪90年代,砂岩型铀矿就已成为我国四大铀矿类型之一。从核工业系统四十多年在盆地中找矿走过的道路来看,北方中新生代盆地仍应是今后的主攻目标。我国有多个地区存在有利于形成砂岩型铀矿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