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狐隆起珠江组一段下钙质层分布特点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神狐隆起新近系珠江组一段下储集层钙质干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合沉积矿物学、岩石学、测井学等,从沉积相带、古环境、钙质层与泥岩成岩演化及油气充注的关系分析钙质层成因及分布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钙质干层具有低伽马、高电阻、高密度、低声波时差特点,不同沉积相带钙质干层厚度、层数、频率不同,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前缘与浅海过渡区、浅海相钙质层依次呈现减薄、层数及频率变低;古地貌构造位置越高,地层含砂率越高,形成钙质层厚度越厚;碳、氧同位素w(δ13C)为-3.32‰、w(δ18 O)为-4.69‰,形成的古地温约为40℃,为早中成岩阶段的成岩碳酸盐胶结,钙质干层在砂岩中部相对砂泥岩界面受到泥岩成岩演化排出的流体溶蚀较小,含量较高;原油充注只有使储层含油饱和度增加到一定值(40%)以后,才对地层水流动抑制明显,控制晚期碳酸盐矿物的沉淀;本区含油饱和度在0~40%为弱的正相关性,铁白云石与总的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随含油饱和度增加略有升高,含油饱和度在40%~80%为负相关性,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随含油饱和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江涧      赵俊峰    李嫄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91-504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广泛出露延长组长1油层组深湖相浊积砂岩,在露头观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构型单元分析。研究区长1油层组内可见7种岩相类型,分别为块状砂岩相(Sm)、具撕裂屑块状砂岩相(Smt)、平行层理砂岩相(Sh)、沙纹交错层理粉砂岩相(Fr)、同生变形构造粉砂岩相(Fd)、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l)与块状泥岩相(Fm); 识别出水道(CH)、堤岸(LV)和朵体(LB)3种不同类型的构型单元。根据水道构型单元垂向上的岩相组合和空间分布特点,将水道分为4类,对应于浊积扇体的不同部位:在上扇区域,主要发育Ⅰ类水道(Smt-Fm-Sm),砂体横向延伸有限; 在中扇区域,主要发育Ⅱ类水道(Sm-Sh-Fr-Fl-Fm)与Ⅲ类水道(Sm-Fr-Fl-Fm),这两类砂体延伸性较好,是子长地区长1油层组深水砂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下扇区域,发育Ⅳ类水道(Sm-Fl-Fm)。根据水道类型的差别探索提出子长地区长1油层组深水砂体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矿区成矿围岩经历基性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两次成岩作用,水晶矿的成矿先后经历了3个成矿阶段。不同成矿阶段水晶单形晶面种类、晶体形貌、颜色、包裹体等有明显的不同,根据这些特征可划分水晶矿的成矿阶段与矿物世代。紫色及"三色层"水晶产出在第1成矿阶段的玄武岩气孔中;条带状水晶及乳白色、纯净无色水晶与板状绿帘石产出在第2成矿阶段的玄武岩层间滑动裂隙或晶洞中;第3成矿阶段的火山碎屑岩的气孔或晶洞或裂隙脉中,产出以红色赤铁矿为主,伴有绿帘石与绿纤石、玉髓及玛瑙。扫描电镜研究表明"三色层"水晶中的赤铁矿球粒具三圈层构造,条带状水晶中的赤铁矿管状包裹体是两圈层构造的中空管。水晶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拉曼光谱研究表明,矿区水晶矿属低温热液(150~190℃)成矿,成矿流体的盐度较低(w(NaCl)=5.7%~13.2%),其中紫晶盐度最高(13.2%),条带状水晶盐度较低(6%)。流体包裹体主要由H2O和SO2及微量的CH4组成。  相似文献   

4.
为更进一步阐述古海岸带碎屑潮汐沉积微相及其砂体分布特征,基于塔中地区志留系30口井岩心观察和钻井分析,识别出河口湾、潮道、潮汐砂坝、砂坪、砂泥混合坪、泥坪、潮坪风暴岩、震积岩等多种沉积相和微相类型,明确了河口湾-潮坪、潮道、潮汐砂坝、潮坪等典型微相的沉积序列和砂体特征.认为潮汐环境砂体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和水动力、层序体系域、沉积微相等,空间上潮汐砂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湾相为早期的河道砂砾岩受改造后与潮坪的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呈间互的沉积序列,形成河口湾-潮坪砂体.潮道微相具有下粗上细正粒序,底部有冲刷面,为片状或块状泥砾层,向上为细砂岩,有的冲刷面不明显,发育各类交错层理.潮汐砂坝微相一般发育典型的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但也有的较均一,没有粒序层.潮间带砂坪微相为绿灰色细粉砂岩,单层较薄,其顶底面平整,多与泥岩互层.在潮下带多受到风暴和地震等事件的影响,含泥砾层的砾石受大风暴潮影响呈半直立状或扇状,形成风暴岩.局部层位的砂岩受地震作用改造发育震积构造.在岩心尺度上,潮汐单砂体厚度一般为0.08~2.98m,平均0.78m.在钻井尺度上,可划分出9~13个砂层组,砂层组最大延伸长度可达5~10km,最大延伸宽度约2.5~5.0km.通过砂体与物性的对比,潮汐砂体总体为低孔低渗储层,认为不同微相砂体控制了储层物性的优劣,以潮汐砂坝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其次是河口湾砂体,再次为潮道砂体,潮间带的潮坪砂体物性相对较差.近海岸带,泥岩成分较多.远离海岸带,砂体相对丰富,以中细砂岩为主.砂体沿潮汐水道呈北西G南东向分布,与岸线近垂直或斜交,砂体连通性相对较好,其厚度在侧向上变薄,岩性由细砂岩相变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相似文献   

5.
为更进一步阐述古海岸带碎屑潮汐沉积微相及其砂体分布特征,基于塔中地区志留系30口井岩心观察和钻井分析,识别出河口湾、潮道、潮汐砂坝、砂坪、砂泥混合坪、泥坪、潮坪风暴岩、震积岩等多种沉积相和微相类型,明确了河口湾、潮道、潮汐砂坝、潮坪等典型微相的沉积序列和砂体特征.认为潮汐砂体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和水动力、层序体系域、沉积微相等,空间上潮汐砂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湾相为早期的河道砂砾岩受改造后与潮坪的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呈间互的沉积序列,形成河口湾-潮坪砂体.潮道微相具有下粗上细正粒序,底部有冲刷面,为片状或块状泥砾层,向上为细砂岩,有的冲刷面不明显,发育各类交错层理.潮汐砂坝微相一般发育典型的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但也有的较均一,没有粒序层.潮间带砂坪微相为绿灰色细粉砂岩,单层较薄,其顶底面平整,多与泥岩互层.在潮下带多受到风暴和地震等事件的影响,含泥砾层的砾石受大风暴潮影响呈半直立状或扇状,形成风暴岩.局部层位的砂岩受地震作用改造发育震积构造.在岩心尺度上,潮汐单砂体厚度一般为0.08~2.98m,平均0.78m.在钻井尺度上,可划分出9~13个砂层组,砂层组最大延伸长度可达5~10km,最大延伸宽度约2.5~5.0km.通过砂体与物性的对比,潮汐砂体总体为低孔低渗储层,认为不同微相砂体控制了储层物性的优劣,以潮汐砂坝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其次是河口湾砂体,再次为潮道砂体,潮间带的潮坪砂体物性相对较差.近海岸带,泥岩成分较多.远离海岸带,砂体相对丰富,以中细砂岩为主.砂体沿潮汐水道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与岸线近垂直或斜交,砂体连通性相对较好,其厚度在侧向上变薄,岩性由细砂岩相变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相似文献   

6.
为更进一步阐述古海岸带碎屑潮汐沉积微相及其砂体分布特征,基于塔中地区志留系30口井岩心观察和钻井分析,识别出河口湾、潮道、潮汐砂坝、砂坪、砂泥混合坪、泥坪、潮坪风暴岩、震积岩等多种沉积相和微相类型,明确了河口湾-潮坪、潮道、潮汐砂坝、潮坪等典型微相的沉积序列和砂体特征.认为潮汐环境砂体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和水动力、层序体系域、沉积微相等,空间上潮汐砂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湾相为早期的河道砂砾岩受改造后与潮坪的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呈间互的沉积序列,形成河口湾-潮坪砂体.潮道微相具有下粗上细正粒序,底部有冲刷面,为片状或块状泥砾层,向上为细砂岩,有的冲刷面不明显,发育各类交错层理.潮汐砂坝微相一般发育典型的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但也有的较均一,没有粒序层.潮间带砂坪微相为绿灰色细粉砂岩,单层较薄,其顶底面平整,多与泥岩互层.在潮下带多受到风暴和地震等事件的影响,含泥砾层的砾石受大风暴潮影响呈半直立状或扇状,形成风暴岩.局部层位的砂岩受地震作用改造发育震积构造.在岩心尺度上,潮汐单砂体厚度一般为0.08~2.98m,平均0.78m.在钻井尺度上,可划分出9~13个砂层组,砂层组最大延伸长度可达5~10km,最大延伸宽度约2.5~5.0km.通过砂体与物性的对比,潮汐砂体总体为低孔低渗储层,认为不同微相砂体控制了储层物性的优劣,以潮汐砂坝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其次是河口湾砂体,再次为潮道砂体,潮间带的潮坪砂体物性相对较差.近海岸带,泥岩成分较多.远离海岸带,砂体相对丰富,以中细砂岩为主.砂体沿潮汐水道呈北西G南东向分布,与岸线近垂直或斜交,砂体连通性相对较好,其厚度在侧向上变薄,岩性由细砂岩相变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相似文献   

7.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泾川区块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芯观察、测井资料、薄片研究、粒度分析等,对该区块长8、长6两套厚层砂岩进行详细的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长8厚层砂岩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混积体、坝顶席状砂与滑塌体叠置组成;而长6厚层砂岩是由薄层的河口坝砂体与厚层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长8油层主要分布于高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坝顶席状砂砂体中;而长6油层主要分布于低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测井、地震及实验分析数据,分析贝尔凹陷南屯组优质烃源岩-钙质泥岩层的识别特征和地质成因.结果表明,钙质泥岩层具有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密度的"三高一低"响应,在地震剖面上为连续强反射;该层形成于广阔湖盆、微咸水、深水沉积环境,沉积稳定且范围广,是凹陷重要的地层对比标志层;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岩,局部夹杂油页岩和泥灰岩,富含钙质(主要为碳酸盐矿物,其次为介形虫等生物化石)和藻类,有机质类型为Ⅱ1-Ⅰ型,丰度高,是凹陷最优质的烃源岩层.该层与南屯组低水位域湖底扇和高水位域扇三角洲前缘进积扇体形成最有利的成藏组合,油气最为富集,其平面展布范围控制油气的平面分布,为贝尔凹陷等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的植物化石绝大多数(约80块)系笔者于1961年在湖南衡阳市东,京广铁路茶山(土幻)车站(插图1)附近出露的红层中采集的,少数标本(约10块)系中南矿冶学院师生在茶山(土幻)剖面的同一层位采到的。茶山(土幻)的红层由紫红色泥质石英细砂岩、紫红色泥质钙质粉砂岩、浅褐黄色铁质钙质页岩等组成,中夹  相似文献   

10.
FG地区富含钙质成分的砂岩是该区广泛分布的非均质性较强的特殊岩性体储层.本次研究根据模型正演和地震响应特征,优选了叠后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方法,利用叠后保幅偏移数据体和特殊处理数据体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和研究,刻画了钙屑砂岩这类特殊岩性体的空间展布规律,总结了该类储层的预测方法,对井位部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籍家岭砂岩露头为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泉头组组粒曲流河河道砂体。通过对该砂岩露头精细描述和沉积构形分析,阐明了粗粒曲流河砂体的内部构成。其岩性相类型有块状或层状砂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含砾中、粗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含砾中、粗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低角度交错层理砂岩相及泥砾岩相等,这6种岩性相构成了侧向加积砂坝、顺流加积砂坝、河道边部浅滩、滞留沉积及小冲沟冲刷充填物等五种构成要素。砂体内部可识别出四个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矿特征、剖面结构、砂岩粒度和砂体形态分析,认为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为曲流河沉积。按砂体发育特点和成因类型划分出主河道连片砂体、河道边缘连续窄带状砂体、天然堤断续带状砂体、决口水道扇形席状砂体及废弃河道成因的透镜状砂体等5种类型。在研究区383口井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成因储油砂体角度总结出夹层分布特征。建立了储油砂体内夹层的空间分布模式:主河道砂体内夹层分布复杂,一般底部发育钙质夹层,中部多发育物性夹层,上部为泥质夹层;河道边缘砂体主要发育泥质夹层;决口扇砂体内泥质夹层分布稳定;天然堤和废弃河道仅发育极少的钙质夹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含火山碎屑地区砂岩测井四性解释的准确性,采用测井刻度地质的方法,以密度孔隙度与中子孔隙度的差值XD-N表示补偿密度与补偿中子的交会关系,将两曲线的关系分为交会(XD-N>3)、接近(-3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深对致密砂岩油的成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薄片显微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和地层水矿化度分析等手段,总结了致密砂岩储集层特征、源储组合方式、石油成藏时间、油水分异程度、石油富集特征等成藏特征,分析了源储组合方式、剩余压差、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分布及其内部非均质性对致密砂岩油形成的控制作用,认为不同类型源储组合条件下石油发生差异性运聚,控制了致密砂岩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呈"平面多支、垂向多层"的分布特征;扶余油层上部与上覆青山口组烃源岩直接接触,形成了紧邻型源储组合,扶余油层中下部与青山口组烃源岩不能直接接触,形成了分离型源储组合;砂岩储集层致密化时间为姚家组沉积时期,早于石油充注时间,属于"先致密后成藏型"致密砂岩油藏;石油二次运移距离较短,油水分异程度差,整体呈准连续型分布,但富集程度差异大.源储组合方式、剩余压差、致密砂岩储集层分布及其内部非均质性是源下致密砂岩油的成藏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源储紧邻型致密砂岩油以短距离"面式运移"方式,通过源储界面附近的微裂缝和储集层中的孔隙直接向储集层中幕式充注,在致密砂岩储集层中运移距离可达40~300 m,受微裂缝发育特征和储集层非均质性影响,石油在储集层中发生差异性运聚,富集于优势运移通道附近;源储分离型致密砂岩油呈"点或线状横向推进式运移"方式在致密砂岩储集层中运移,横向运移距离可达30~850 m,储集层内部"甜点"为主要通道和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揭示煤系地层埋藏史、有机质成熟演化史,明确煤层顶板砂岩气成藏期次.采用煤层顶板砂岩矿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及盆地演化史数值模拟技术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本溪组煤层顶板砂岩气成藏的地质历史和关键期次,认为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呈双峰型分布特征;本溪组煤系气存在2个关键成藏期.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煤层顶板砂岩层存在2期矿物流体包裹体,第1期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早期较宽的裂隙中,均一温度峰值为90~100℃,盐度峰值为5%~8%;第2期主要赋存于溶蚀孔隙或石英颗粒内晚期细小裂缝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10~130℃,盐度峰值为10%~17%.2个关键成藏期为:一期在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为早期生烃阶段,另一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二次生烃阶段,是烃源岩生烃、排烃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砂岩型铀矿体准确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尼特坳陷是二连盆地五大坳陷之一,近年来成为寻找砂岩型铀矿重点工作区.为了快速有效地在该区寻找和控制砂岩型铀矿体,利用地质、物探和样品数据等手段在工作中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马尼特坳陷已知工作区的铀矿化特征基础上,通过对成矿砂体分布研究来定位钻探评价区的范围,利用目的层底板和岩芯编录来分析砂体的还原能力和水动力变异部位,利用测井曲线和样品分析数据等确定砂体的含铀性和矿化部位.利用以上方法对铀矿(化)体的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而达到准确定位铀矿(化)体的目的,也为进一步铀矿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侏罗统直罗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砂岩铀矿的主要含矿层位,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最大的砂岩铀矿床——东胜铀矿床,属于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且东胜铀矿床的控矿层间氧化带为独特的古层间氧化带.呼斯梁地区位于东胜铀矿床的北西部,经实地勘查和研究认为:该地区找矿目的层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的矿化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呼斯梁地区产出的铀矿化受不同表现形式的古氧化带控制.深入研究呼斯梁地区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在平面、剖面上产出形态和展布特征,对指导该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工作及对于实现该区已知矿带的规模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厘清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发育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东北元坝西部须二下亚段为例,采用铸体薄片、氩离子抛光及扫描电镜观察、NESE Geo图像分析和物性测试等手段分析岩石成分,确定成岩特征,获取孔隙度和渗透率值,认为岩屑溶蚀及其伴生胶结影响孔隙的垂向分布和发育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元坝西部须二下亚段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在埋藏过程中,中成岩阶段发生岩屑溶蚀作用,孔隙度增加3.35%,产生的粒内溶孔成为储层主要孔隙类型.垂向上,岩屑溶蚀析出产物由溶蚀段向上覆及下伏储层迁移,由近及远沉淀绿泥石胶结物(其中发育绿泥石晶间微孔)、硅质胶结物(距溶蚀段2~3 m)及钙质胶结物(距溶蚀段3~4 m),导致储层孔隙度自溶蚀段起向上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正> 四、山西组各层段古植物对比(一)山西组植物化石组合特征通过对山西组岩性、岩相和植物化石的研究,我们将山西组分为三个层段.即二,煤层底板砂岩——大占砂岩底为第一层段;大占砂岩——香炭砂岩底为第二层段;香炭砂岩——砂锅窑砂岩底为第三层段。依据各类植物的兴衰、演替及其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山西组植物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与三个层段基本相一致的三个植物组合。1.翅编羊齿——华夏齿叶——菱齿叶组合(Emplectopteridium alatum——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乌兰县柴凯湖北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区内已发现有套合较好的砂岩型铀矿点和铀异常带,具备较大的铀矿找矿潜力。广泛分布于该区中新统—渐新统干柴沟组地层的砂体是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的有利部位,查明该目的层地下分布及砂体展布特征对于进一步的找矿突破具有关键意义。然而研究区多为第四系覆盖且沉积较厚,迫切需要高分辨率的深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在研究区内开展5条NE10.8°走向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ontrlled Source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Method, CSAMT)平行剖面测量,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精细刻画了区内1.4 km以浅的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空间展布特征,得到已知钻探资料验证;(2)基本查明了区内基底和干柴沟组目的层埋深情况、砂体展布特征;(3)依据埋深浅、砂体厚等划分原则,进一步圈定了L1线1.0 km~2.1 km、L2线1.0 km~2.6 km、L3线1.6 km~4.2 km、L4线1.0 km~3.3 km及L5线1.0 km~2.3 km五处铀成矿有利区。研究成果验证了CSAMT法在研究区砂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