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石彭  易晓 《包装工程》2017,38(22):232-238
目的我国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室内空间发展呈复杂化、多层次化的趋势,对于乘客的寻路活动造成一定影响,立体导视图设计可以提高用户寻路活动的效率。方法以合肥南站枢纽北广场室内空间立体导视图设计实践为例,结合视觉传达及信息认知设计理论,从立体导视图设计的信息层级、空间形态、色彩、垂直交通设施、环境设置等方面,探讨其设计策略。结论立体导视图具备其他导视标识无法比拟的优势,能以更加直观化、形象化、整体化的方式,帮助乘客进行空间认知和定位,帮助乘客快速进行路线选择规划并提高寻路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传感器与机器学习算法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年用户在地铁站内的寻路行为特征进行研究,进而为提高地铁站内导视系统的通用化设计水平提供数量化与科学化决策支持。方法应用Zig Bee人体智能传感器模块,以异地访京和本地老年人为被试进行了高频度追踪数据采集试验,分析其在地铁站内的寻路行为与差异。结果构建了基于Zig Bee智能模块的行为观测研究方法。结论为老年人提供快捷且直观的导视信息,能够节约寻路过程中所消耗的脑力与体力,提高寻路体验兼顾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逐渐形成一个老年人、外国人和正常人群融合一体的共生社会系统,借助科技手段,使导视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老年人感官相对应的知觉经验,引导正确的寻路行为。方法构建可预测未来趋势的模型研究,该模型由确立问题领域、焦点小组、PEST卡片制作与分析、聚类分析、用户体验地图构建、评价的步骤组成,探讨了老年个人专属导视系统的服务设计思路。结果基于现有地铁的数字化设施进行改造,通过硬件面做到定点投放,产生热点交互并提供自适应功能,构建交互式数字导视系统的设计假设。结论为老年人提供快捷且直观的导视信息,能够节约寻路过程中所消耗的脑力与体力,针对"未备先老"的地铁导视系统现状,具有现实指导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丁楠  赵青青  全利  王玖 《包装工程》2024,(10):450-459, 468
目的 本文以重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研究背景,满足各类人群高铁出行的适宜性与多样性需求,升级城市形象展示窗口。深入剖析高铁站点导视系统在换乘枢纽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紧密关注城市智慧交通导视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最新动态,致力于解决用户在换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视觉困扰和引导不足等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方法 对城市高铁站轨道换乘导视系统的设计要点和布设方法进行举证研究,重点就城市智慧出行、数字导视系统进行分析,结合对乘客空间寻路、安全感、舒适感等心理需求的调研,总结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导视系统的设计思路。综合考虑色彩及应用、字号及对比度、字体及视觉度、布设逻辑与信息分级,把控导视系统的视觉度、布设尺度、色彩材质、技术工艺。结合我国高铁站轨道换乘导视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重庆西站换乘导视系统的优化设计策略。结论 在尊重空间动向、用户体验、视觉流程的基础上,以智慧交通导视系统为研究对象,充分探寻高铁站点轨道换乘导视系统的高效性、便捷性,旨在提升枢纽的建设水平、运行效率,以及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  相似文献   

5.
万千个 《包装工程》2018,39(4):43-48
目的探究交互媒介如何运用于空间导视中,为导视设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以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元律"为依据,结合当下空间导视中的交互媒介手段,包括万维网、信息亭、手机APP、QR二维码、AR增强现实、空间投影等方式,分析交互媒介对于空间导视所产生的影响。结论交互媒介将提升空间导视中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回归最初寻路的行为逻辑,使得导视媒介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交互媒介在空间导视系统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刘欣童  廖晨阳  陈岚  陈一 《包装工程》2021,42(6):258-264
目的 导视系统作为综合公园中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游客的寻路行为提供指示的作用.通过对传统非智能导视系统进行研究,探讨影响导视系统布局合理性的设计因素,寻求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程度,使公园中的导视系统在布局的设计上更加科学合理.方法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导视系统的布局设计产生影响的因子,如位置设置点、视觉感知度和需求量等,构建层级指标并对其两两进行重要度评价,得出各因子权重值排序,判断出各因子对导视系统的布局设计影响的重要度次序.结论 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最重的的几个因子为危险区域附近、环境差异度、节点量和摆放模式有序性与安全性,因此,在导视系统布局设计时,基于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应着重考虑以上5个因子,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王雪皎 《包装工程》2021,42(12):197-201, 231
目的 以认知地图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墨西哥城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个案研究,提出地铁空间导视系统设计方法.方法 分别从墨西哥城地铁路线图设计、导视系统节点与道路设计、地面景观标志物引入站点标志3个方面,分析地铁寻路者的认知识别心理规律.结论 地铁路线图设计应当与认知地图相契合,呈现出高度简化与概括的地铁路线方位信息的可视化特点.地铁导视系统设计的关键是节点选择及其信息分级设计,节点"由点及线"串连起了各个地铁通道,与标志物一起形成了完整的认知地图.墨西哥城地铁导视系统的显著特色是将地面景观标志物引入地下站点标志,变成了认知地图的记忆节点、判断方向和距离的参照点,创造性地解决了地铁空间寻路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赵晓利  王金军 《包装工程》2019,40(10):88-93
目的通过分析以用户为中心的东京地铁导视系统设计案例,探讨地铁导视设计中关注用户体验的必要性,并推导地铁导视系统的设计规律。方法对东京地铁的历史背景及其导视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根据研究方向,选择个别地铁站的导视系统开展重点分析,梳理设计脉络并研究其设计方法。将东京地铁导视设计的现状、演变进程和设计手法与用户体验相关理论结合,进行交叉研究。结论以用户体验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地铁导视系统设计能够改善设计的质量。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关注用户行为、认知规律及心理需求,通过基于行为逻辑的信息架构为用户提供连续不断的信息流,并依据人机工程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呈现信息的方式进行设计,营造地铁站的独特魅力,建立用户与城市及空间的情感联结。  相似文献   

9.
方华 《包装世界》2016,(3):104-107
在体量庞大、结构复杂、空间变化小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中,导视系统是帮助旅客分辨方向,快速寻路通行的重要媒介。但目前枢纽导视系统设计存在信息传达不到位,审美性不足,舒适度欠佳,样式刻板而缺乏统一性,千篇一律而缺少人文特色等问题。需要从人的需求、环境的特点,以及人环交互出发,对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导视系统的视觉元素、形式载体、空间规划等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梁祗豪  邓广  陈玉昆  晏益力 《包装工程》2023,44(8):208-215, 224
目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几乎全面开放后,感染者以居家隔离治疗为主,为了有效缓解感染者传染其他家庭成员的问题,通过设置隔离过渡空间的设计策略来达到既不影响家庭成员正常生活,又能有效防疫的效果。方法 提出将室内功能房进行防疫分区设计,以卧室作为独立的隔离单元,在单元入口增设过渡区域,从装配式理念的角度出发,设置可方便安装拆卸的隔离过渡空间部品,将部品融入智能防疫消毒系统,减少家庭成员直接接触率。结论 过渡空间部品设置固定件与可调件,固定件为骨架,起支撑作用,与防护膜形成封闭空间。可调件为柔性防护膜,具有可调性,可以很好地将部品与房间洞口主体相连接,加强隔离房与户内其他生活空间的隔绝效果。为后疫情时代2.0的居家防疫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计鉴洋  王征 《包装工程》2023,44(12):264-272
目的 为进一步化解当前疫情防控中人们易于产生的焦虑情绪及遏制谣言传播,进行面向疫情防控科普宣传的交互装置设计,以此增强防疫科普的多维度体验感和情感交互性,提高受众学习的内驱力和对疫情防控的正向关注。方法 以“装置”为表达媒介作为防疫科普宣传的重要手段,探索了影像装置艺术与科普教育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在触控交互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实现了“病.口”为题的新冠疫情防控科普装置设计探索,据此开展了疫情防控科普教育影像的交互展示。结论 建立了防疫科普影像装置系统,为大众开展防疫科学教育提供交互式学习手段,使受众感受到防疫科普宣传的新颖性,构建起防疫、科普、艺术的有机联系,为宣传防疫知识和开展防疫科普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工程(英文)》2021,7(7):908-913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andemic increased the burden on many healthcare systems and in the process, exposed the need for medical resources and physical space. While few studies discussed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physical space so far.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to summarize experiences related to facilities used for centralized isolation for medical observation and treatment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confirmed cases, suspected cases, and close contacts. In China, three types of facilities for centralized isolation (Fangcang shelter hospitals, refitted non-designated hospitals, and quarantine hotels) underwent retrofitting for the treatment and isolation of confirmed and suspected cases. These facilities mitigated the immediate high demand for space. Moreover, in order to minimize infection risks in these facilities, regulators an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mplemented new designs,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to minimize infection risk.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could refer to China's experience in optimally allocating social resources i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As a conclusion, government should allocate social resources and construct centralized isolation and quarantine facilities for an emergency response, health authorities should issue regulations for centralized isolation facilities and pay strict attention to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these facilities, a multidisciplinary administration team is required to support the daily operation of a centralized isolation facility, in-depth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the centralized isolation policy are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13.
基于儿童群体特征需求的导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洁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18,39(24):65-69
目的 研究儿童公共空间内满足儿童生活需求的导视交互设计。方法 通过对城市儿童公共空间的观察、访谈和实际生存体验,分析儿童的生理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探索儿童生活需求,对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交互设计进行有效分析。结论 儿童是不可忽视的行动主体,通过对公共空间内儿童导视系统设计的深入研究与分析,用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式体现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让儿童通过导视系统设计关注自我、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4.
鄢莉 《湖南包装》2020,(2):7-10
面对新型肺炎来袭,社区作为社会构成最基本单元肩负着重要使命,通过洞察社区防疫需求,凝练和归纳出"共创型"的社区防疫互助服务系统设计策略--"医疗救助+实时信息+资源共享+空间管理",为我国在社会治理层面上进行疫情防控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5.
In the event of an influenza pandemic, the most probable way in which the virus would be introduced to an isolated geographical area is by an infected traveller. We use a mathematical model, structured on the location at which infection occurs and based on published parameters for influenza, to describe an epidemic in a community of one million people. The model is then modified to reflect a variety of control strategies based on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targeted antiviral treatment and antiviral prophylaxis and home quarantin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ategies is compar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nly single strategy that would be successful in preventing an epidemic (with R0=2.0) is targeted antiviral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and that closing schools combined with either closing work places or home quarantine would only prevent such an epidemic if these strategies were combined with a modest level of antiviral coverage.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仍在继续,人类与病毒的对抗尚未停歇。防护工作是抗击疫情的第一防线,防疫用品则是战“疫”中披荆斩棘的铠甲。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如何帮助人们做好防护工作?便捷有效的个人防疫用品是关键。本文针对疫情爆发期间暴露的防疫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应用设计思维与方法,提出针对个人防疫产品设计的解决方案。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为个人疫情预防产品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提高防疫效率,确保民众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张云帆  张婉玉 《包装工程》2023,44(10):289-296
目的 在老龄化社会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针对社区设施建设提出一种模块化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医养结合设施服务设计。方法 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以浙江省温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调研走访,将社区医养设施划分为医疗模块、养老模块、防疫模块,并通过确定服务对象、选择服务内容、划分社区生活圈层级构建社区医养设施体系,为不同社区提供适合的医养结合设施设计方案。结果 以温州市锦园社区为例,提出了具体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医养结合设施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打分,结果显示所构建的设计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结论 社区生活圈与医养设施的模块化设计模式,针对不同社区的医养需求,可以选择相应的医养模块单元进行组合配对,有利于提高社区医养结合设施规划的效率、社区医养服务能力和基层防疫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雪皎 《包装工程》2018,39(14):44-48
目的研究导视系统中的绿色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方法提出导视系统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并从自然材料、废弃物回收、减量化3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导视系统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实现的主要方法与途径。结论导视系统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设计构建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体现了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回归,以及设计对至善和人类总体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强化疫情防控工作,针对物流冷链行业包裹消毒链工作效率缓慢的问题,对消毒设备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冷链消毒设备操作时的人机舒适性和工作效率。方法 基于人机工程学理论,对现有物流冷链消毒设备原理与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对消毒设备的功能布局和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利用Jack虚拟仿真软件对改进前、后的冷链消毒设备进行对比,并进行人机工程仿真验证及评价。结果 通过仿真验证得出,改进后的消毒设备方案增强了人体在不同工作流程中的舒适度,有效改善了操作人员长期工作时的身体疲劳,并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结论 冷链消毒设备的改进设计使消毒人员与机器之间形成和谐有效的人机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消毒设备创新设计提供参考,为疫情防控期间冷链行业的防疫工作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