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锅炉排烟余热和冷端余热回收利用对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燃煤发电系统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集成排烟和冷端余热回收的S-CO2燃煤发电系统,并对该系统与常规S-CO2燃煤发电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系统,集成排烟和冷端余热回收的S-CO2燃煤发电系统通过回收排烟余热和冷端余热,可使系统发电效率提高0.56%,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3.00 g/(kW·h);该系统可回收2.8 MW冷端耗散?,并有效降低锅炉传热?损7.3 MW,降低排烟?耗散4.9 MW,使得锅炉?效率提高0.65%,最终使系统?效率提高0.51%。  相似文献   

2.
郝卫 《山西电力》2013,(2):44-47
通过增设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回收电站锅炉尾部的烟气余热,用以替代抽汽加热凝结水,能够增加汽轮机总出功,提高机组效率。应用德国Niederaussem电厂高效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旁路烟道的设计思路,针对国内典型百万kW机组提出基于旁路烟道的新型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大幅提高了烟气余热的温度,从而实现了更好的节能效果。案例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锅炉尾部余热利用系统,基于旁路烟道新型余热利用系统可使机组供电煤耗下降5~6g/(kW.h),梯级利用效率,节能经济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褐煤发电系统中,对褐煤进行预干燥可以明显提高燃褐煤发电系统效率,而褐煤预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干燥尾气废热的回收利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为了研究尾气废热回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该文建立了干燥机热平衡模型,并且应用等效热降法建立了该系统干燥尾气废热回收的理论分析模型。该文针对某600 MW燃褐煤机组,对其干燥尾气废热回收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干燥机、原煤预热器和给水加热器热效率对整厂热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基准工况下采用原系统,可以节煤11.44 g/(kW h),而采用废热回收,系统的节煤量可提高到14.65 g/(kW h);干燥机效率对整厂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干燥机效率每提高10%,可以增加节煤量达1.8 g/(kW h)。  相似文献   

4.
以海洋平台为代表的离岸能量系统多使用燃气轮机发电,可回收利用的余热占总能的30%以上,因而余热潜力巨大。文章从微型综合能量系统梯级余热发电优化设计的角度,将余热分等级利用,用余热锅炉回收高温烟气,再利用有机朗肯发电技术回收热交换以后的中低温热源,实现余热的梯级利用。构建以工程年总成本最小,CO2年排放量最少为目标,以电负荷、热负荷平衡等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典型海上油气工程设计方案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与节能减排目标的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的余热发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安康 《供用电》1995,(1):49-51
1 概况上海地区的余热发电是从70年代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有30多个企业共装有余热发电机组50台,总装机容量15万kW,其中锅炉压差发电2.4万kW;占15.9%;电厂供热压差发电2.35万kW,占15.5%;废热、废汽发电10.3万kW,占67.6%。1993年发电量达5.7亿kW·h。余热发电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措施,对缓和企业电力供需矛盾、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均起一定作用。它以热定电,热电联产,与小型的火力自备发电厂不同。在正常运行情  相似文献   

6.
吴彦丽    陈赞林  赵子萱  康珈  白静利  吴少华  郝艳红   《热力发电》2021,50(5):133-138
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是提高燃气锅炉供暖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供暖回水温度高于烟气露点温度,传统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烟气余热回收能力受限的问题,提出烟气源/水源CO2热泵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方案,分析了各方案的系统效率和天然气消耗量,以及CO2热泵制热系数对系统效率和燃料节约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烟气源CO2热泵余热回收供暖系统方案可提升系统效率12.54百分点以上,比水源CO2热泵余热回收方案高约 0.50百分点,年可节约天然气用量13.87%~17.88%;CO2热泵制热系数较小时有利于提高燃气节约量。  相似文献   

7.
《发电设备》2013,(2):136-138
针对钢铁厂环冷机余热利用问题,结合一台415m2环冷机的烟罩与其台车顶面之间的漏风进行研究,计算了对该间隙进行密封改造前后发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环冷机密封改造后可增加发电功率481kW,环冷机上部的密封改造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最佳方案,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先根据冷热流体的温度分布情况,将余热利用系统理想化为多个温度匹配的换热器组成的换热网络,再根据系统结构和能量与质量守恒确定优化变量和约束条件,最后以发电功率增加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数学优化模型,运用fmincon函数计算出优化结果。以某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为例,优化后得出采用多个换热器的理想余热回收方案,其发电功率的增加达到22.34 MW。再根据工程需要简化为工程可用方案。与已有的余热利用方案相比,本文通过优化提出的简化工程方案系统简单,节能效果更好,供电煤耗率下降了5.05 g/(kW·h)。  相似文献   

9.
济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钢”)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理念,努力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特别是在工艺余热同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干熄焦发电、烧结余热发电、炼钢余热发电等项目的相继投产,将冶金工艺生产中的高温余热蒸汽回收利用,实现了热、电的高效转换。但限于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对冶金工艺中的低温低压热源缺乏有效的同收利用手段,仅仅局限于冬季采暖,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230 MW等级热电厂,设计并实施复合回收利用余热用于市政供热的技术路线,即梯级回收锅炉烟气余热和汽轮机循环水余热来加热城市集中供热热网回水电厂,详细分析了本复合余热回收系统的应用方案及其热经济性。结果表明,该余热回收系统可大幅降低机组发电煤耗率,提升机组能源利用率,实施后#1机组发电煤耗率从252.2 g/k Wh下降到200.2 g/k Wh,下降了52 g/k Wh;能源利用率从71.38%提高到83.58%,提高了12.2%。同时,全厂的供热安全系数从72%大幅提高到95%,电厂可进一步新增供热面积。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国内外烧结矿冷却余热发电技术及烧结余热资源的特性,并据此建立了烧结矿冷却余热发电系统热力学模型,分析了主蒸汽参数与余热发电系统最大发电能力的关系,以及影响系统发电功率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主蒸汽参数。  相似文献   

12.
烧结冷却机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我国烧结机余热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前景;介绍了烧结机低温余热发电过程的汽水流程及余热锅炉的设计选型;列举了盐城市锅炉制造有限公司系列烧结机余热锅炉的设计特点及应用情况;并对烧结机余热发电项目进行了技术经济及环保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转换或替代电能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铁企业是用能大户,利用余热余能技术发电或替代耗电设备可有效降低电能消耗,减少企业外购电能。余热余能转换成电能的主要途径有可燃废气通过燃烧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烧结余热发电,转炉轧钢加热炉发电等。替代电能的主要途径有汽轮机拖动风机旋转等。这些措施为钢铁企业实现节能降耗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螺杆膨胀动力机技术有效降低发电厂的厂用电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螺杆膨胀动力机主要技术特点,发电厂利用螺杆膨胀动力机,可进行余热回收。给出了螺杆膨胀动力机在发电厂应用的几个典型实例。应用表明,采用该技术可降低厂用电率0.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气化系统显热回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废锅所生成的饱和蒸汽热能和进入到蒸汽轮机的主蒸汽热能,从而影响着IGCC系统供电效率。为提高IGCC系统效率,本着能量梯级利用的目的,对气化系统的显热回收方式和回收程度进行优化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全热回收方式和降低对流废锅出口合成气温度,都有利于提高系统净功率和供电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典型气流床气化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IGCC发电系统上的应用,提出带显热回收的二段式干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技术是今后IGCC煤气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指出随着大规模煤气化技术的发展,IGCC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欣  高建强 《发电设备》2011,25(1):9-12
气化炉采用合成气冷却器,使燃料中的热量从一个新通道进入工质热力系统内,并对电厂经济性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冷却器与余热锅炉之间热量分配的关系,从工程热力学角度计算出工质做功能力损失,综合考虑厂净发电效率和比投资,对热量在余热锅炉内的分配展开研究,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1MW发电机组为对象,简述生物质、固废弃物焚烧处理、余热发电装备在我国城镇现代化中的重要性,讨论静态气化热解垃圾焚烧技术与余热发电装备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9.
T型锅炉改造是由超临界参数升级为超超临界参数,主、再热汽汽温达到605/623℃高等级参数,实现延寿跨代升级改造,机组寿命延长30年.改造后的T型锅炉机组的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机组领先水平,多种耦合汽温调节方式下锅炉偏差控制技术;可实现超低宽负荷范围灵活性运行的T型炉;锅炉实现国内先进高效低NOx排放指标,烟气余热梯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