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氧化蜡质玉米淀粉的糊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氧化蜡质玉米淀粉糊流变性、抗剪切能力以及浓度、温度和剪切速率对表观黏度的影响,并与蜡质玉米淀粉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氧化蜡质玉米淀粉糊属于非牛顿流体.浓度、温度、剪切速率对流变性均有影响:在同一浓度和剪切速率下,表观黏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温度和浓度条件下,淀粉糊的表现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在室温、相同剪切速率下,表现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氧化蜡质玉米淀粉糊属于剪切稀化体系,抗剪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直链淀粉为研究对象,以AR500流变仪为研究设备,考察玉米直链淀粉糊的流变学特性以及质量分数、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其流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直链淀粉糊基本属于剪切稀化型非牛顿流体,其流体行为受质量分数、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影响。质量分数增加可导致淀粉糊黏度增加,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延长均可导致淀粉糊黏度下降。在低剪切速率时(0.01~0.06 s-1),淀粉糊为胀流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0.07~100 s-1),淀粉糊剪切稀化现象显著。  相似文献   

3.
玉米淀粉磷酸酯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和三偏磷酸钠反应,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对生成的玉米淀粉磷酸酯的糊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通过流变学分析,测得所得变性淀粉糊均为非牛顿流体。结果表明:交联度较高时,糊的透明度低,但冻融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质量分数(0%、2%、4%、6%、8%)的香豆胶对玉米淀粉糊化混合物剪切流变特性与动态黏弹性的影响,使用旋转流变仪,采用Herschel-Bulkley模型对剪切流变数据进行分析。测试结果为:香豆胶与玉米淀粉糊化混合物是假塑性流体。随着香豆胶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合物稠度系数K显著增加,下行线流体指数n显著降低,假塑性增强。动态黏弹性测定结果为:混合物贮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都随香豆胶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损耗角正切tanδ<1,说明香豆胶的添加增大了混合物的黏弹性。当香豆胶质量分数为8%时,混合物黏性最大,弹性最小,混合物具有更好的黏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微波辐射对蜡玉米淀粉糊进行改性.利用旋转粘度计对微波改性前后蜡玉米淀粉糊的流变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的温度、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蜡玉米淀粉糊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波作用对蜡玉米淀粉糊的流变特性有显著影响.蜡玉米淀粉糊为假塑性流体,经微波处理后,由于淀粉的质量浓度变小,粘度下降,致使蜡玉米淀粉糊的流动曲线趋向平直,有向牛顿型流体变化的趋势,且随着微波加热温度的升高、微波功率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变化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胡珊珊  王颉  孙剑锋  王娜  赵松 《食品科学》2012,33(17):73-77
利用C-LTD80 RheolabQC流变仪,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温度、加热时间和pH值条件下羟丙基木薯淀粉糊的流变性。结果表明:羟丙基木薯淀粉糊是假塑性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服从Herschel-Bulkley模型。随着质量浓度增大,非牛顿性增强,黏稠系数k增大;随着温度升高,非牛顿性减弱,黏稠系数k减小;随着加热时间延长,非牛顿性呈现先增强后趋于平稳的趋势,黏稠系数k先增大后减小;在pH2.5~11.5范围内,非牛顿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黏稠系数k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7.
荞麦淀粉糊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三种淀粉为参照,研究了荞麦淀粉糊性质,结果表明:荞麦淀粉糊化温度与小麦淀粉糊化温度相当,但比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难糊化;其粘度热稳定性显著高于小麦、玉米和马铃薯淀粉;冷粘度稳定性大于小麦、玉米和马铃薯淀粉;凝胶性和凝沉性均高于马铃薯淀粉;透明度低于小麦、玉米和马铃薯淀粉;冻融稳定性强于小麦和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8.
小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糊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小米淀粉和玉米淀粉糊性质进行较详细比较研究,包括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膨胀力、酸解、酶解,和介质对糊粘度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小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相比,糊的凝胶稳定性好、持水力强、膨胀力高、糊化温度高、热焓变值大、但透明度较差、冻融稳定性不佳、热稳定性差;且氯化钠及糖溶液对小米淀粉糊粘度性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对淀粉糊和改性淀粉糊的流变特性研究分别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各因素对淀粉糊的流变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物理化学改性方法对淀粉糊的流变特性的影响,指出今后应着重于淀粉糊流变特性各个影响因素的研究,获得各个因素对流变性能影响的规律,以开拓淀粉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西米淀粉糊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研究西米淀粉糊流变性、抗剪切能力、触变性以及温度、浓度和剪切速率对表观粘度的影响,为西米淀粉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结果表明:西米淀粉糊属于非牛顿流体。温度、浓度、剪切速率对流变性质均有影响,在同一浓度和剪切速率下,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温度和剪切速率下,表观粘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温度和浓度条件下,淀粉糊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西米淀粉糊属于剪切稀化体系,抗剪切能力优于马铃薯淀粉糊和木薯淀粉糊;淀粉糊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的上行线与随剪切速率减小的下行线之间存在滞后圈,说明西米淀粉糊具有触变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玉米淀粉溶解在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氯盐([OMIM]Cl)中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淀粉浓度4%、6%、8%的玉米淀粉-OMIMCl混合液均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淀粉浓度2%的玉米淀粉-OMIMCl混合液,其流体类型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玉米淀粉在离子液体与水溶液中的溶胀方式比较相似。样品混合液的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淀粉浓度的增加而增大。Arrhenius模型对混合液的流变特性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2>0.9942)。在实验条件下,玉米淀粉-OMIMCl混合液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剪切稀化特性,且淀粉浓度越大,剪切稀化的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国产蜡质玉米淀粉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测定国产蜡质玉米淀粉糊的基本性质。结果为,直链淀粉含量为4.95%,其溶解度略低于相同温度下鲜木薯淀粉的溶解度,与普通玉米淀粉差异不大,膨胀性较好;糊的抗凝沉、冻融稳定性比鲜木薯淀粉好,较普通玉米淀粉优越,品质比国外样品稍差;利用质构仪测定淀粉糊丝的长度,得到蜡质玉米淀粉糊丝长18.8mm;糊的Brabender粘度曲线变化与鲜木薯淀粉相似,粘度比玉米淀粉高,冷糊稳定性较好:蔗糖、食盐、硼砂对糊有增稠的作用;在中等酸性条件下,糊粘度大幅度降低,弱碱性条件下糊粘度略有增加;少量的明矾使糊粘度下降很多;单甘酯对糊粘度性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发酵能够产生淀粉酶。为考察含有活性乳酸菌的酸奶对淀粉黏弾特性的影响,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加入1%(v/v)的蒙牛酸奶、完达山酸奶、伊利酸奶,并在37℃保温1小时;用流变仪研究发酵后玉米淀粉的流变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剪切流变曲线服从Herschel-Bulkley模型 (R>0.90)。屈服应力τ0、粘度系数k增加,流动指数n减小(n<1),显示发酵后的玉米淀粉仍然是非牛顿、屈服假塑性流体。震荡流变曲线显示添加酸奶的样品组的贮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均大于空白组、且均随着剪切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本项研究首次发现经乳酸菌发酵的玉米淀粉,具有更高的黏弹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菊糖作为非淀粉多糖添加物对小麦淀粉的影响,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黏度分析仪(RVA)以及流变仪分析了不同添加量的菊糖对小麦淀粉糊化、回生以及流变学等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菊糖添加量的增加(0%~20%),复配体系的糊化温度不断升高,在4℃环境下贮藏一定时间后,其老化速率随着菊糖添加量的增加不断降低。静态剪切流变测试结果表明:复配体系黏度不断下降,其流变学特性均符合幂率模型,为假塑性流体;动态黏弹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菊糖添加量的淀粉凝胶均为弱凝胶。添加适量的菊糖不仅可以改善淀粉糊的糊化和流变特性、推迟淀粉糊的糊化时间,对淀粉的回生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豌豆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基本组成、颗粒形态、凝沉性、糊化特性、透明度及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与比较表明:豌豆淀粉中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但其颗粒直径小于马铃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豌豆淀粉易于回生,但糊稳定性较好;豌豆淀粉糊的透明度低于马铃薯淀粉,但其淀粉组成中慢消化淀粉含量高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6.
Native corn and potato starches were mixed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Blends presented similar values to potato starch at onset temperature and at ending temperature to corn starch. CS20PS80 blend had the highest values for hardness between blend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with corn starch granules that act as composite material. Some blends exhibited higher recovery viscosity than native starches, possibly due to interactions.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swelling power, phosphorous content, granule size, and x-ray patter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ulting properties, however, the amylose content did not show influence due to both starches having a similar content.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微波处理对普通玉米淀粉(CCS)和蜡质玉米淀粉(WCS)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快速黏度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流变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时间或功率微波处理后CCS、WCS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和功率影响CCS、WCS的理化性质。60~90 s或462~700 W的微波处理增加CCS、WCS的糊化难度,使其起糊温度升高。微波处理导致CCS淀粉糊稠度、糊化焓降低,WCS的膨胀度降低。微波处理使WCS淀粉糊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升高,增加其在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但只能形成弱凝胶。不同时间、不同功率的微波处理对CCS、WCS的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CCS、WCS的回生值、老化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8.
淀粉溶胶流变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改性前后淀粉溶胶流变特性,以及淀粉溶胶流变特性的应用。指出淀粉溶胶的流变特性主要为非牛顿流体的假塑性流体,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淀粉经过改性后,流动性有较大的改善;人们开拓了淀粉在塑料、包装材料、食品、黏合剂等方面的应用;淀粉的流变特性在工业和农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发酵法制备脚板薯淀粉,分析了其淀粉颗粒粒度、淀粉糊透明度及凝沉性等理化性质,并对淀粉质量浓度、糊化pH、温度、不同介质及其浓度对淀粉糊流变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脚板薯淀粉得率为15.2%,纯度为97.6%;淀粉平均粒度为18291.5nm,淀粉糊透光率为27.92%,其凝沉时间短;淀粉糊黏度随着淀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糊化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酸性条件下,淀粉糊黏度随着糊化pH增加而减小,pH到达8时,黏度达最大值,后随碱性的增强淀粉糊黏度下降。加入食盐、氯化钙和蔗糖均可提高淀粉糊的黏度,且在相同的剪切速率下,淀粉糊黏度随着蔗糖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