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气体分离膜材料的种类;叙述了介绍了气体膜分离技术在分离空气制备富氧、富氮,水蒸气、有机蒸汽的分离和氢气回收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介绍了气体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气体膜分离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为膜材料,采用涂敷法,制成用于空气的氮/氧气体分离膜.测得壳聚糖膜的富氧率为1.76%.采用正硅酸四乙酯交联改性,使壳聚糖的链状结构变成网状结构,解决壳聚糖遇水溶解问题.氧氮分离膜效果的检测采用JPBJ-608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方法是将膜分离后的气体通入水中,测量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变化.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膜法空气分离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富氧空气、氧气、氮气以及其他一些空气分离产品应用领域的增加 ,极大地推动了空气分离新技术的大规模发展。膜法空气分离以其节能、便利、安全等优异特性在空气分离产品的工业生产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综述了现有膜材料的氧氮分离性能、制氧装置和制氮装置的研究开发及其在柴油发动机富氧燃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分析了膜法空气分离大规模商业化必须克服的技术障碍 ,从新型高性能膜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面提出了实现大规模膜法空气分离应用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一种富氧膜富氧性能测试新方法——恒压空气容量分析法——本法可同时测定富氧空气流量、氧气含量、氧气及氮气透过率、氧氮分离系数等参数。它为膜材料的设计、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方便快速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中,作者着重介绍了吸附分离,离子交换分离,色层分离,膜分离,以及液膜分离。在液膜分离这一节中作者列举了废水处理,金属分离浓缩,生物工程,制取富氧空气时的使用实例,本文附图8张,表1张,参  相似文献   

6.
吴楷 《硫酸工业》1996,(1):14-17
从理论、装置、设计等几方面论述了空气分离膜富氧过程,并对应用于炉气成分调节的膜分离系统的基本操作参数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国产LTV-PS富氧膜,在膜面积为530m^3时,单级可以获得每小时制取1t100%H2SO4所需的30%浓度富氧的空气,对低品位硫铁矿而言,其投产因收期约为4年。  相似文献   

7.
首次通过系列黑暗条件下的膜分离空白试验对悬浮型光催化纳滤膜反应器中耦合分离膜操作压力的变化机理进行研究。为了从根本上揭示悬浮型光催化纳滤膜反应器中引起耦合分离膜操作压力规律性变化以及不同初始操作压力条件下导致变化规律明显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分别进行三组黑暗条件下的膜分离对比试验,考察不同膜分离过程中膜分离操作压力的变化规律、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初始操作压力条件下,由于待分离的污染物种类、性质、组分和浓度的差异导致纳滤膜分离操作压力的变化规律存在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利用膜分离技术制取富氧空气以及富氧空气(25%O2)在钙镁磷肥高炉生产中的应用、投资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高富氧载体促进输送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献,对高富氧载体促进输送膜的载体特征,基膜结构,输氧机理,富氧性能与寿命,富氧工艺设计及经济分析进行了评述。讨论了富氧性能对载体含量,溶剂,温度和压力等的依赖性。指出最高的透氧系数和氧氮分离系数分别达1.11×10^-7cm^3(STP).cm/cm^2.s.cmHg和80.0。用该膜进行一级空气分离可获得氧含量90%和氧流量为1.06×10^-3cm^3(STP)/s.cm^2的富氧空气,  相似文献   

10.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进水的负荷情况,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反应器的首端有厌氧单元,末端有膜分离单元,中部有沉淀单元,在厌氧单元与沉淀单元、沉淀单元与膜分离单元之间分别设置有缺氧单元和,或好氧单元,所述膜分离单元内设置有膜组件。在缺氧单元、好氧单元和膜分离单元中分别有充氧装鼍,在沉淀单元、膜分离单元底部的污泥排放口,通过回流污泥控制阀泥回流泵与厌氧单元、缺氧单元和好氧单元底部的污泥回流口连接。  相似文献   

11.
《工业用水与废水》2010,41(2):68-6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进水的负荷情况,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反应器的首端有厌氧单元,末端有膜分离单元,中部有沉淀单元,在厌氧单元与沉淀单元、沉淀单元与膜分离单元之间分别设置有缺氧单元和,或好氧单元,所述膜分离单元内设置有膜组件。在缺氧单元、好氧单元和膜分离单元中分别有充氧装鼍,在沉淀单元、膜分离单元底部的污泥排放口,通过回流污泥控制阀泥回流泵与厌氧单元、缺氧单元和好氧单元底部的污泥回流口连接。  相似文献   

12.
马文强  徐双平  王兴  贾宏葛  张羽舒  徐靖宇 《塑料》2023,(1):122-127+132
气体分离膜技术与传统的气体分离技术(如胺吸收、变压吸附、深冷分离等)相比,具有无相变、高效、节能、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空气中氧、氮的富集、石油炼制、化学品生产及二氧化碳的捕获等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分离膜作为气体膜分离技术的核心,获得高透过性及高选择性的膜材料是气体分离膜研究中的目标。聚甲基硅氧烷由于具有优异的高气体透过性、较低的获得成本、结构可变性较强等特点,已成为气体分离膜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目前用于气体分离膜的聚甲基硅氧烷基气体分离膜的种类及合成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讨论了各种聚甲基硅氧烷基气体分离膜在分离过程中的机理和作用,对聚甲基硅氧烷基气体分离膜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乙基和硝基纤维素/液晶复合空气分离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乙基纤维素,硝基纤维素分别与三种液晶(胆甾醇油烯基碳酸酯COC,烷基纤维素AC,混合液晶DYC)共混,制备了两大系列空气分离复合膜。用恒压容量分析法研究了有效分离面积为50cm^2膜的空气分离性能与膜组成,膜存度,操作温度和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EC/液晶膜比CN/液晶膜具有较高的空气分离综合能力。减小膜厚或升高温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一级富氧空气流量QOEA,但膜厚过小或温度过高,一级富氧空气的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热天平研究了煤在不同的氧气浓度条件下的燃烧行为,利用中空纤维膜组件进行了氧气富集试验,研究了操作工况对富氧空气通量和氧气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煤的着火温度及燃烬温度提前,燃烧速度增大,富氧空气的体积分数为30%左右较为合适。用于燃烧的富氧工艺的温度为20 ℃,压力为0.9 MPa,回收率应控制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在化学工业过程中的部分应用,如用于合成氨中的氢气回收、有机蒸汽的分离回收、催化裂化中的富氧再生、海水淡化、卤水提炼及工业废水处理等工艺过程中,并对膜分离技术的强化和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气体分离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维昕 《辽宁化工》2002,31(3):123-124
介绍了一种新兴的化工单元操作-气体膜分离,对膜分离器及其应用产生的效益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膜法富氧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从空气中富集氧气的途径与各自工艺特点,追述富氧膜的发展历史并综述了不同材料和类型的富氧膜分离机理与研究现状,提出今后膜法富氧技术的主要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由磷酸三丁酯(TBP)、表面活性剂和煤油为油相,氢氧化钠溶液为内水相,含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水溶液为料液(外水相),组成了W/O/W型乳状液膜体系,用乳状液膜法对料液中的PABA进行了分离富集研究。探讨了PA-BA在水中的形态分布及其液膜分离的传质机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TBP质量分数浓度、外水相pH值和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对PABA传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乳状液膜体系,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对含PABA浓度为500 mol/L的料液进行分离富集时,仅经一级液膜分离过程,PABA的分离提取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空气制富氧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低温精馏法、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和集成分离法的特点、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波 《净水技术》1995,(2):38-40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在于,它是在不发生被分离组分相转变的情况下进行的,通常又在常温下进行.在许多情况下,使混合物在不改变组分性能的情况下获得满意的分离效果,除了膜技术之外,用其他方法是难以达到的.而且膜分离装置比较简单,操作可靠,工艺过程容易自动化,设备投资回收期较短.因此,膜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中的一个新方向.七十年代初出现的膜分离技术,已在前苏联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获得了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