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胶囊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随着微胶囊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微胶囊化产品的应用日趋广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活跃。本文就有关微脱囊的性质、制备及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陆伟  谢萍华 《杭州化工》1997,27(4):33-36
本文简要叙述了微胶囊的性状和功能,并就微胶囊的制法和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且对微胶囊化技术在部分领域的应用情况作了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3.
明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微胶囊化技术及其分类方法,微胶囊的性质和主要的应用领域。对以明胶为基础的壁材体系、利用单凝聚和复凝聚方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检测分析方法和微胶囊的释放机理等作了评述,并且指出了明胶微胶囊技术中尚未解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张环 《牙膏工业》2004,(2):34-35
介绍了微胶囊以及微胶囊化技术,并阐述了牙膏中微胶囊化的作用、微胶囊的特性及其在牙膏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从环氧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影响因素及表征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环氧树脂微胶囊化技术的现状及其进展;同时简要介绍了用微胶囊技术制备单组分环氧树脂体系常用的芯材、壳材,以及微胶囊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明胶微胶囊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使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得到的微小粒子叫“微胶囊”,一般粒子大小在微米或毫米级范围。 包在微胶囊内部的物质称为“囊芯”。囊芯的材料(芯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微胶囊外部由成膜材料形成的包覆膜称为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明胶是用作微胶囊壁材的主要材料之一。明胶的性质对微胶囊的制备、应用有重要影响,人们往往侧重于其应用性,缺乏关于不同明胶对微胶囊化过程、对其应用性能的系统研究,因而不同文献中的结果的可比性就比较差,对微胶囊的选材缺乏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胶囊的功能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微胶囊的多种功能、国内外近几年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纳米胶囊的特点,它已成为一项引入注目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详尽介绍多种重要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囊材研制进展、微胶囊释放机理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微胶囊技术及农药微胶囊剂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玉新  敖聪聪 《农药》1998,37(7):4-7
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及制备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农药微胶囊剂的特点及性能由于其具有持效期长,控制释放,毒性低,安全方便等特点,正成为农药新剂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郝红  梁国正 《现代化工》2002,22(3):60-62
微胶囊技术是使用成膜材料把固体和液体包覆成微小颗粒的技术。介绍了微胶囊壁材的选择、芯材的释放 ,讨论了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细胞微包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异体细胞是代谢类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但异体细胞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通过细胞微包裹,可以消除这种不期望的反应发生。本文介绍了机械,静电制备微包囊的方法以及细胞微包囊法在镇痛,人工胰岛,肝,肾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展望了细胞微包囊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医药微胶囊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医药微胶囊的结构、制备和应用。介绍了喷雾干燥法、喷雾冻疑法、空气悬浮法、相分离法、粉末床法、界面聚合法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尿素、三聚氰胺和甲醛的预缩合物为壁材,过氧化苯甲酰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过氧化苯甲酰微胶囊。讨论了在过氧化苯甲酰微胶囊形成过程中不同种类的润湿分散剂及其用量、酸的加入速度等对微胶囊状态及粒径分布的影响,通过大量对比实验,得出制备过氧化苯甲酰微胶囊的最佳反应条件、适宜的分散剂及用量。同时,通过相关的胶黏剂配方试验表明,将制备的微胶囊应用于螺纹锁固厌氧胶中,取得良了好的效果,能够很好满足客户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of gas-admixing foam spray drying microencapsulation of oil in co-current spray drying tow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foaming gas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for high foaming gas/liquid ratio (GLR) 6.43·10?3 kg/kg and Tair,0=215?°C by over 50% relative to the non-foaming process due to damage of the microcapsule structure and leakage of the oil phase to the particle surface. For moderate drying temperatures and GLR, 80% of micro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might be achieved with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lected product properties like apparent and bulk density or angle of repose. Abbreviations GLR gas-to-liquid ratio

HR Hausner ratio

MDX maltodextrin

PS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相似文献   

17.
微胶襄技术     
对物质进行微胶囊化后, 可以改善其相应的使用性能, 也可提高其相应的使用效率, 产生许多有利的影响。对物质进行微胶囊化而达到控制释放、增加稳定性或包裹活性物质等目的就是其中几个实例。因而, 微胶囊技术正被广泛地用于医药、农业、化工、化妆品和许多其它日常用品的生产及过程中。微胶囊是由各种单体或高聚物通过不同的聚合技术或胶囊化过程制备而成的。通过对微胶囊的发展、制备、评价和应用等方面的阐述, 为读者展示了较为全面的微胶囊技术领域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微胶囊阻燃剂的优势,综述了塑料用微胶囊阻燃剂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toward the preparation of epoxy-filled microcapsules. The approach relies on the preferential reaction of polydimethylsilicone insoluble epoxy resin and amine-based hardener to form a cross-linked spherical shell at the interface. Among other features, tailorability is 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this route as both the core content and particle dimensions can be altered by varying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i.e., stirring speed and resin:hardener ratio. Spherical microcapsules with a core content of 25% were obtained when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胶囊在防护涂层等领域日益表现出突出的应用优势。文中综述了单壁、双壁自修复微胶囊的配方设计与结构性能以及微胶囊的模拟仿真研究现状,综述了以异氰酸酯、环氧树脂、缓蚀-腐蚀抑制剂、植物油为修复剂的自修复微胶囊在防护涂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微胶囊自修复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自修复微胶囊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希望通过该方法建立微胶囊宏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联性规律,实现对微胶囊自修复机理的深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