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电子鼻系统的粮食霉变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霉变是食品质量安全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研制出一套能快速检测粮食霉变程度的电子鼻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调理与传输单元,传感器阵列和气室以及供气动力装置三大部分.使用该系统连续7d检测红皮花生、养麦、大米、燕麦4种粮食的霉变程度,以随机共振方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信噪比谱特征信息量化粮食霉变程度,较好地反映了粮食霉变的过程.该方法可以克服传感器基线漂移的不利影响,快速、准确地检测粮食霉变过程中的气味挥发物,并监测粮食霉变程度,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
3.
储藏过程中粮食发热与霉变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在储藏期间如果措施不当损耗是惊人的。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的调查报导,全世界平均每年的储粮损耗占产粮总数的10%,这么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得不令我们对粮食储藏重视起来。为此,现将与储粮损耗有关的粮堆发热与霉变的类型、过程及防治措施分析总结归纳如下,以便提高贮粮质量。 相似文献
4.
粮食储藏生理性变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食储藏变质对农业生产及食品加工影响巨大。粮食生理劣变是一个复杂、渐进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过程,与其籽粒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粮食籽粒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下降,生命力减弱等是其生理变质的外在表现,储粮生理活动是引发其生理劣变的本质要素。深入了解粮食籽粒在储藏过程中生理活动及其变化规律对揭示储藏生理变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粮食籽粒储藏衰老过程中种胚微观结构、营养物质转化、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抗氧化系统、遗传物质变异等的研究现状,并对粮食储藏保鲜原理进行讨论,以期为提出延缓和预测粮食储藏劣变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仿真技术逐步在粮食储藏生态系统研究中得到应用,成为研究系统多因子交互影响的重要工具。结合粮食储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性,详细介绍了环境生态子系统研究进展、粮堆子系统中非人工干预下的粮堆非生物场的计算机模拟、储粮机械通风的仿真研究、储粮害虫的检测与预控仿真研究和储粮微生物生长模型与预控仿真研究应用现状。利用仿真技术,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单场对粮食储藏生态系统作用特性,进而基于多场耦合理论研究形成多参数优化控制的粮食储藏生态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第四轮次新酿、储藏1 年和3 年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解析,探讨储藏时间对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电子鼻结果表明,传感器W3C(对氨气、芳香类物质灵敏)、W5C(对烷烃、芳香类物质灵敏)、W1W(对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灵敏)和W2S(对乙醇灵敏)对不同储藏时间的酱香型白酒响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对储藏3 年的酱香型白酒响应值最高。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ale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GC-IMS 结果表明,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异戊酸乙酯、乙酸戊酯和异丁醛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贡献较为突出的关键化合物,异戊酸乙酯和异丁酸乙酯对不同储藏时间酱香型白酒之间风味贡献差异显著(P<0.05),且对储藏3 年酱香型白酒香气贡献更大。3-甲基-1-丁醇、糠醛、异戊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异丁酸乙酯是不同储藏时间酱酒中的关键差异化合物,且在储藏3 年酱酒中相对含量更高。由此可知,储藏对酱酒风味品质形成具有积极意义,且储藏3 年的酱香型白酒整体风味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子鼻对不同储藏时间(0、30、60、90、120、150、180 d)、储藏温度35℃、储藏水分15.5%的籼稻进行检测,并对籼稻的整体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籼稻储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第一、二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9%,区分指数为81,主成分图显示初始和储藏6个月的数据无重叠,区分效果较好;GC-MS结果显示,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共102种,烃类、醇类、醛类、酮类、杂环类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醇、醛、酮对样品整体挥发性物质的贡献最大,然后依次为杂环类、烃类、酸酯类,通过计算主成分得分和观察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推断出籼稻谷储藏期间导致其品质劣变的特征性物质为2-己基-1-癸醇、苯甲醇、己醛、癸醛、顺-2-癸烯醛、2-十二烯醛、2-十一酮、5-十三酮,电子鼻和GC-MS联用能较好地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对样品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主成分分析能有效地推断出籼稻谷品质劣变的特征性挥发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子鼻和GC-MS对两种优质稻谷苏香粳3号和南粳46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它们储藏期间挥发性组分的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储藏时间的稻谷样品,使用GC-MS测定稻谷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烷烃类、苯烯烃类、醛类、酮类、醇醚类、酸酯类和杂环类 7 大类。温度条件对不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占比有很大影响,两种稻谷低温时烷烃类和酮类含量占比较高,高温时酸酯类含量占比更高。对两种稻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两种稻谷的特征性挥发物质有所不同,苏香粳3号拥有更多种酸酯类和杂环类特征性物质,而南粳46在烯烃类和醛酮类有更多种独特的物质。可以根据特征性挥发物质来区分苏香粳3号和南粳46,为通过寻找特征性挥发物质来区分不同稻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电子鼻分析鱼油储藏过程中酸败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鱼油的酸败往往伴随着气味的变化,利用电子鼻对储藏过程中金枪鱼油的挥发性气味进行研究,每5 d测定1次,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区分不同储藏时间的鱼油样品,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酸价、过氧化值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金枪鱼油整体气味呈增加趋势,这种气味变化趋势与酸价、过氧化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储藏时间的金枪鱼油样品可以区分开来,LDA分析方法明显优于PCA分析方法;利用PLS偏最小二乘法(PLS)预测金枪鱼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得到线性模拟方程,验证试验表明,酸价、过氧化值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0.60%、12.04%,准确性较好,可作为酸价、过氧化值预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电子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鼻是一种新颖的模拟人的嗅觉来分析、识别和检测复杂嗅味和挥发性成分的仪器。本文阐述了电子鼻的基本组成及其原理,并介绍了电子鼻在果蔬成熟度评价、饮料及酒类识别、肉制品检测等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15.
稻谷储藏期脂质陈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5,(8):1-3
稻谷陈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稻谷籽粒的各项理化性质的变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质是稻谷的三大主要成分,直接影响稻谷的食用品质。在储藏过程中,脂质易发生氧化、分解等反应。脂质陈化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使得稻谷品质变差。该文详细论述了稻谷储藏过程中脂质陈化的机理、影响因素,并对稻谷的储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储粮保管技术正由传统磷化物熏蒸向气调等绿色生态储粮方向发展,通过综述国内近几年低氧、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调绿色储粮技术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和基本原理等,从而为该技术的推广与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