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百米U75V钢轨矫直前冷却过程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研究U75V钢轨冷却过程的热边界条件,采用三维瞬态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了百米钢轨矫直前845~150℃冷却过程的温度场。结果表明,在冷却过程中的钢轨横截面不同位置的温度下降速率不同,在冷却初期(200~2 000s),每条冷却温度线都出现一个温度降低缓和的"平台"阶段,如轨底边部冷却速度最快,开始相变时间最早;在冷却2 500~3 000s时,轨头、轨腰、轨底中心的温度迅速下降,轨头与轨底边部的温差约5℃,在冷却5 000~7 000s时,各部位温差趋于一致;计算温度值和现场实测值差别小于50℃。 相似文献
3.
4.
5.
张凤明梁正伟薛虎东王嘉伟 《包钢科技》2022,(4):51-54
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稀土Ce含量的热轧态U75V钢轨冶炼及轧制,重点针对轧后钢轨低温冲击性能、低温断裂韧性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热轧态U75V钢轨加入0.0056%稀土Ce后,钢轨常温冲击韧性可提高30%左右,-60℃低温冲击韧性可提高60%左右;钢轨-20℃KIC平均值提高14%左右,钢轨-60℃KIC平均值提高15%左右,稀土Ce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热轧态U75V钢轨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为进一步掌握在线余热淬火处理对钢轨组织性能的影响关系和机理,采用扫描电镜对热轧态钢轨和在线余热淬火处理后的钢轨进行了全断面的组织观察,利用维氏硬度仪和拉伸试验机对比分析了在线余热淬火对钢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余热淬火和热轧态钢轨全断面的组织全部为片层状珠光体组织,但淬火轨珠光体片间距明显较小,热轧态钢轨珠光体片间距为0.113~0.284 μm,淬火轨片间距为0.076~0.148 μm。热轧态钢轨全断面显微硬度相差不大,在线余热淬火钢轨显微硬度普遍较热轧态钢轨高。在线余热淬火可以有效提高U75V钢轨性能,热处理后钢轨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较热轧态提高16.6%和20%,有效改善了钢轨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客运专线钢轨平直度要求,常见钢轨矫直工艺,通过对钢轨矫直工艺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客运专线钢轨矫直工艺,并探讨了矫直工艺对钢轨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矫后端头切除长度决定钢轨通长规格波动大小,同时又与钢轨生产成本密切相关.本文对钢轨矫后端头规格变化趋势及变化值用有限元进行了仿真,分析了钢轨矫直后端头存在的矫直盲区、矫直过渡区和完全矫直区长度,以及各区域轨高、头宽、腰厚、底宽和矫直力的变化值.根据仿真分析结果,结合钢轨质量需求生产厂可平衡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制定合适的钢... 相似文献
13.
14.
用Formastor-F型热膨胀仪测定了U75V钢的相变动力学曲线(CCT与TTT曲线);对该钢轨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为0.25~6.00℃/s时,组织以珠光体为主,且随冷却速度增加,组织变细,硬度增大;冷却速度大于6.00℃/s时,组织中开始出现马氏体;当转变温度大于525℃时,组织为珠光体,且随温度减小,片间距变细,硬度增大;当温度降到500℃时,开始发生贝氏体相变。U75V钢热处理时,控制转变温度高于525℃并进行等温转变,冷却速度为2.00~6.00℃/s,获得的珠光体片间距最细,硬度可满足钢轨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通过对重轨钢U75V的生产过程进行取样分析,研究了实际冶炼过程中重轨钢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和大型夹杂物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铝含量≤20×10-6,精炼渣二元碱度1.8~2.2,白渣保持时间≥15 min,RH真空度在100 Pa以下保持高真空时间≥15 min,可使钢液中全氧含量降至10×10-6以下,且铝含量不超过20×10-6,轧材中基本消除B类和D类粗系夹杂,C类夹杂完全塑性化;中间包钢水过热度按25~35℃控制,中间包钢水平均停留时间(750±30)s、水口插入深度控制在90~110 mm,结晶器液面波动≤±3 mm等措施,可去除钢水中的夹杂物。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