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筑工人》杂志是一本融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面向广大建筑工人的科普类刊物,是建筑工人喜闻乐见的期刊,偶尔得到一本,大家都争相传阅。但是,由于受到发行、销售等方面诸多原因的影响,真正能与广大普通建筑工人见面的机会就不多了:一是因为只有单位或个人订阅,才能有机会读到《建筑工人》杂志,  相似文献   

2.
李金龄 《建筑工人》2007,(12):25-25
“新的起点,新的课题”,提得好——这是我们许多建筑职工看了《建筑工人》编辑部的消息,一致发出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3.
在工间休息时,拿一本书读读,那简单是一种享受,对我们读者来说,最爱读自己的书——《建筑工人》。  相似文献   

4.
王春 《建筑工人》2008,(3):21-21
每捧起新出版的《建筑工人》杂志,闻着丝丝缕缕的墨香。总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与欣喜。  相似文献   

5.
何君林 《建筑工人》2007,(10):50-50
提起笔来写这篇短稿,目的在于想把我心中对贵刊的挚爱之情一泻而发。说实在的,我是一名普通读者,也不是建筑工人,更不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短短认识《建筑工人》近三年时间,归纳起来还是相见恨晚,可这几年贵刊对我的受益不用言表!  相似文献   

6.
《建筑工人》2006年第11期(第317期)期刊中有一篇文章《钢筋直螺纹连接的三个问题》,经过认真阅读之后,发现该文章对直螺纹的描述不是很确切。针对发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学习心得进行讨论,以期对直螺纹连接工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春 《建筑工人》2009,(1):31-3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在工程处工作已整整30个年头。人到中年的我回顾在建设战线所走过的路,我与《建筑工人》杂志的情意最深,我思想上的提高,工作上的进步,技术上的成熟,都受益于《建筑工人》杂志。  相似文献   

8.
屈指数来,我与《建筑工人》杂志相知相识已有24个年头。在与它朝夕相伴的日子里,结下了割不断的依依情缘。24年前,我作为一名新“入伍”的建筑工人,对建筑行业了解甚少,可谓是“门外汉”,24年后的今天,已逐步走向成熟,自己所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建筑工人》杂志这位良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在我的心目中,它是我亲密无间的挚友,它是我实践工作的指南,  相似文献   

9.
李振申 《建筑工人》2010,31(5):48-48
我给《建筑工人》写稿已有近20年的时间了,供稿近30余篇。我身边常有一些年轻同事问我给《建筑工人》供稿有什么诀窍。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王春 《建筑工人》2010,31(7):7-7
<正>翻开我的"合订本",我在各杂志、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一一展现在眼前,虽然多数为"豆腐块""萝卜条",但我还是悉心加以珍藏,一有空就会津津有味地翻阅"品尝"。我知道我的这些"成绩"都要归功于我的启蒙老师——《建筑工人》。我是建筑工人的后代,对生我养我的建筑现场有着特殊的感情,父亲退休那年,我光荣地成为了我们家第二代建筑工人。工作后,我接触到了我们建筑工人的"娘家刊物"——《建筑工人》,看着一本本充满生机的《建筑工人》杂志,我突然萌生了给《建筑工人》投稿的念头。  相似文献   

11.
王春 《建筑工人》2012,(9):45-45
人们都说,工作是美丽的。小人物如我之类的“下岗者”却固执地说:工作着是快乐的,美丽不敢奢望,有快乐足矣。回想过往,我自从18岁那年走出家门闯世界,30多年了。官气没沾上,以笔墨渲染的纸张倒有上百斤重。每当费尽心血写就的文章见诸刊端或报缝间,或于严肃的会议上从领导者的口中吐出,往往便趾高气扬、手舞足蹈。但就在那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组织上安排我在固镇县第二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负责工会及安全生产工作。当时我对这项工作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只好终日忙着找资料,请教内行人。然而有关我要学习的知识、材料实在难以寻找。  相似文献   

13.
《建筑工人》自1980年创刊以来,就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青睐。我作为建筑工作者,20多年来与《建筑工人》结下了深情厚义,一直把她作为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王克孝 《建筑工人》2005,(11):47-47
我军旅生涯24春,国企建筑工人19载。1993年退休。回首我脱下军服,换穿工人装,迈进建筑大军时的“录像”,故事很多。但最难忘的是与一位“年轻人”——《建筑工人》结下“永恒的深情。”喜庆日是1980年7月15日。在这之前,在我身居建筑岗位的岁月里,尽管有军事院校文凭,但学非所用,因此,有人说外行人怎么能……人耳不悦的声音。为变成内行,我不耻下问,在实践中“充电”,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卧室兼作书房望,摆放和堆集着各种版本的书籍,然而其中每年12本装订为1册的小本《建筑工人》,与其他一些“大部头”的精装本来比,显得非常显眼和突出,30册计350多本,每页我都翻过,几乎每篇文章我都看过,其中有些篇不止看过一次,有的还被我勾勾画画,以示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审稿五百篇     
自1998年9月至今,我已为《建筑工人》编辑部审稿500多篇。7年来我深为本刊住建筑工人心目中潜移默化的功效和春风化雨的作用赞叹不已,深感自豪。  相似文献   

17.
王春 《建筑工人》2010,31(10):8-8
<正>春去秋来,我从1992年到邯郸矿业集团工程处已经18个年头了,而《建筑工人》杂志就像一位知心朋友陪伴了我18个春秋。在这期间,她不但给了我自信,给了我鼓励,更帮我实现梦想,让我和梦想一起飞翔。  相似文献   

18.
<正>《建筑工人》这本专业性杂志,自创刊以来,以她独特的办刊风格,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成为全国建筑工人的良师益友,在全国同类刊物中享有盛誉,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建筑业的"牡丹花"。  相似文献   

19.
黄亦岳 《建筑工人》2005,(11):23-23
《建筑工人》杂志自创刊以来,以她独特的办刊风格,吸引了众多的建设者,成为全国建筑行业职工的良师益友,在全国同类刊物中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20.
《建筑工人》2005年12期中刊登了《住宅设计的几点改进建议》,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看后非常高兴,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心和帮助设计师完善住宅设计,为此,笔者也从设计的角度探讨一下文中提出的几点建议:1.文中第一、1.条建议“有条件的在套内设置错层。将厅设置在标准层,其他用房高出厅地面高度900~120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