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月桂酰两性基二乙酸二钠是日化领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两性表面活性剂,其合成路径一般分为两步:月桂酸与羟乙基乙二胺通过高温反应合成月桂基咪唑啉环中间体;中间体再与氯乙酸发生季铵化反应即可得到月桂酰两性基二乙酸二钠。主要探究季铵化反应时加料方式、反应温度以及氯乙酸水解时反应温度、溶液pH值、水解时间对样品黏度的影响。实验表明,样品黏度与加料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样品黏度与季铵化反应温度和氯乙酸水解时反应温度、溶液pH值、时间均呈正相关。当要求样品中氯乙酸的含量低于100 ppm,甚至更低时,月桂酰两性基二乙酸二钠的黏度一般都大于10 000 mPa·s。  相似文献   

2.
甲基碳酸酯季铵盐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碳酸二甲酯与长链烷基叔胺的季铵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摩尔比和溶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季铵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优化条件: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5h、n(碳酸二甲酯)/n(烷基叔胺)=5、甲醇质量分数(相对于反应原料的质量)10%。在该条件下,不同碳链长度的单烷基叔胺的季铵化率均达到98%以上,而双碳十和双碳十八叔胺的转化率较低,分别为88.09%和68.77%。说明空间位阻是影响季铵化反应进程的重要因素,与分子空间结构模拟的结果一致。通过增加反应时间,双碳十叔胺反应7h季铵化率为98.85%,双十八烷基甲基叔胺反应12h季铵化率为95.68%。采用1HNMR与IR对合成季铵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甲基碳酸酯季铵盐。  相似文献   

3.
利用硬脂酸与多乙烯多胺反应得到硬脂酸咪唑啉,而后进行季铵化制备了一种固体型缓蚀剂,考察了季铵化试剂、季铵化温度、季铵化试剂用量、季铵化时间对产品缓蚀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季铵化试剂与季铵化条件。该固体型缓蚀剂用量为100mg/L时,缓蚀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4.
董锐  张建勋  孙晓斌  周健 《化学试剂》2013,(11):979-982,1022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在碱性条件下使聚乙烯醇发生季铵化反应。利用ATR-FTIR表征了产物结构,考察了碱与醚化剂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季铵化聚乙烯醇膜离子交换容量数值的影响,初步提出了KOH在聚乙烯醇季铵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通过对样品的XRD、FTIR谱图分析,解释了季铵化聚乙烯醇经长时间干燥不能完全溶解的原因。研究出高离子交换容量季铵化聚乙烯醇的最佳合成条件。采用季铵化聚乙烯醇铸膜液与戊二醛交联,制备得到具有较高离子交换容量的季铵化聚乙烯醇膜。  相似文献   

5.
以碳酸二甲酯作为季铵化试剂替代传统的卤甲烷、硫酸二甲酯等有毒物质进行季铵化反应。主要介绍了各类叔胺与碳酸二甲酯进行季铵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所制备的新型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制备不同阴离子季铵盐和高纯度季铵碱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过量的碳酸二甲酯和甲醇的回收与循环利用情况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壳聚糖为原料,首先进行壳聚糖的季铵化,随后连接长链饱和脂肪酸,选择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来连接季铵化壳聚糖,使其具有两亲性以成为药物传送的载体。设计并合成了两亲性的季铵化壳聚糖衍生物,并使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等方法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实验发现,季铵化程度对脂肪酸连接反应影响较大,分别选择了一步和两步季铵化的壳聚糖与脂肪酸进行反应,以探讨其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烟碱的控制季铵化反应和控制氧化反应经两种途径合成了一种烟碱类卷烟添加剂溴化N-苄基-N′-氧代烟碱,运用1HNMR确定了差向异构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裴忠强  杨静  丁冰 《江西化工》2021,37(3):73-75
以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N,N-二甲基十八胺为原料,KI为催化剂,甲醇和二甲基亚砜为混合溶剂,通过季铵化反应,成功合成了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氯化铵,分析了季铵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溶剂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该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相对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的摩尔用量为0.20的碘化钾做...  相似文献   

9.
将氯甲基化聚砜(CMPSF)/聚砜(PSF)共混膜浸于三甲胺溶液中制得季铵化聚砜(QMPSF)/聚砜(PSF)膜.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季铵化反应条件如季铵化温度、季铵化时间、三甲胺浓度等对QMPSF/PSF膜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季铵化条件,制得了性能较佳的季铵化QMPSF/PSF膜.研究结果表明,在0.2MPa压力下.制备的季铵化QMPSF/PSF膜的水通量为31.35 L/(m2·h),对相对分子质量为31 000~50 000的聚乙烯醇溶液的截留率为89.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烯丙基氯、二甲胺为原料,通过季铵化合成絮凝剂DADMAC,此工艺得到的DADMAC不含金属离子,总收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王芳宁  韩莉萍  翁洪兴 《广州化工》2012,40(9):114-115,122
以陕西关中小麦淀粉为原料,以制备食用级羧甲基淀粉钠为目的,研究了乙醇溶剂法生产过程中,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最佳操作条件为:原料质量比淀粉:氯乙酸:NaOH=1:0.36:0.21,乙醇浓度8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0 h。  相似文献   

12.
小麦秸秆作为一种农业副产品,是制备生物质化学品的重要原料。乙酰丙酸甲酯(methyl levulinate,ML)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质化学品。本文以碱液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为原料,硫酸铜为催化剂,研究了制备ML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ML产率的影响。经过工艺优化,在反应温度183℃、反应时间3.3h、催化剂用量0.53g条件下,ML的收率达到23.0%(质量分数)。硫酸铜重复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重复使用5次后ML收率达到18.7%(质量分数)。在相同的优化条件下,所开发的工艺比未处理小麦秸秆制备ML的收率提高了8.6%(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刘俊峰  易平贵 《化学世界》1999,40(10):550-553
研究了以稻草、麦杆等为原料,用硫酸加复合添加剂Ⅱ制取糠醛,试验了反应条件对出醛率的影响,发现反应温度、时间、添加剂用量,以及液体含量对出醛率有很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20° C,反应时间2 h,硫酸浓度为12% ,添加剂占原料(稻草或麦杆)的质量百分比为20% ,液体与原料(稻草或麦杆)的质量比为2~2.5∶1;出醛率,麦杆可达10.7% ,稻草可达9.6% (以麦杆或稻草干重计);蒸馏后稻草或麦杆渣全部转化为中性有机复合肥料。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风化煤为原料,农用碳酸氢铵为氨化剂,在常温下将两者进行反应,重点研究了碳酸氢铵用量、风化煤用量、水分用量、反应天数对氨化试验的影响。同时,对腐植酸铵和吲哚丁酸钾配施对小麦生根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碳酸氢铵与风化煤的比例为1.7∶10,反应后水分控制在35%左右,反应时间为15天,氨化效果最好;吲哚丁酸钾添加量在0.05%,使用浓度在0.05ppm,适宜小麦种子生根。  相似文献   

15.
植物纤维原料纤维素酶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杭志喜 《化学世界》2004,45(7):369-371,392
以麦草为原料,探讨纤维素酶水解植物纤维的适宜条件。麦草含大量的纤维素和聚戊糖,其中的纤维素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葡萄糖和纤维二糖。对温度,pH值,酶解时间,酶用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通过测定葡萄糖含量和总还原糖含量,找出酶水解麦草的适宜条件为:pH4.6,温度47℃,酶解时间48h,酶用量7.5IU(每克绝干原料)。对不同底物浓度的实验表明,在尽可能高的底物浓度下连续水解,产物浓度高,得率也高。  相似文献   

16.
秸秆醋酸纤维素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建兴  陈洪章 《化工学报》2007,58(10):2548-2553
农作物秸秆是自然界中数量极大的可再生资源,本研究以农作物秸秆为反应原料,采用无污染蒸汽爆破技术活化预处理,然后进行乙酰化反应,通过溶剂萃取分离并制备出高附加值的醋酸纤维素。实验结果表明:秸秆汽爆后明显增加了反应活性,制备醋酸纤维素的适宜条件是123℃,2 h,催化剂用量为7%,汽爆秸秆中性洗涤剂处理后的乙酰化结果效果最好,不同汽爆秸秆中小麦秸秆乙酰化效果最佳,优化实验条件下,秸秆醋酸纤维素聚合度均在120以上,取代度2.80以上,并且用红外图谱、1H NMR进行了表征。与目前工业上采用α-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高级浆为反应原料相比,不仅原料和预处理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工艺流程简单。  相似文献   

17.
小麦麸皮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小麦麸皮的营养成分及近年来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的研究、开发中较为实用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8.
Plant proteins, such as wheat gluten, constitute attractive raw materials for sustainable wood adhesives. In this study, alkaline water dispersions of the protein classes of wheat gluten, glutenin, and gliadin were used as adhesives to bond together wood substrates of beech.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measure the tensile shear strength of the wood substrates to compare the adhesive performance of glutenin and gliadi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pplication method and penetration of the dispersions into the wood material. A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0.1M) was used as dispersing and denaturing agent. Dispersions with different protein concentrations and viscosities were used, employing wheat gluten dispersions as references. Two different application methods, a press temperature of 110°C and a press time of 15 min, were employed. The tensile shear strength and water resistance of the wood substrates were compared, using a slightly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European Standard EN 204. The bond lines of the substrates were examin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to study the penetration and bond‐line thicknes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adhesive properties of gliadin are inferior to that of both glutenin and wheat gluten, especially in terms of water resistance. However, the tensile shear strength and the water resistance of gliadin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over‐penetration of the protein into the wood material is avoided, rendering the adhesive performance of gliadin equal to that of glutenin and wheat gluten.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2  相似文献   

19.
饲料级磷酸中杂质含量和反应过程控制对磷酸二氢钙产品质量、原材料消耗影响较大,从反应机制、原料杂质含量、反应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降低原料中的杂质,确定原料配比等手段,达到稳定产品质量和控制原料消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热分析在磷石膏制酸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磷石膏制酸过程中CaSO4与焦炭的反应进程。在TG-DTA热分析仪上研究原料配比(C与CaSO4摩尔比)对反应进程及反应温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化学反应的实际失重量与理论失重量,发现原料配比为0.4和0.5时,反应先生成CaS,且反应温度随原料配比增加而降低。当原料配比增至0.6时,反应先生成CaO、CO。反应产物的XRD表征也进一步证实分别生成了CaS和CaO,因此可以认为热分析方法用于磷石膏制酸反应研究是可行的。最后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