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干燥剂法系统测试了ePTFE微孔薄膜的透湿情况,分析了透湿性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在实验范围内,ePTFE薄膜的孔隙率、孔径和厚度等结构参数对透湿速率影响较小,透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温度和湿度。在相同的湿度下,环境温度对透湿量和透过系数的影响显著,并随温度提高急剧增加;在相同温度下,透湿量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透过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磁控溅射法制备防水透湿织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防水透湿织物。主要研究了功率、靶距、工作压力和沉积时间四个工艺参数对织物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四种参数对PET基防水透湿织物的拒水性能变化规律和改变程度各有不同,但对织物透气性,透湿性影响不大,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织物的透气性及透湿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和吹塑成型工艺制备了无孔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薄膜。以膜厚度、温度和相对湿度为变量对TPU薄膜的透湿和透气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并对其表面形貌、成分含量、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TPU薄膜的透湿量随着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薄膜透湿量随着温湿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按ASTME96BW—2000标准测试,厚度为0.012mm的TPU薄膜透湿量达7093g/(m~2·d)。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TPU薄膜表面相对平整,未发现微孔结构。气体渗透率测试分析表明,CH_4和N_2基本无法透过TPU薄膜,因此TPU薄膜可以有效地阻隔细菌与病毒入侵。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结果显示,1000~1300cm~(-1)处出现Si—O伸缩振动吸收峰,证明纳米SiO_2成功掺杂到TPU中。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分别与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碳酸酯聚氨酯(PU)。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对聚碳酸酯聚氨酯的形态结构和防水透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链中引入PEG后,PU软段的Tg逐渐下降,且PU软硬段均不结晶。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PU微相分离程度先减小后增大,PU的亲水性提高,透气性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5.
打坑薄膜通过对薄膜进行打坑微处理,可提高其透氧性能及透湿性能。打坑BOPP薄膜在食品包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使用过程中其透湿性不好的问题较为突出,包装内易出现结露问题。以透湿性能为试验指标,选用2种不同透氧系数的打坑BOPP薄膜和未打坑BOPP薄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透氧系数大的打坑BOPP薄膜的透湿量也相对较大;同时,透氧系数相同的打坑BOPP薄膜的反面透湿量要大于其正面透湿量;对于不同透氧系数规格的薄膜,反面的透湿性增加量要大于正面的。可见,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需要根据透氧系数来选择合适的包装用BOPP薄膜,且在应用时还需调整薄膜正反面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机电产品包装中,采用油毛毡和聚烯烃类薄膜作内衬防水材料,由来已久,但在多年实际使用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油毛毡污染严重,造成三废无法处理;渗水滴漏更易使产品锈蚀;油毛毡不透湿,在温差变化较大时易产生凝露。 相似文献
7.
8.
9.
采用氧化法将碳纳米管纵向切割成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利用溶液成形在涂膜机上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带/TPU复合材料薄膜。FT-IR、拉曼光谱、XRD、FE-SEM、TEM等测试表明,碳纳米管成功地被纵向切割成带状结构的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力学测试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薄膜弹性模量与拉伸强度相比TPU薄膜提高了160%与123%。氧气透过率测试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薄膜氧气透过率降低77%,阻隔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物理方式模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的针孔现象,然后对其进行透湿性能测试,研究3种温湿度条件下针孔个数、温度、针孔有无毛边对PET薄膜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最小二乘法探讨了针孔率与水蒸汽透过率之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PET薄膜水蒸汽透过率均随着针孔个数的增加呈线性趋势上升,在38℃、相对湿度90%的高温高湿状态下,针孔个数对薄膜水蒸汽透过率的影响最大;针孔无毛边时的薄膜水蒸汽透过率明显大于有毛边时的水蒸汽透过率,且随着针孔数量的增加,针孔无毛边相对有毛边时的水蒸汽透过率增长率逐渐增大;在38℃、相对湿度90%的高温高湿度条件下针孔率与薄膜水蒸汽透过率之间为二次函数关系,另外两种温湿度条件下为一次线性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针对现有电子产品缓冲包装存在的物料复用率低、仓储空间利用率低、不够绿色环保等问题,设计一种针对轻小型产品的薄膜紧固结构的绿色减量化包装.方法 将性能良好的TPU塑料薄膜用水性胶粘贴在一片式的瓦楞纸板上,折叠成一种薄膜紧固结构的包装件,通过测定纸板和薄膜的物理性能,确定基材的选择标准,对薄膜紧固包装件进行加速老化、跌落和振动试验,验证薄膜紧固包装的可靠性.结果 胶水的固化工艺对薄膜的剥离强度有一定影响,在常温下薄膜复合包装已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高低温交变的条件下胶水的粘结强度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跌落和振动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外观和功能无损,该薄膜紧固包装能满足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跌落冲击防护要求.结论 可靠性高的薄膜紧固包装需满足的条件,当180°剥离时,剥离力不低于20 N;当0°剥离时,剥离力不低于80N.该薄膜紧固包装能明显降低包装体积,节约仓储物流成本,再生利用性好,TPU可降解,也易重复加工循环使用,能满足运输要求,可为电子类产品的降本环保缓冲包装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溶液涂覆成膜工艺在涂膜机上制得层叠状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SF-GNRs)/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薄膜。采用FTIR、XRD、XPS、TEM和FE-SEM对SF-GNRs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结合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体积电阻率测试及表面形貌观察,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SF-GNRs对TPU复合材料薄膜阻隔和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高比表面积SF-GNRs在TPU基体中分散良好;当SF-GNRs质量分数为1.0%时,SF-GNRs/TPU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相比纯TPU薄膜降低了67.76%,阻隔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SF-GNRs质量分数达到1.0%~1.5%时,SF-GNRs/TPU复合材料薄膜出现了电渗流行为,表现出优良的室温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液成型法制得3D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碳纳米管(pGONRs-CNTs)/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薄膜。采用FTIR,XRD,XPS和TEM对所得pGONRs-CNTs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结合所得TPU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拉伸性能测试以及表面形貌观察,研究GONRs与CNTs的协同作用以及不同含量pGONRs-CNTs对TPU复合材料薄膜阻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ONRs-CNTs复合体具有独特的3D交织状结构,其中GONRs间通过CNTs链接,二者间较强的π-π键使得这种结合形态牢固紧密,同时CNTs的存在也起到支撑骨架的作用,防止GONRs的滑移与团聚;通过异氰酸苯酯的改性处理,pGONRs-CNTs复合体的亲油性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较为庞大的异氰酸根的引入,使得GONR-GONR间的层间距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更有利于其在聚合物基体中实现均匀分散。当pGONRs-CNTs质量分数为0.5%时,pGONRs-CNTs/TPU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拉伸强度相比纯TPU薄膜分别降低了63.08%和提高了46.55%,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包装塑料薄膜的透湿性、测试方法和过程,并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测试准确性取决于测试次数、试样组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介绍了电解传感器法薄膜透湿性测试标准的制订背景、进展情况。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应用需求,详细介绍了本方法的标定问题以及本标准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详细介绍了电解传感器法薄膜透湿性测试标准的制订背景、进展情况.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应用需求,详细介绍了本方法的标定问题以及本标准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