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针对HPB235钢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翘皮缺陷,从炼钢角度采取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普碳钢翘皮缺陷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水全氧量及夹杂物量对翘皮缺陷的发生率有较大影响。炼钢系统通过优化转炉-精炼-连铸工艺操作,有效降低了高速线材因脱氧产物及夹杂物而导致翘皮缺陷的高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针对高强汽车钢的轧制过程中,带钢表面频繁出现翘皮缺陷导致的产品降级、经济利益损失大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跟踪与验证性研究。通过对铸坯缺陷试样酸侵检验、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微观结构分析,确认了“翘皮”缺陷的主要成因是铸坯角部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微裂纹。为了进一步挖掘问题根源,对连铸工艺控制情况进行了全流程的深度剖析,发现在浇注过程中,化学成分控制不精准,结晶器振动参数和SEN插入深度的设定不合理,同时还暴露出设备方面的问题,如设备精度不符,加剧了铸坯角部裂纹的形成。基于以上分析,通过收窄裂纹敏感性元素控制水平;将结晶器负滑脱时间从0.15 s降低到0.13~0.14 s;采用析晶能力强的保护渣;降低SEN的插入深度和中包过热度;同时生产高强钢前对扇形段的对弧和辊缝精度进行跟踪确认,保证设备精度合格率100%等一系列控制措施,高强汽车钢翘皮缺陷率由原来的2.02%降至0.36%。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生产Q355C热轧带钢过程中,发现带钢表面频繁出现翘皮缺陷。为此,对存在翘曲缺陷的带钢进行了金相和气体检测,对再热处理的连铸坯进行了热酸侵蚀检测和裂纹分析。本文从炼钢工序、精炼工序、连铸工序、热轧工序以及连铸坯进入加热炉的温度等方面分析了带钢产生翘皮的原因,结果表明Q355C热轧带钢翘皮的产生与钢中氮元素含量过高、入加热炉板坯温度过低有关。通过优化转炉装料制度、调整转炉底吹模式、提高转炉终点碳元素含量和温度、优化LF埋弧冶炼效果、钢包长水口吹氩保护浇注和提高连铸坯入加热炉温度等手段,使翘皮缺陷基本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在炼钢工序产生DQ1J钢冷轧板表面翘皮缺陷的原因,提出了控制连铸中间包塞棒和透气水口氩气流量的措施,该缺陷得到了有效解决。而且对其它钢种的生产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连退DC06钢板表面发现线链状及翘皮缺陷,初步判断是非金属夹杂物经轧制后破碎造成。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两种缺陷处夹杂物的微观形貌,线链状缺陷处夹杂物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翘皮处夹杂物多为颗粒状。经统计发现两种缺陷处夹杂物尺寸(d)均较小,为显微夹杂物,1.5 μm≤d≤6.2 μm。通过能谱检测分析两种缺陷处夹杂物的成分,确定夹杂物类型为非金属夹杂物Al2O3。通过模拟微冲压试验可知,此尺寸级别的Al2O3夹杂造成的线链状缺陷对连退DC06钢板的冲压性能无明显影响。翘皮缺陷已对钢板外观造成很大影响,故不再考察其对冲压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