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月球机器人高精度定位模糊神经网络直接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常规模糊控制的不足,提出一种模糊神经网络直接适应控制,它结合了模型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的优点,实现了模糊控制的智能化,并将其应用于月球机器人的定位控制中。仿真证明了该方案的优越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温度是工业对象中的主要被控参数之一,工业企业中如何提高诸如电炉这样的温度控制对象的运行性能一直是现场技术人员努力解决的问题,由于这类对象的热惯性大滞后现象严重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导致控制系统性能不佳甚至出现控制不稳定失控现象。目前控制领域还大量采用传统PID控制方式,但PID控制在对象的模型难以建立时参数调整不便仍是普遍存在的难题,模糊控制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与神经网络及专家控制并成为智能控制,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中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学控制方法,属于非线性控制方法由于引入专家的逻辑思维方式使得模糊控制器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控制能力,因而适用于难于用精确数学模型描述的系统并且有很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载人汽车7+k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模态控制方法与模糊控制方法各自特点,将两者相结合,提出模态模糊控制的概念,并对模态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介绍;在模态空间实施模糊控制可避免系统自由度数量较多而作动器数量较少的矛盾,同时也可利用模糊控制方法的优点,使控制律的设计适应非线性较强、存在时滞、数学模型无法精确建立的汽车受控系统;还可利用模态控制原理,选择不同模态进行模糊控制。结合模态控制方法和最优控制理论,进一步讨论模态模糊控制方法中确定各种模态模糊变量论域的方法,针对汽车7+4自由度模型,分别给出模态位移、模态速度及模态控制力的论域。最后,对一具有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11自由度模型的振动控制进行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模态模糊控制方法有良好稳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军红  韩景龙 《振动与冲击》2012,31(6):58-61,82
根据模糊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对参数变化不敏感,具有很强鲁棒性的特点,提出一种模糊逻辑控制器,对包含间隙的二元机翼极限环振荡进行控制,并对其响应机理进行探讨和研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非线性极限环振动,使系统迅速达到稳定,提高系统颤振速度。  相似文献   

5.
由于压电式微操作平台的迟滞非线性会导致其位置精度和动态性能下降,且难以建立精确的迟滞非线性模型,采用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策略的位置精度补偿方法,以摆脱对迟滞模型的依赖。以一种一维压电式微操作平台为对象,以平台的位置偏差与偏差变化率为模糊输入,压电驱动器输入电压变化量为模糊输出,提出采用基于PID控制的实验数据获取经验来制定模糊规则的方法。通过模糊推理和解模糊过程,建立平台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模糊关系,实现了可消除迟滞现象的自适应补偿。为了说明所提出的位置精度补偿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实验与PID控制进行比较,分析平台跟踪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位置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能使平台具有更高的位置跟踪精度和更快的跟踪速度,并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吹膜机温度控制系统的大滞后、非线性等特点,将常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模糊自整定PID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模糊控制规则实现PID控制器的参数的在线调整,以获得PID温度控制的最佳控制效果。建立了Simulink仿真模型,并对吹膜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简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有更小的超调量和更快的调节时间,使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7.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在VAV末端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模糊控制和普通PID控制相结合,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规则的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VAV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控制.建立了变风量系统空调房间和末端装置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比普通PID控制方法精度高、超调量小,特别是对对象参数的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人载的汽车7+k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模态控制方法与模糊控制方法各自的特点,将两者相结合,提出了模态模糊控制的概念,并对模态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模态空间实施模糊控制可避免系统自由度数量较多而作动器数量较少的矛盾,同时也可利用模糊控制方法的优点,使控制律的设计适应非线性较强、存在时滞、数学模型无法精确建立的汽车受控系统;还可利用模态控制原理,选择不同模态进行模糊控制。结合模态控制方法和最优控制理论,进一步讨论了模态模糊控制方法中确定各种模态模糊变量论域的方法,针对汽车7+4自由度模型,分别给出了模态位移、模态速度及模态控制力的论域。最后,对一具有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11自由度模型的振动控制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了模态模糊控制方法良好的稳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变频空调压缩机频率控制算法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见的几种模糊控制算法对变频压缩机进行控制研究,并使用理想房间温度模型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自调整函数的模糊控制算法,仿真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系统响应快、超调小,进一步改善了变频空调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0.
结合自校正控制、模糊逻辑和迭代学习控制的基本思想,提出采用自整定模糊控制确定迭代学习律的方法,提高了迭代学习控制的鲁棒性。选取建筑结构振动控制Benchmark第二阶段的地震作用Benchmark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糊迭代学习控制地震响应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Benchmark模型的地震响应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具有学习控制律简单实用、跟踪精度高、鲁棒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杜弘 《硅谷》2011,(21):195-195,165
以车轮滑移率为控制对象,分析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建立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模糊控制器,采用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算法,并在三种不同路面条件下进行车辆防抱死特性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调整因子的数控铣削过程模糊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在全论域范围内带有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策略和最大 -乘积法模糊推理控制规则 ,提出一种铣削加工过程恒力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具有响应快、超调小、鲁棒性强和自寻优等特点 ,并可有效地克服传统恒力切削自适应控制中的模型失配及因数控进给速率有限分档造成的失稳问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在切深渐变和突变工况下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赵树军 《硅谷》2008,(21):119-119
集中供暖室温的控制算法关系到计量收费实施的成败.模糊控制具有鲁棒性和适应性好的特点,它可以不依赖精确数学模型.利用增量的控制算法模仿人对阀门的调节操作达到能适应客观条件的广泛差异性,设计出模糊增量算法.增量控制可以让被控对象柔和快速的达到稳定工作状态.通过仿真证明这一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完成室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悬吊解耦实现环形天线结构的点头模态,再进行振动控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本文研究了环形天线结构点头模态的T-S型模糊振动控制。以一个柔性缩比模型作为悬吊对象,应用有限元分析得到固有频率和模态;模态分析表明,当模型侧向悬吊时,点头模态受到的影响较小。再以侧向悬吊的模型参数建立状态空间方程,根据模糊控制原理,确定T-S型模糊控制规则,用线性输出函数代替复杂的清晰化过程,建立T-S型模糊控制程序,进行振动主动控制研究。数值结果表明,在T-S型模糊控制后,点头模态方向的响应大幅下降,达到了模态解耦后抑制振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加热炉温度预测模糊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增芳 《工业计量》2010,20(3):13-16
文章针对加热炉炉膛很大,是一个时变、分布参数非线性、大滞后的复杂对象,采用传统PID控制,引起相关参数频繁波动的问题,对大滞后对象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已有的预测控制方法的启发下,将预测思想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预测模糊控制方法,并通过实际模拟温度系统运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空调系统控制对象多变量、非线性、大滞后、时变性的特点,将PI控制和模糊控制结合起来,提出了模糊自适应PI控制,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的PI控制,并消除了模糊控制稳态误差较大的缺点,具有响应时间短、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对模糊控制进行了介绍,构造出一种模糊控制器,将其编成微机程序,使其完成模糊控制功能。研究它在舰用燃气轮机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多次燃气轮机模拟试车,当对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加入扭矩和振动等控制信号时,燃气轮机的稳态和加速过程都获得了良好的控制品质,为舰用燃气轮机的控制探索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磁流变悬架的非线性以及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田口遗传算法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整车模糊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并将车辆的振动控制分解垂向振动、俯仰、侧倾三个基本任务设计模糊控制器,进而设计了隶属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接着引入混合田口遗传算法实现对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同时优化;最后进行实车道路试验来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田口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能够降低确定路面激励下车身加速度峰峰值,降低随机路面激励下的加速度均方根值,显著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其控制效果要优于优化前的模糊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设计具有复位功能的压电摩擦阻尼器,据输电塔模型结构受力及变形特点提出两种阻尼器安装方式,即杆件连接与绳索连接;对模型结构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基于两种阻尼器安装方式特点,建立以应变响应及速度响应为输入的模糊控制策略;测试EL-Centro地震波作用时输电塔结构模型在无控、被动控制及模糊控制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压电摩擦阻尼器能有效减小模型结构的地震峰值效应;以应变、速度响应为输入的模糊控制算法,系统简单易于实际工程操作,能据结构动力反应实时调整阻尼器的摩擦力实现对结构减振控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结构振动模糊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模糊控制是结构主动控制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控制算法,但在模糊规则的确定上常带有经验性。近年兴起的粗糙集理论能有效分析和处理大量经验数据,从中发现隐含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本文提出将模糊推理与粗糙集理论结合起来、利用粗糙集理论提取模糊规则进行结构模糊振动控制的方法。通过对一个顶层作用有AMD装置的1:4五层钢框架模型结构的模糊控制仿真分析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试验研究也展示了模糊控制具有鲁棒性好、反馈量少的优点,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