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宝生  高瑞民  刘淑萍 《油田化学》2002,19(3):233-236,292
中原桥口油田注水压力高 ,30 %以上注水井欠注。基于该砂岩油藏特性及开发状况 ,通过储层岩心流动、污染和解堵实验 ,发现注水压力升高的原因 ,一是模拟地层温度下 (95℃ )地层水和注入水产生夹带CaCO3 的CaSO4垢 ,垢沉积堵塞注水井近井地带 ,二是频繁的调剖、堵水作业封堵了高渗通道 ,油水井连通性变差 ,低渗透层也受到伤害 ,超细水泥 /膨润土污染后的低渗岩心伤害不易恢复 ;提出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下 :①注水初期对注水井进行粘土稳定处理 ,地层伤害后可注活性水改善渗透率 ,严格控制注水水质 (提出了包括表面和界面张力在内的 6条水质水性标准 ) ;②注水方式合理化 ,注水井井距以 2 5 0~ 30 0m为宜 ,注水压力 <35MPa ,注水强度≤ 4 .80m3 /m·d ;③高效螯合有机复合缓速酸解除岩心伤害的效果最好 ,盐酸和胶束酸略有效果 ,土酸有反效果 ;④用柴油携带的超细纳米活性聚硅粉在 1口井试用 ,增注降压效果很好 ,值得投入前期性试验  相似文献   

2.
李泉美 《试采技术》2001,22(3):52-54
对桥口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PCT系列地层综合处理剂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在桥口油田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速离心法测定的毛管压力数据,评价了注水处理剂中低渗透率地层的损害,另外,通过模拟现场注水条件做岩心流动驱油实验,评价了注水处理剂对水驱油能力的影响以及在驱油过程中岩心渗透率的变化,研究成果为更加全面地评价注水处理剂提供了较成熟的方法,也为在选择使用注水处理剂的同时保护油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点是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油井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都非常低。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受毛管力、贾敏效应等因素影响,注水井大多启动压差大,要求注水压力高,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其结果是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注水效果不理想。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整体提压运行成本费用高、效率低。通过采取单井装增压泵的高压注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注水量,促进油井见效增产,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店油田注水井防膨处理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店油田属于强水敏地层,注水开发的关键是防止储层发生粘土膨胀。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系列的粘土稳定剂进行粘土防膨和岩心流动实验,筛选出了适合张店油田注水井防膨处理的配方(2%JJA 2%NH4Cl)。使用该配方处理后的岩心,注水50PV后,渗透率保持率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速离心法测定的毛管压力数据,评价了注水处理剂对中低渗透率地层的损害。另外,通过模拟现场注水条件做岩心流动驱油实验,评价了注水处理剂对水驱油能力的影响以及在驱油过程中岩心渗透率的变化。研究成果为更加全面地评价注水处理剂提供了较成熟的方法,也为在选择使用注水处理剂的同时保护油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峰油田长8油区注水压力上升快这一实际情况,从储层特征、注水伤害机理室内试验和现场挤注解堵剂效果分析三方面研究了注水压力高的原因。研制出了pH值为7~8,具有防垢、稳定地层粘土及清垢的FH-01解堵剂,全区实验22口水井,注水压力平均下降0.8MPa,解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杏北油田注水系统受开发水量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注水泵额定运行压力较注水井网需求压力过高、注水泵供水能力不能实时动态匹配需求水量等问题,造成注水系统压力、水量供需不平衡,使系统能耗偏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注水系统管网优化、降压、单点调速技术改造等措施,泵水单耗从十二五初期的6.02 k Wh/m3下降到了目前的5.70 k Wh/m3以下,实现注水系统的提效降耗。同时,提出一些认识和建议,为今后注水系统优化运行和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面定量注水技术是针对油田注水压力波动与油田开发后期注水井点调整,原配水间设计注水能力不能满足现阶段油主水开发的需要而研制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以注水量不受注水压力波动影响为前提,克服了井下偏心配水器调配工作量大,调配难度大,单层配水量精度低等问题,实现了地面注水井串联和互不干扰注水的目的。现场测试数据表明,其注水量误差小于等于5%,能够满足油田注水开发的需要,降低了分注井投捞测试费用,因此,发展和应用地面定量注水工艺,对实现注水管线串联与地面分注,减少投转注工程项目的投资,确保油田均匀,稳定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注水井解堵增注效果,使注水井始终达到配注要求,研制了乳液型注水井解堵剂BRJ系列,实验室研究了该解堵剂的溶垢能力,提高渗透率性能,动态洗油效果以及对油管钢的腐蚀性能,介绍了BRJ-9604解堵剂在河南油田T437井和J7-145井的应用,现场试验结果表明,T437井和J7-145井处理后注水量大幅度增加,解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桥口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层间非均质性强,层间干扰十分严重,水驱动用差异大,I类储层见效水淹后,Ⅱ、Ⅲ类储层水驱动用程度差,剩余油潜力大。结合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实际,精细地质基础研究和工艺技术研究,应用采油井堵水、注水井高压分注、增注技术,调整注水和产液结构,实现了层间产量接替,油田开发由Ⅰ类层向Ⅱ、Ⅲ类层转移,有效地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桥口油田非均质严重 ,层间差异大 ,井况恶化等主要问题 ,注重对储层的基础研究 ,加强监测资料的综合解释及其应用 ,提高了油田开发水平 ,取得了桥口油田含水下降、产油量稳中有升的效果 ,注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动态调配 ,解决了层间和平面矛盾。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 ,从东濮凹陷桥口地区的地层、储层、粒度和岩石学等特征以及古水系、物源方向、古生态、古气候等方面对该区沉积环境及沉积相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测井相划分图版 ,在开发调整中以沉积微相图为基础 ,结合其它储层方面研究成果 ,提出该块综合调整措施 ,见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示踪剂监测技术及在桥口油田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油水分布关系复杂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对油藏进行精细地描述,以便了解主力油层水驱控制及动用状况、油藏物性的差异,弄清油井见水、来水方向.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注水产液结构,提高了Ⅱ、Ⅲ类薄差层动用程度,达到增储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桥口油田是目前中原油田深层气开发的重点区块之一,该地区由于油气层埋藏深,分布广,井底温度高,在固井过程中易发生油气窜槽,在高温条件下水泥石强度也会急聚衰退。针对桥口油田固井的特点,着重分析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的防气窜水泥体系,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通过1999年以来10口井的固井实际应用,达到了固井一次合格率100%,优质率70%的良好效果,固井技术在该地区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桥口油田是非均质性较强的断块油藏。通过开展以油藏精细描述为核心的剩余油分布与挖潜研究,并采用双靶定向井设计及钻采技术、找堵水技术等一系列控水稳油综合治理技术,使油田综合含水逐年下降,产油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桥口油田油藏描述的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桥口油田油藏描述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及研究思路,针对油田开发现状,重点开展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对比,断层精细解释,沉积微相大理石,地集层物性参数建模,储集层非均质研究和三维可视化地质属性建模等,提出了剩余油分布类型,研究成果经钻井验证效果良好,本油藏描述研究对提高油田采收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对桥口油田储层分析认为,过去压裂效果不理想主要是由储层中粘土矿物造成的污染和沉淀引起的。采取在正式压裂前进行酸预处理地层措施,用稀酸和螯合剂去溶解绿泥石和碳酸盐,再用粘土稳定剂防止高岭石运移和伊/蒙混层膨胀。酸、螯合剂和粘土稳定剂不能混在一起注入井内。通过这种压前预处理技术,压后效果显著,油气产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套管电阻率监测剩余油技术,对于多层砂岩、多套层系开发油藏,是一种很好的开发后期剩余油监测方法。针对二连油田低孔、低渗及低饱、低矿的情况,文中就该技术测井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测井解释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其优点及局限性,同时给其他兄弟油田应用提供可参考的实例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20.
密闭取心技术在塔中4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MQX194-115密闭取心工具及工艺技术在塔中4-7-19井的现场应用情况。该井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塔中4号构造,主要开采层位于石炭系CⅢ组。塔中4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采,含水量大,达到40ml/kg以上,岩心表面的极性增强,从而降低了密闭液对岩心表面的亲和力,影响密闭效果。井底压差过大,CⅢ组地层压力系数为1.05,钻井液密度为1.25g/cm3,井底压差为19kg/cm2。密闭取心一般要求压差控制在低于14kg/cm2。井底压差使钻井液对地层产生先期渗透性污染,特别是渗透率好的砂岩层,从而影响岩心的密闭率。该井在石炭系砂岩中密闭取心88.8m,收获率98.4%,密闭率88%,创造了塔中4油田高含水地层密闭取心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