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半坡彩陶三角图案的再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伟伟  魏婷 《包装工程》2018,39(8):42-46
目的半坡彩陶纹饰种类丰富,设计感突出,对点、线、面的构成应用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对三角图案的运用尤为广泛。研究半坡彩陶三角图案的构成规律,提取其设计因子,进行图案的重新构成,并应用在半坡文化衫设计中,通过设计将传统纹样进行规范化、统一化,实现对地域特色文化的优化及传承。方法通过卡片分类法及个案研究法进行彩陶纹样的整理归类,筛选典型特征元素,获取有效设计信息。结合形状文法进行图案再设计,使新生成的图案既继承半坡彩陶纹样结构简单、重复性强的设计风格,同时又具有现代设计简约、时尚的韵味,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结论通过分析传统纹样的形式语言特征,帮助文化创意设计高效、准确地进行。通过对半坡三角图案的设计应用,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及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刘靓 《包装工程》2020,40(24):294-300
目的 为保护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羌族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提出一种基于形状文法的羌绣纹样创新方案。该纹样方案既包含羌绣传统民族特征;又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审美。创新纹样与设计产品有机融合形成具有羌族特征的文创产品,传播羌族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方法 首先,将收集的羌绣纹样资料进行提取、筛选、组合;然后,提取核心纹理,运用形状文法设计基本图形元素;最后,运用形状文法对基本图形元素进行演变,设计出新的纹理方案。结论 基于传统羌绣纹理,运用形状文法产出纹理创新方案。以不同形式的设计产品为应用载体,使纹样创新方案和其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由此增加传播羌族文化的媒介和途径,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敏  白寒  殷果 《包装工程》2023,44(22):242-251
目的 将现代参数化生成技术融入传统纹样设计方法,以此弥补传统的纹样设计方法对设计结果可控性低、产出效率低的不足,从而探索传统纹样创新设计的新途径。方法 运用模件系统理论和图谱量化法提取传统纹样的文化基因图案,采用Grasshopper参数化工具重构纹样,并将形状文法推演规则转译为参数化语法表达的形状文法推演规则,运用系统的文法规则控制感性随意的纹样参数衍生流程,实现基于形状文法导向的参数化纹样设计方法。结果 以黄梅挑花八角莲纹为例,编写形状文法控制的纹样衍生参数化程序,生成多种八角莲纹衍生图案,并应用于不同的文创载体。结论 参数化设计逻辑下的形状文法可以更高效地挖掘传统文化纹样的创新设计价值,以形状文法为导向的参数化技术可灵活并科学地对传统纹样进行再设计,为数字化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曾令一  刘元风 《包装工程》2023,44(12):381-390
目的 为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广泛传播与创新发展,以敦煌唐代龟背纹样为对象,文创产品为载体,构建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方法,丰富图案种类与表现形式,满足市场对敦煌元素文创产品的商业需求。方法 采用文献收集法和专家访谈法,挖掘敦煌唐代龟背纹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特征。通过形状文法提取典型纹样作为初始形状,进行初步演化与二次设计重组,遵循形式美法则对图案再创作。融合感性工学的评价方法筛选符合大众喜好的创新图案,并将其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结论 创新设计方法赋予了敦煌龟背纹样生命力与时代感,而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跨学科思维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创新设计,使图案筛选更加精准,提高了创新方案的有效性与成功率,为敦煌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拓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马家窑彩陶纹样众多,纹样精美,其中以菱形纹为典型代表。通过对马家窑彩陶纹样的视觉元素的平面构成分析,结合马家窑彩陶菱形纹样进行提取创新设计,将其应用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使现代文创产品既有历史意蕴,地域特色,又有现代时尚美感。  相似文献   

6.
虞杰  吕健  潘伟杰 《包装工程》2020,41(10):255-261
目的为促进蜡染这一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有机结合,提升蜡染纹样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形状文法的计算机辅助传统纹样设计方法,保留传统蜡染纹样的视觉特性同时满足现代审美,使传统蜡染焕发出新的生机。方法首先分析贵州传统蜡染纹样中的花朵纹造型特征,提取造型元素并分层,然后运用分层形状文法进行纹样推理演变;依据提出的创新方法生成大量不同形状,目标形状与结果形状通过规则连接得到整个形状衍生树模型。最后设计师根据自身审美和经验对形状衍生树节点进行人机交互选择,修剪衍生树,排除不符合条件的节点,完成设计方案的决策。结论改进形状文法使其适用于蜡染造型设计,建立纹样衍生树模型,并利用传统蜡染花朵纹的创新设计,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刘虹  王璐 《包装工程》2024,45(12):325-333
目的 为了威县土布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升威县土布文化产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威县土布纹样创新方案。方法 首先对采集到的威县土布纹样数据进行了提取、筛选和合并;其次抽取核心纹样,利用形状文法进行基本图形元素的设计;最后通过形状文法演化基本图形元素并进行新的纹样方案设计。结论 这一方案设计不仅保留了威县土布的传统民间文化特征;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当代审美相契合。将创新纹样和设计产品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威县土布特色文创产品,宣传威县土布,树立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8.
刘靓  王小童 《包装工程》2024,45(4):429-437
目的 为促进七曲山景区文昌文化和景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景区文化宣传价值和经济价值,建立景区文化自信,提出一种基于形状文法的纹样衍生设计方案。该方案既包含形状文法的秩序之美,又融合景区的自然特征,可与景区相关产品设计进行有机融合,形成特色文创产品。方法 筛选、整理、分析素材,形成感性词汇。结合文昌文化特征元素及关联传统纹样设计图元因子,并运用用户感知评价、层次分析矩阵等进行图元因子排序。随后,运用形状文法设计纹样创新图案,以相关文创产品进行设计验证。结论 纹样方案包含七曲山景区特征,拓展了形状文法审美外延,形成秩序与自由的对比之美。该方案可有机融合于景区文创产品设计中,从而有效宣传景区文化,提高旅游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伟 《包装工程》2023,44(14):270-276
目的 为了弘扬乳源县的瑶族传统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使瑶绣能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播,提出把形状文法应用在乳源瑶绣纹样的创新设计之中。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创新图案,不仅能保留瑶绣的元素特征,还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瑶绣创新图案与产品设计相结合,使产品具有更强的文化特征,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还能提高乳源县瑶族人民的经济收入。方法 选取乳源瑶绣典型纹样进行构图分析,并拆分成一系列基本元素;对基本元素进行重构获得基础创新图案。再利用形状文法使基础创新图案衍生出一系列的单元创新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创新配色,应用在产品设计之中。结论 以传统瑶绣纹样为基础,利用形状文法进行创新设计,可以获得优秀的瑶绣创新设计方案。把这些图案应用在不同产品上,就能形成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产品,提升其文化内涵;为传统乳源瑶绣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苏州园林花窗植物纹样的提取与再生,实现苏州园林花窗植物纹样在当代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基于层次表达模型,梳理苏州园林花窗中典型植物纹样的基本图形元素,通过形状文法对纹样元素进行重构与再生设计。结果:提出设计策略并进行实践创新应用,将提取的花窗植物纹样元素进行再设计并运用到文创产品中。结论:解读了苏州园林花窗纹样的传承价值,探索了其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表达与传播路径,为苏州园林花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以及同类型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杜杰  韩怡萱  雷英卓 《包装工程》2023,44(14):179-187
目的 探索神木石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挖掘、解读和提取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将其打散重组成为新的器具造型,然后运用至文创产品中,促使市场中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达到多元化的局面。方法 基于形状文法推演规则,根据石峁陶器,玉器造型特点及石峁石雕纹样特征,与现代茶具造型进行交叉融合,结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展开设计。以茶壶、茶杯、公道杯、茶盘为石峁茶具组合,开展形态设计推演。结果 获得极具石峁造型风格且符合现代审美的石峁茶具文创产品设计。结论 通过实践验证案例方法的切实性与有效性,为石峁造型和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并转换成现代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保护石峁遗址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韦尧  张毅  王显颖 《包装工程》2022,43(18):302-310
目的 中国古书画装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探寻其装裱纹样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可以发掘传统装饰纹样中的东方文化魅力。方法 采用文献与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的方法,对古书画装裱绫纹样的实物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运用转译与形状文法,对装裱绫纹样中的典型纹样进行一定的筛选、提取,并依据形状文法的推演规则,对装裱绫纹样进行再设计,以丰富其纹样的表现形式。结合艺术设计学理论与形式美法则,将创新设计的纹样运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中。结论 通过对装裱绫纹样进行创新,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的装裱绫纹样,在创新设计的方法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装裱绫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与开发,拓宽了装裱绫纹样的宣传方式,为传统装饰纹样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罗茜 《包装工程》2024,45(4):438-447
目的 为梁平蓝印花布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添动力。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DFA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对梁平蓝印花布传统纹样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文化基因理论,对梁平蓝印花布传统纹样进行基因识别和提取;然后,利用形状文法对提取的形态基因进行推演,形成新的纹样图形;最后,将新纹样图形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上。结论 固本与造意是梁平蓝印花布纹样保护与传承的基本思路,梁平蓝印花布纹样的文化基因是由纹样的形态基因、结构基因、色彩基因和意蕴基因共同构成的。以纹样的形态基因为基点,以结构基因、色彩基因和意蕴基因为约束条件,借助形状文法,可以推演出多种纹样图案,进而设计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型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4.
李少晨  朱宏轩 《包装工程》2020,41(14):355-362
目的通过对大汶口原始造物文化的研究,发现其对现代设计观念、特点以及生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大汶口彩陶纹饰图案为研究对象,简述美学与大汶口彩陶的发展历程,对其文化理论、彩陶纹饰设计观念与美学关系进行梳理来研究彩陶中蕴含的美学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相关彩陶纹饰个案研究进行归纳,从纹饰形态演变、形制例析、现代设计应用例析等角度,聚焦其所涵盖的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造物文化之间的设计理念,从图案分析到设计实践,以加强当代设计作品的深度与内涵。结果得出彩陶纹饰中蕴含的美学特征与设计观念两个层面对当代设计的启迪与影响。结论传统纹饰符号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将有价值的资源融合在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的大量创意中的行为是对原生符号的再设计,用原生符号提炼、丰富核心价值,传播传统造物文化的延续与创新,以满足当代设计文化对原生文明的回顾与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