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两当县建筑震害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现场的考查情况,介绍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对甘肃省两当县建筑的破坏情况。主要归纳和分析了灾区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房屋的防震减灾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台湾“九二一”大地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台湾“九二一”大地震的一些基本灾情、建筑结构的损坏情况及有关专家对建筑损坏的原因分析,同时在文中还提供了一些照片、图片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台湾9.21大地震多层框架结构震害特点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庸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2,(4):26-30
1999年 9月 2 1日 ,我国台湾省发生了M7 3级的大地震。这次地震的特点是地震十分强烈、余震次数多、波及范围广、震害严重。根据震害统计 ,在这次大地震中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破坏占很大比重 ,且震害资料十分丰富。本文试图对该类房屋的破坏现象和破坏机理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5.
介绍"5.12"汶川8.0级大地震甘肃灾区建筑的破坏情况,对房屋建筑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地震区建设工程抗震质量监管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6.
7.
根据地震现场的考查情况,介绍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对甘肃省两当县建筑的破坏情况。主要归纳和分析了灾区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房屋的防震减灾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6年2月6日我国台湾高雄市美浓地区发生MS 6.7级强地震及多次余震,对台湾南部地区造成严重影响。为了研究台湾美浓地震中框架结构的震害原因,在对台南地区震害调查的基础上,首先,根据新化、草岭、善化、台南市、七股等五个台站的地震动数据,从地面峰值速度、脉冲属性和频谱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地震动的主要特征|然后,从整体结构、梁柱构件、填充墙、非结构构件和地基土液化等方面,阐述了其震害特征|最后,结合震害调查工作,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地基土液化防治、抗震概念设计及隔震减震技术应用等方面,对建筑抗震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介绍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ZEMOURI6.8级地震中房屋建筑和部分公共设施的破坏情况,对典型的震害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12.
台湾921地震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害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介绍在 1999年 9月 2 1日台湾集集大地震中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各种典型破坏特征 ,包括短柱破坏效应、剪切效应、剪压破坏、压屈破坏、弯剪破坏、梁柱塑性铰、钢筋锚固不足破坏、混凝土酥碎破坏等。文中分析探讨了震害的原因及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921台湾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的周期和幅值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 92 1台湾地震的 30组近断层加速度时程为样本 ,研究了他们的周期(频率 )和幅值的随机特性 ,主要内容包括峰值加速度PGA、特征时刻与持时、幅值概率密度谱、幅值包线、周期频度谱以及穿零率函数。提出了二次峰点法求包线的方法 ,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邵楠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33(4):136-140
汇总了玉树地震有关建筑震害调查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和使用功能等,对建筑震害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了建筑震害特点,建议玉树州在重建中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加强房屋抗震设计,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加强规划选址及地基处理,注重房屋结构选型,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技术指导,营造安居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陈禄如 《建设科技(建设部)》2005,(20):78-79
中央电视台新址主楼由两座塔楼,裙房及基座组成设三层地下室。地上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两座塔楼呈倾斜状分别为51层44层顶部通过14层高的悬臂结构连为一体,最大高度234m,裙房为9层与塔楼连为一体。建安工程和设备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17.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2200多人罹难.近十万户建筑物全、半倒塌,灾情以南投县及台中县等农业大县最为严重。921集集地震除了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害之外,亦迫使农村小区必须提前正视日益衰退的农村经济及生活机能贫乏的问题,居民亦须背负沉重的住宅重建重担。 相似文献
18.
台湾集集地震灾后农村小区重建之比较研究——涩水、桃米及龙安小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2 200多人罹难、近十万户建筑物全、半倒塌、灾情以南投县及台中县等农业大县最为严重.921集集地震除了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害之外,亦迫使农村小区必须提前正视日益衰退的农村经济及生活机能贫乏的问题,居民亦须背负沉重的住宅重建重担.面对台湾百年来农村的巨变,农村居民对家园与产业重建的共识与愿景,可以通过发挥地域所具有的农业资源,来达成地域提升产业竞争力及永续经营的机能;因此,强化地区既有的草根力量成为灾区最基本的重建动力<张宏政,2000).重建迄今已逾四年,1980年代初期在台湾社会兴起的小区总体营造理念,在921灾区重建工作中被加以实践并延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