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分析了线状要素在城市绿地系统整合与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我国规划机制和规划背景提出"绿廊"的概念来概括绿地系统当中的线状要素;在此基础上,从概念范畴、用地载体、分类体系和分级体系四个方面解析绿廊在我国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整合与规划途径,并结合《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0—2020)》项目课题中对于绿廊的用地梳理、功能分类和分级等整合与规划实践,进一步探讨绿廊规划控制方法途径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面向规划管理需求的城乡绿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绿地分类研究是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行绿地分类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现行绿地分类标准进行反思以及对当前绿地规划建设焦点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城乡一体的绿地分类:一方面修正现行公园绿地分类,城市建成区内构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两级公园体系,突出游憩康乐功能;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细分"其他绿地",加强对市域非建设用地在类型上的管理与功能上的引导,突出生态保护、景观游憩、空间结构控制等核心功能,为完善现行绿地分类标准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景观风貌对于城市风貌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构成了城市风貌的基底.对温岭市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规划进行研究,找出问题,探究温岭市的城市特色,并根据城市特色赋予城市绿地景观风貌的独特点.根据不同功能绿地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规划方式来展现温岭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个性.从地理、人文等多方面推敲塑造城市绿地景观风貌,增加吸引力,促...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绿地规划,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即时实施。基于规划用地视角,在对《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创新点的解读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市域绿地系统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生态保育子系统、风景游憩子系统和安全防护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以及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游憩型绿地子系统、防护型绿地子系统和景观型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最后基于休闲游憩的迫切需求提出公园体系规划的分类、分级配置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现况的分析,以及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剖析,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提出"子系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即应以绿地的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城市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形成相对完整而有参与平衡用地的4个子系统:休闲游憩子系统、日常防护子系统、景观形象子系统、生态保育子系统。旨在通过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增强绿地与城市、绿地与绿地、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使每一块绿地的产生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审慎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使"子系统"内部各元素都有内在的秩序和紧密的联系,从而由自身完善的"子系统"组建成更强大的城市绿地"大系统",更好地为城市和市民提供持续、周全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对绿地景观风貌建设千城一面且系统性差的现状,笔者提出以特色营造为核心的绿地景观风貌规划,从而有别于侧重城市建筑界面的城市风貌规划和侧重城市绿地指标的绿地系统规划,旨在为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规划的编制方法提供参考,为城市建成有品质、有特色、有内涵且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风貌提供系统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颁布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跟进"城乡统筹"时代要求充分对接的良好契机。该文通过研究新标准指导思想对绿地系统规划的引导,探讨其与绿地规划相关标准的协调与矛盾,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应对策略,即绿地系统规划需要改变规划视角,对接城乡规划体系,新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范》,提高绿地建设指标等。  相似文献   

8.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波 《城市规划》2002,26(11):20-22
针对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该从法规的角度明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这一基本定位 ,建立与城市规划各个阶段相对应的 ,划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分区规划、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等阶段的绿地规划体系。并提出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专项规划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质性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各类绿化用地的规划控制 ,城市主要的绿地体系的规划 ,城市绿化特色的拟定  相似文献   

10.
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近年来在我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GIS的应用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走向定量化、数字化、科学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现状绿地分类数据赋值与分析,到规划绿地图层处理与空间分析,以及建立绿地规划信息系统,GIS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昌市、攀枝花市和佛山市三个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为实例具体介绍了各个过程的应用。最后分析了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的分类、构成与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一直是规划界探讨的热门课题之一,尤其是在"绿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山城重庆,各种绿地相互交织,其分类及其使用功能往往无法一一对应。《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订中关于"公园绿地、其他绿地"的绿地分类提供了较好的解决办法。该文通过对主城区绿地建设现状及问题的梳理,提出了"城市公园绿地、只征不转公园绿地、城市其他绿地"三类城市绿地的分类设想及其初步的划定原则,为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研究与编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提出的"其他绿地"的编制要求,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界定的概念出发,对"其他绿地""城市绿地"和"市域绿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对"其他绿地"概念做出了明确定位.并存尊重吸收现行与"其他绿地"相关规划成果的基础上,从"其他绿地"规划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和内容深度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编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新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的现状,提出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来整合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将二者融合为一体进行规划和建设,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今天提供了一条可尝试的新的城市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4.
西安户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银户县"之称.在我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城市资源,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论文以户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通过对绿地现状的分析,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元素,构筑独特的城市绿地景观,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延续地方历史文化的目的. 一、户县城市绿地现状特点分析 (一)城市绿地现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的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目前,户县城区建成公园有3处,区域性广场绿地有10处,街旁绿地有17处,生产绿地9处,区域性防护绿地2处,居住区附属绿地22处,主要道路绿化12处.到2010年户县城市绿地面积601公顷,绿地率为31.3%,绿化覆盖率为35.2%,人均绿地面积为7.8m2,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绿化基础.但是就整个市区而言,老城区建筑密集,绿化用地较少,无法成片的建设绿化布局,还未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园林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够均衡,各类绿地没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体系;绿地系统的建设还只局限于局部公园、道路绿化的建设,与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与游憩活动联系性不强,景观质量也有待提高;另外,绿地系统与城市文化结合不够,对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20,(2)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建设用地之外的其他绿地更名为"区域绿地",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绿地分类改革。同时,随着自然资源部的组建和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区域绿地成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和美好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空间。因此,区域绿地规划将面临重大转型。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区域绿地的具体变化、规划面临的重要变革及规划实践探索三个方面探讨转型视角下耦合空间规划体系的区域绿地规划。首先,从绿地定位、功能和统计指标三个角度解读其他绿地向区域绿地的转型变化;其次,在明确区域绿地的转型变革基础上,从绿地的规划方法、规划层级及规划深度三个层面提出耦合空间规划体系的区域绿地规划思路;最后,以历城区区域绿地规划为例,对区域绿地规划进行实践探索,并对区域绿地规划的难点和挑战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国行 《中国园林》2006,22(9):88-91
在分析国内外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即生态原理、形态原理、文态原理、心态原理;探讨了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形态服务功能、文态服务功能、心态服务功能;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就是恢复绿地之间被人类活动中止或破坏的相互联系,以绿地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调整原有的绿地格局,引入新的景观组分,改善其服务功能,提高其基本生产力和稳定性,将人类活动对于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良性循环:生态、形态、文态、心态功能的耦合与协调是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国内景观风貌规划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不断丰富。在城市或乡村单个尺度上,景观风貌规划内容体系逐步成熟,但在城乡大尺度上仍存在一定空白。研究系统分析和梳理城乡大尺度景观风貌规划的内涵和主题,以景观资源评价为切入点,构建"资源—目标—策略—系统"的技术框架,归纳不同层次规划内容的重点,并结合盘锦市景观风貌的规划实践,对分级、分类、分区的技术方法和规划内容做出进一步的探讨,以期对城乡景观风貌规划内容体系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袁川乔  卢旸 《城乡规划》2023,(3):99-107
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与有效管控对城市的生态功能、景观价值、社会效益均有重要的意义。在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面临从保量到提质的重要转型,其规划与管控也面临更加精细、高效的现实需求。文章探索了成都地区城市绿地系统体系构建,立足功能需求、要素供给研究绿道选线方法,基于定性与定量评估探究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及设计策略,并探索精细化、定制化功能引导方法,高水平构筑公园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在绿地系统管控层面,从指标、空间、功能三个维度构建一套“底线约束+目标引导”的管控模式,在满足城市绿地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绿地品质提升和特色塑造的管控体系,支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而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合肥市为例,在分析城市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进行了探讨。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提出保护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绿色廊道网络和增加绿地斑块的景观格局优化途径。文章旨在探讨合肥这一园林绿化质量层次较高的城市,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仪  刘泉 《城市规划》2020,(4):83-89
从历史角度看,城市规划领域的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概念同源,二者的关系界定也曾引起城市规划专业内的争论,但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发展过程中,随着绿地系统规划专业化发展,绿地概念的内涵逐渐缩窄,而开放空间概念较为泛化,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的关系逐渐分离。2012年颁布的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中绿地与广场用地合并形成“开放空间用地”的新举措是对二者关系的再界定。在这一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应该在以绿化要素为主要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开放空间系统的整体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