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宏发炼钢厂180 t转炉及相关炼钢设备,在已运行的2个炉役中,复吹技术由于其底吹供气元件寿命低等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发挥功能.通过对底吹系统及工艺的改造优化,1、2号炉已经过3个多月的运行,获得了良好的复吹效果.沙钢宏发炼钢厂1、2号转炉的复吹技术优化改造使沙钢的复吹技术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志恩  王国华 《山西冶金》2004,27(1):11-13,23
简要回顾了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工艺技术的起源,叙述了该工艺技术的开发、分类及主要冶金特点,复吹转炉工艺技术在国内大钢厂的应用情况,太钢二钢厂现1号复吹转炉的生产概况及2号、3号顶吹转炉拟采用的“长寿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的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为了因地制宜利用重庆地区的天然气,开发氧气作底吹气源,使我国的复吹技术结构趋于合理,发展和提高复吹技术水平,重庆钢铁公司与钢铁研究总院、重庆大学合作开展了具有特色的转炉顶底吹炼研究。重钢六厂在1985年7月建成了包括天然气在内的、具有氧气、天然气、氩气和氮气四种气源的底吹供气系统,把1号炉改造为复吹转炉。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八十年代初,我国的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发展很快。1980年3~7月,武钢第二炼钢厂三座50吨转炉全部改造成了复吹转炉,并投入正式生产。近几年来,实现了转炉复吹微机自动控制、N_2—Ar切换,开发了多孔定向式供气砖及其分钢种复吹供气模型等技术进步项目,提高了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水平。现就第二炼钢厂提高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操作技术的发展实践简述如下。二、复吹转炉炼钢工艺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底吹喷枪异常堵塞时复吹转炉的熔池搅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重庆钢铁股份公司复吹转炉生产过程中实际结构尺寸和改造设计的特点,设计制作了复吹转炉冷态模型.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转炉底吹喷枪可能出现的异常堵塞情况,研究了底吹喷枪正常、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等不同工况下,复吹转炉熔池内的搅拌混匀时间与底吹供气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太钢第二炼钢厂进行长寿复吹转炉改造后,通过复吹技术的应用和优化,复吹转炉保持了良好的冶金效果,碳氧反应接近平衡,具有良好的脱磷、脱硫能力,实现了低氩复吹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小鸥  杜秀峰  左锐  方腊生 《炼钢》2006,22(5):4-7,18
武钢一炼钢“平改转”新建转炉时,即考虑转炉溅渣护炉与转炉复吹寿命同步问题,转炉第一个炉役炉龄即达6 040炉,2005年5月20日2号转炉停炉时,复吹寿命、炉龄同步达到21 161炉。转炉炉役后期复吹的底吹流量达0.05 m3/(min.t),转炉复吹率达100%,碳氧浓度积达0.002 7,取得了较好的生产实绩。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钢顶吹转炉 (铁水装入量 85t)改造成顶底复吹转炉钢液和渣液深度及炉子结构、尺寸和改造设计的特点 ,设计制作了复吹转炉冷态模拟模型 ,实验研究了流股对熔池冲击作用效果 ,转炉不同炉役期熔池的搅拌混匀特性 ,熔体对炉壁的冲刷作用。实验结果得出重钢转炉在整个役期内合理的底吹供气强度为0.06~0.11 m3/min·t;顶底复吹时 ,基本枪位下操作对熔池搅拌混匀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9.
根据重钢转炉生产过程中实际结构尺寸和改造没计的特点,设计制作了复吹转炉冷态模拟模型,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转炉底吹喷枪可能出现异常堵塞,实验研究了底吹喷枪正常、有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时,复吹转炉熔池内的搅拌混匀时间与底吹供气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上钢五厂于1984年2月份着手转炉复吹工作。3月29日,首先在2号转炉成功地进行了复吹工艺试验,到目前为止已分别在1、2号转炉上,共吹炼了7个炉役3028炉次,产量6.05万吨。为了克服底吹枪龄短的缺点,同时也为了能随时变换底吹枪形式,适应冶炼不同钢种的需要,进行了调换底枪的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经过反复试验,逐步摸索出一套较为切实可行的转炉复吹工艺。  相似文献   

11.
复吹转炉应用无氟造渣剂--铁矾土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劲松  姜茂发  朱英雄 《炼钢》2005,21(2):1-3,11
介绍了鞍钢第二炼钢180t复吹转炉应用铁矾土替代萤石造渣工艺可行,对钢水脱[P]、脱[S]影响甚微。每吨钢成本下降3.43元,转炉污水中F^-质量分数下降95%程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300t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原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氧枪系统管道压力损失测定,喷头参数分析及实验室底吹系统水模试验的研究,借鉴同类转炉相关经验,对氧枪喷头、吹炼枪位、加料及底吹工艺进行了优化。生产实践表明,其对稳定转炉操作,改善终渣状况、减少终点钢水氧含量、提高转炉炼钢过程和终点控制水平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4炼轧厂有300t复吹转炉2座,投产初期生产不正常。通过改进氧枪喷头参数,开展转炉炼钢的基础研究,优化吹氧、造渣制度和规范吹炼操作等措施,经过2年多的生产实践,使转炉炼钢操作正常化,能够满足生产低碳优质深冲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杨文远  徐小伟  王明林  邓勇  朱伦才 《钢铁》2011,46(11):32-36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4炼轧厂有300t复吹转炉2座,投产初期生产不正常。通过改进氧枪喷头参数,开展转炉炼钢的基础研究,优化吹氧、造渣制度和规范吹炼操作等措施,经过2年多的生产实践,使转炉炼钢操作正常化,能够满足生产低碳优质深冲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重钢85 t复吹转炉1∶8的水模型,试验研究了顶枪枪位、底吹流量对转炉熔池混匀时间、炉口喷溅量、冲击深度和液面扰动的影响。实验表明,模型获得最大搅拌能的顶枪枪位为50~100 mm;枪位在90~110 mm时,由射流冲击引起的物理喷溅量达到最大值。建立了重钢85 t转炉复吹工艺参数:冶炼前期顶枪枪位为1600~1760 mm,底吹流量240~350 m3/h;中期两参数分别为1100~1300 mm和160~200 m3/h,后期两参数分别为1040~1120 mm和200~350 m3/h。  相似文献   

16.
The high efficient blowing technique includes increasing oxygen supply intensity and optimizing slag forming. The oxygen supply intensity on 300 t converters of No.1 steelmaking shop at Baosteel reaches 3.83 m3/(t·min), and at Taiyuan Steel, Lianyuan Steel, Pingxiang Steel and other steel plants, the oxygen supply intensity on medium converters is in the range of 4.0-4.4 m3/(t·min). The productivity of converter can be increased by 8%-15% with adopting this technique. The whole technique, includ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lance nozzle with reasonable pacnolontenue of outlets, technique of oxygen supply and slag forming, has been developed by CISRI to meet the need of technique transfer.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相当于太钢75 t椭圆形钢包容量1/9的水模型,采用N2模拟底吹氩和顶吹氧试验,研究了VOD底吹位置和吹气量对钢液混匀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合理吹气量为1.1~1.3 m3/h,相当于75t钢水VOD处理的吹气量350~460 L/min;单底吹砖位置越靠近钢包中心,混匀时间越短;用双底吹砖或三底吹砖吹气时,混匀时间明显缩短,但存在最佳底砖分布位置。顶底复吹时,为取得较好的效果,亦存在顶吹-底吹气量的最佳配合及相应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8.
陈建梁  王庆祥  尹振芝  韩永峰 《炼钢》2007,23(2):42-44,49
研究和分析了涟钢1号顶底复吹转炉低碳钢的冶金效果。结果表明,冶炼终点钢水过氧化比较严重,应适当加大底吹强度和尽可能减少补吹次数以求改善。结果还表明,当终渣碱度为4.5左右时,脱硫、脱磷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大中型转炉高效吹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转炉高效吹氧技术包括提高转炉供氧强度和优化造渣操作。宝钢一炼钢300 t转炉供氧强度达到3.83 m3/(t·min),太钢、涟源、萍乡等中型转炉的供氧强度达到4.0~4.4 m3/(t·min)。采用此项技术可提高转炉钢产量8%~15%。 多孔交错布置喷头设计、制作及供氧、造渣技术,可以满足转炉高效吹氧技术转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以鞍钢180 t顶底复吹转炉为原型,设计超音速氧枪喷头进行了复吹转炉传统射流与聚合射流对熔池相互作用的水力学模型实验。超音速射流水模实验确定最佳的均混时间为12.6 s;在保持最佳顶吹气体流量的条件下,以降低枪位模拟聚合射流对熔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氧枪枪位下降到40 mm时,均混时间为11.8 s,这说明聚合射流完全可以达到传统射流对熔池的搅拌效果,可取消底吹系统,简化转炉设备和提高转炉炉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