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了碳(由0.066%增至0.13%),锰(由2.01%增至3.01%)含量对MnSi双相钢960℃奥氏体化后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的增高明显推迟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当锰含量增至3.01%时,在10℃/min慢速冷却条件下均不发生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  相似文献   

2.
高纯净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转变与组织细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实验室制备的高纯净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和成分相近的工业钢X60作了比较,高纯金钢的O,S,P和H杂质总和小于0.0061%(质量分数),S,P含量各比工业钢试样低一个数量级,研究表明:高纯净度降低钢在连续冷却转变时α相的非均匀形核率,导致纯净钢的贝多体转变温度明显降低;添加硼使温度提高并延缓铁素体生成,有利于贝氏体和马氏体成生;在奥氏体区900℃的变形提高纯净钢的贝氏  相似文献   

3.
冶炼了具有不同La含量的纯净钢,测定了其在钢中的固溶量,分析了钢中夹杂物的类型和形态,进行了高温氧化性和耐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中La含量的增加,钢中La的固溶量也随之增加。La能使钢中的Al2O3、MnS夹杂转变为球状或椭球状的LaAlO3、La2O2S型夹杂物;加入适量的La也改善了纯净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耐蚀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碳(由0.066%增至0.13%),锰(由2.01%增至3.01%)含量对Mn-Si双相钢960℃奥氏体化后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的增高明显推迟铁素体、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当锰含量增至3.01%时,在10C/min慢速冷却条件下均不发生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膨胀仪测定了C-Mn-Al系TRIP钢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并运用Thermo-Calc软件,进行了C-Mn-Al系TRIP钢相变的理论计算。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其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结果表明,当冷速0.5℃/s时,组织由许多多边形先共析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和无碳化物贝氏体组成;冷速5℃/s时,组织为铁素体和贝氏体;冷速10℃/s时,开始出现马氏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6.
用Formast-F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27SiMn钢的临界点Ac1、Ac3和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27SiMn钢连续冷却过程中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显微硬度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差分膨胀仪、金相及透射电镜研究了675装甲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相变过程及产物。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在3℃/min-2000℃/min范围内,随冷速的增大,675装甲钢中发生的组织转变变化很大,相变产物依次蹦现粒状贝氏体(粒B)、上贝氏体(上B)、下贝氏体(下B)以及片状和板条混合马氏体(M)。此外,675装甲钢具有相当好的淬透性,临界淬火速度为25℃/min,Ms点为320℃。  相似文献   

8.
试验用HQ钢控轧及轧后的加速冷却试验表明,典型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冷却速度和终冷等冷却工艺参数钢材的钢组织性能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各参数的合理组合,在提高强度的同时又提高韧性。  相似文献   

9.
对断裂过程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于新的断参数的引入,扩大了机械性能的信息提示范围,可以普遍采用的单一轴向拉伸试验来评价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合金的断裂抗力。本文介绍了退火态碳钢和锰钢的断裂曲线。试验研究了碳锰含量对机械性能中断裂及其各向异性的影响。对后者,作出了断裂应力和应变变化时的各向异性曲线图。比较了碳和锰对钢的断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与标准性能比较给出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新型贝氏体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钢奥氏体化后空冷状态下,组织为束状贝氏体及少量粒状贝氏体;抗拉强度为1380MPa,冲击韧度为99J/cm:,8=15.75%,ψ=58%,硬度为42.2HRC,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高碳非调质钢连续冷却时的珠光体型相变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3种不同含碳量(0.64%、0.70%、0.76%)的高碳非调质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发生珠江体型相变的规律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为了保证工件稳定、可靠地获得要求的珠江体型转变产物和力学性能,必须使冷却速度控制在1.0℃/s≤V8/5≤10℃/s范围。本文对影响珠光体产物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工件控制冷却的原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真空熔炼、吸铸和单辊甩带法制备了铸态、亚快速凝固和快速凝固状态下A1-5Fe和A1-5Fe-1.5La合金,探讨了冷却速度和稀土La对A1-5Fe合金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通过OM、TEM和XRD对合金组织和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却速度的提高使合金的组织得到进一步细化;添加1.5wt%La后,铸态合金中针状富铁相Al3Fe转变为花朵状,并使亚快速凝固Al-5Fe的基体发生变化。同时,在合金中出现了亚稳相Al6Fe和具有高熔点的Al11La3相。  相似文献   

13.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高硅及高铝QP钢的临界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并对比Al元素的加入对QP钢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对制定高硅及高铝QP钢的热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控冷热处理对普通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矿用支护型钢的强韧性,研制了型钢控冷热处理生产线并且研究了控冷对普通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控冷装置的运行参数(p/v值)可有效地控制普通碳钢的力学性能。Q235和Q275钢的屈服强度经控冷后提高50%以上而其伸长率(δ5)分别保持在20%和16%。分析了钢的控冷强化机制以及铁素体和魏氏组织铁素体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及其控锻控冷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发展现状,探讨了锻造温度、锻造变形量、变形速率及锻后冷却速度对非调质钢强韧化的影响,指出了旨在控制先共析铁素体组织参数和沉淀硬化效应的控锻控冷新技术。为稳定锻造用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性能,推动其规模化生产应用,开拓了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DTA、OM、SEM、TEM、EPMA以及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在添加α-Al晶粒细化剂Al-Ti-B中间合金和共晶Si变质剂Sr条件下,微合金化元素La对亚共晶Al-Si合金凝固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稀土La能进一步细化α-Al,变质共晶Si,显著提高合金的塑性。分析表明:微量La能降低α-Al晶核与TiB2的润湿角,减小α-Al的形核过冷度,促进α-Al的进一步细化;La能诱发交错孪晶的形成,增大共晶Si的孪晶密度,改变Si相的长大行为,进一步改变共晶Si的形貌。当La的添加量达到0.10%时,LaAlSi金属间化合物在凝固过程的共晶反应阶段形成,该化合物的形成将降低合金的塑性。  相似文献   

17.
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图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及预测软件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图的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预测CCT图的软件—Eagleye2003。在计算模型中综合考虑了CCT图的物理意义和几何特征,同时为了方便计算也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通过该软件可以根据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预测其连续冷却转变图,这对钢的合金设计及组织、性能预测都有很大帮助。实例证明该软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XER70S-6钢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和显微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机上,利用热膨胀法测定了XER70S-6钢在1030℃变形50%再快冷至880℃后的连续冷却相变曲线(CCT曲线),在Leica Q550光学显微镜下检测冷却后的组织。结果表明,奥氏体化的低碳钢低速冷却后的组织主要由粗大的铁索体和少量颗粒状珠光体组成;提高连续冷却速度,可以降低其相变开始温度并缩短相变持续时间,细化组织,并伴随着珠光体的逐渐消失及贝氏体、马氏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通过优化电炉出钢喷炭粉、调整脱氧制度、选择合适时机的钙处理、采用合理的调硫工艺和浇注前净搅拌操作等一系列措施,经超高功率电弧炉冶炼+炉外精炼+真空脱气+连铸工艺流程,批量生产出全氧含量不大于20×10-6、硫化物夹杂级别不大于2.0级的汽车用含硫齿轮钢,确定了含硫钢最佳的钙处理工艺,解决了连铸水口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