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茜 《包装工程》2024,45(4):438-447
目的 为梁平蓝印花布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添动力。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DFA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对梁平蓝印花布传统纹样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文化基因理论,对梁平蓝印花布传统纹样进行基因识别和提取;然后,利用形状文法对提取的形态基因进行推演,形成新的纹样图形;最后,将新纹样图形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上。结论 固本与造意是梁平蓝印花布纹样保护与传承的基本思路,梁平蓝印花布纹样的文化基因是由纹样的形态基因、结构基因、色彩基因和意蕴基因共同构成的。以纹样的形态基因为基点,以结构基因、色彩基因和意蕴基因为约束条件,借助形状文法,可以推演出多种纹样图案,进而设计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型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2.
王宁鑫  詹秦川 《包装工程》2019,40(6):257-263
目的提取立春节气文化中蕴含的特色设计因子,丰富节气文创产品种类,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保持和发展文化特色。方法采用文献阅读和综述等方法收集立春节气资料,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发现有效信息;创建基于立春节气设计因子的提取模型,使用思维导图筛选显著特征;针对立春节气文创产品设计,从隐性因子和显性因子出发,对立春节气的设计因子进行可视化处理;将生成的立春节气纹样根据形状文法的不同推演规则,推演出更多立春节气新纹样和新图形。结论立春节气丝巾的纹饰创新设计验证了该提取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拓宽了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提高了设计对象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璐 《包装工程》2023,44(22):309-321
目的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分析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符号特征,旨在探索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转化路径,从符号学视域为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阐释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方法 通过在黔东南苗族地区使用田野调研、文献资料收集、设计实践等方法,对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工艺、纹饰、色彩等方面的代表性符号特征进行探讨分析,运用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从语构学、语用学、语义学等层面解读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之间的符号关系,以现代设计实践为方法,从代表性符号元素中提取设计因子,并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进行设计转化。结论 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艺术特征鲜明,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审美风尚,从语构、语用与语义等维度对其工艺、纹饰和色彩的符号学要素进行提取衍生,探求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元素设计转化与创新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不仅能够使现代设计产品蕴含民族文化特色,而且有助于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屹  刘青青 《包装工程》2023,44(18):376-384
目的 研究符号学在壮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实际运用,丰富壮绣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与造型设计方法。方法 以O.V.S架构为理论基础,进行符号学设计方法推演。通过壮绣图案纹样、象征寓意等方面的元素挖掘,对壮绣的文化符号构成进行分类和提取,构建壮绣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通过O.V.S架构设计方法重组壮绣纹样造型元素,进行壮绣符号的编码和替换,运用微调、增删、缩放、旋转等方式进行造型演变,完成壮绣文创产品设计模型的表达。结果 运用符号学的观点与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挖掘壮绣的文化内涵,为壮绣文化的造型设计转换提供思路。结论 O.V.S架构设计方法能够对两个不同的设计对象进行单位替换,从而产出新的物体造型。将O.V.S架构设计方法与壮绣文化相结合,能够完成壮绣文化的创新性造型演变,拓宽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与思维。  相似文献   

5.
杨晓燕  王立婷  王伟伟  岳奇 《包装工程》2022,43(10):239-247
目的 为解决纹样创新对原文物文化内涵继承性的问题,从文物内涵与设计对象关联性角度出发,提出一种解决传统文物与设计因子之间关联性的设计方法。探析传统器物纹样提取与再设计的应用研究思路。方法 首先以文物风格意象为基础,明确风格意象评价指标,并将其作为参考序列。依据CGM(Conceptual Generative Model)模型对设计因子进行转化,构建出一级基元、二级基元、子图案的层次表达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设计因子与文物之间进行关联性分析,利用Matlab计算出各个设计因子与原文物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大小排序对各个设计因子进行重要性分析,从而得到一批既符合现代审美又继承传统文物特色的设计因子。最后,根据图案气质将其应用在适合的产品载体上。结果 以清康熙斗彩璎珞纹贲巴壶为例,验证了设计因子与文物之间的关联性。结论 实现了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6.
何素丹  袁晓芳 《包装工程》2024,(10):349-357
目的 以实现“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传承与发展为目的,从情感化设计的视角探究“非遗”黎锦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路径。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黎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蕴进行提炼;其次,结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黎锦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现状及用户特点进行分析;再次,通过对黎锦文创产品进行情感化的层次分析,从三个层面设计黎锦文创产品的情感化方法模型,即基于“美”的视觉营造、基于“趣”的互动创新、基于“思”的隐喻构建;最后,以设计实践验证该方法。结论 让情感化理念介入黎锦文创产品设计,有助于设计师寻找到现代用户与黎锦文创之间的情感共鸣点,从外到内,层层提升黎锦文创产品的情感吸引力,实现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持久性连接,进而使“非遗”黎锦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曾令一  刘元风 《包装工程》2023,44(12):381-390
目的 为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广泛传播与创新发展,以敦煌唐代龟背纹样为对象,文创产品为载体,构建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方法,丰富图案种类与表现形式,满足市场对敦煌元素文创产品的商业需求。方法 采用文献收集法和专家访谈法,挖掘敦煌唐代龟背纹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特征。通过形状文法提取典型纹样作为初始形状,进行初步演化与二次设计重组,遵循形式美法则对图案再创作。融合感性工学的评价方法筛选符合大众喜好的创新图案,并将其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结论 创新设计方法赋予了敦煌龟背纹样生命力与时代感,而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跨学科思维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创新设计,使图案筛选更加精准,提高了创新方案的有效性与成功率,为敦煌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拓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冯惠  赵曼钧 《包装工程》2023,44(4):28-34
目的 在数字艺术设计背景下对航展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阐述数字艺术的内容含义及发展情况,研究中国航展的发展及文化精神,通过分析现有航空航天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进一步细化分析研究图案设计基于数字艺术背景在航展文创产品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创新图案设计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方法,提出数字艺术在航展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设想,对数字艺术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结合进行展望。结论 通过探究数字艺术的内容含义、现实意义,以数字艺术设计为背景,进一步探析图案设计在航展文创产品中的运用,将设计手法作为切入点,逐步分析得出,航展文创产品中的图案设计创新,是以满足多种人群需求为方向的,在图案设计之初就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从设计美学的视角出发,充分表达航展的文化主题和专业特色,从而促进航展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宣传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杜杰  韩怡萱  雷英卓 《包装工程》2023,44(14):179-187
目的 探索神木石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挖掘、解读和提取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将其打散重组成为新的器具造型,然后运用至文创产品中,促使市场中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达到多元化的局面。方法 基于形状文法推演规则,根据石峁陶器,玉器造型特点及石峁石雕纹样特征,与现代茶具造型进行交叉融合,结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展开设计。以茶壶、茶杯、公道杯、茶盘为石峁茶具组合,开展形态设计推演。结果 获得极具石峁造型风格且符合现代审美的石峁茶具文创产品设计。结论 通过实践验证案例方法的切实性与有效性,为石峁造型和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并转换成现代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保护石峁遗址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文创产品形式内容单一、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结合生硬等问题,找到一种将非遗文化花丝镶嵌更好地应用于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模式。对花丝镶嵌文化因子进行调查与分析,运用DS-SG-KE法从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两个角度对花丝镶嵌造型、纹样、色彩三大文化因子进行提取与重构,并以构建花丝镶嵌文化因子数据库的形式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设计实践,以挂件作为设计载体,基于花丝镶嵌文化因子数据库对文创产品进行创意设计。验证了花丝镶嵌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模式的可行性,为传统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结合提供了新的设计模式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刘虹  王璐 《包装工程》2024,45(12):325-333
目的 为了威县土布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升威县土布文化产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威县土布纹样创新方案。方法 首先对采集到的威县土布纹样数据进行了提取、筛选和合并;其次抽取核心纹样,利用形状文法进行基本图形元素的设计;最后通过形状文法演化基本图形元素并进行新的纹样方案设计。结论 这一方案设计不仅保留了威县土布的传统民间文化特征;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当代审美相契合。将创新纹样和设计产品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威县土布特色文创产品,宣传威县土布,树立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2.
凌秋月 《包装工程》2022,43(10):319-325
目的 用文创设计来开发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在传承中保护海南黎族传统民俗文化。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与个案比较研究,对黎族传统的物质、社会、口承和精神四大类民俗进行梳理、分析与提炼,对黎锦、黎族银饰等日常用品进行民俗文化的分析、提取和转换,探讨黎族传统民俗在文创设计和文化IP打造中的开发和创新设计途径。结论 黎族传统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富于民族特色和本土特色,结合新兴设计技术手段和文化IP理论探究,对其进行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是打造民族民俗特色文创产品的重要途径。通过IP打造和文创产品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促进本土旅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对传承和弘扬黎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登凯  王瑶 《包装工程》2019,40(24):45-49
目的布老虎是中国传统民间玩具,是现存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旨在提取民间布老虎主要色彩语言及色彩组合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以验证色彩提取方法的适用性和易用性。方法首先通过桌面调查、用户访谈、实际操作等调研方法,了解现今民间布老虎制作的手法工艺及布老虎手艺人的生存现状;再结合现有的图像识别技术,选择中值切割颜色量化算法(MCCQ)进行民间布老虎的色彩特征分析,以罗列出布老虎前二十四个主要色彩搭配。结论总结归纳了传统布老虎形象的典型色彩语言和文化特征,提炼出了民间布老虎色彩搭配规律并形成了可视化的配色图谱,为后续基于民间布老虎的相关设计创作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民间手工艺品色彩提取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1,42(24):272-278, 285
目的 赣傩面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探索赣傩面具文化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策略。方法 将赣傩面具文化因子引入文创产品的设计范畴,拓宽赣傩面具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范围。通过分析赣傩面具文化因子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及结合方法,阐述赣傩面具文化因子的构成元素,提炼其在形态基因、色彩基因、纹样基因和语义因子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寻找文化基因的传播方式和提取模式,构建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新模式。结论 将赣傩面具文化因子与文创产品设计结合,既突出了赣傩面具文创产品的独特性,也提升了其文化附加值,更彰显了赣傩面具文化传承的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宏儒  郑林禄 《包装工程》2021,42(24):321-326, 332
目的 畲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依靠本民族的服饰纹样、日常用品的图形符号、民俗民歌等方式来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很多畲族元素符号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探究畲族元素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既是对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与新时代接轨,促进现代文创产业的发展。方法 通过对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梳理,运用元素重构、图案再生等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对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内部解读和重组,并将其应用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 通过对畲族元素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深入挖掘和梳理,借助相关美学理论和现代艺术设计手法,将畲族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提出畲族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策略与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陆泉 《包装工程》2018,39(10):101-105
目的从民俗信仰的文化特征研究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从民俗信仰的文化意识形态性与文创产品载体的复杂性、民俗信仰文化对文创产品的功能落位、民俗信仰文化与设计创新的价值导向3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和创新设计方法。结论基于民俗信仰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是建立在自我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创新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本土文化的价值理念、提升视觉语言的独创表达,推动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为民俗信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闫占军  张书然 《包装工程》2022,43(6):269-271, 341
目的 探索新时期民间艺术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交融与创新实践。方法 民间艺术是我国劳动者长期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的元素符号、文化内涵等都在当前的时代发展中延伸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对民间艺术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与文创产品融合中所呈现的巨大的商业价值,总结两者在互相借鉴与发展的道路上所展现出的现实状况,尤其对不良的发展势头进行重点关注,总结基础性的民间艺术元素与现代发展趋势的结合路径,并就两者的融合与发展进行详细地解析与论述。结论 民间艺术资源的文化价值丰富,其与文创产品的融合是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既可以促进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又能够让民间艺术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物质文化遗产明代法海寺壁画中的图案与色彩为原始素材,研究以文化遗产内容为设计对象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旨在形成特定文化遗产向产品设计转换的方式探索。方法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应用方向的主题性构建与分化,对原始图案与色彩的转换设计,分析研究壁画这种特定文化遗产的绘画特征(如应物象形的图案类型、随类赋彩的色彩特征等)向文创产品的创新转换中的方式、方法变化。结果结合设计案例,分析研究了壁画图案、色彩的主题构建可能性与多元性应用,以期为此类文化遗产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建立实践样本与方法积累。结论本研究对将中国文化遗产转化为创意产业及文创产品设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生产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