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李大纲  于贺海 《包装工程》2003,24(4):171-174
文中讨论了包装教育培养体系对包装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级包装人才的必要性,分析了创新型包装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结构特点。提出了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理论体系。结合南京林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特点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陈世荣  纪卫东  王梅 《包装工程》2003,24(6):136-137
旧的实验教学体系,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文中就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思考,提出加强实验教学,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培养包装工程创新人才;有利于增强学校竞争力,符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贺鲜艳 《包装世界》2012,(2):59-60,63
我国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普通本科教育对包装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巨大需求,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包装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减轻社会对人才压力。本文从我国成人包装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了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在包装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性和趋同性,并提出了完善成人教育包装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包装技术人才的结构层次性与建立科学完善的培养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亚明 《包装工程》2002,23(6):122-123,131
论述了包装技术人才对包装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包装技术人才的结构层次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科学的包装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该文阐述了包装工业的特点、发展现状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包装工程专业教育,教学实践,简述了对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些问题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重点阐述我国包装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包装工程科学人才的现状,并对包装工程科学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计算,对包装工程科学人才供求矛盾进行分析。最后对包装工程科学人才的培养,以及高等包装工程教育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培养现代包装工程人才的初步改革实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如何培养现代包装人才的问题,结合世界银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改项目,讨论了包装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介绍了株洲工学院在现代包装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对包装工程教育的认识及其本科教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吕新广  王经武  陈金周 《包装工程》2002,23(6):117-119,121
在对高等工程教育本质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包装工程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郑州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的特点,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以多学科为基础的包装工程教育及人才培养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包装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对“以多学科为基础“的教育观点及多学科与跨学科的辩证关系进行讨论。在分析包装工程教育发展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同时,提出了包装工程教育“多学科类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观点,以期从教育学的角度开阔新视野,在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包装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军事物流技术发展对军用物资包装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剑芳  卢宝亮 《包装工程》2003,24(5):154-156
现代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知识军事已成为军事发展的重要特征,在现代军事物流技术中,防伪包装材料、野战防护包装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军事物资集装箱化,物资信息自动采集等,对军事物资包装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军事包装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是军事物流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知识军事时代的新型后勤保障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培养符合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需要长远规划的问题,因此测度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认证标准的响应契合程度是评价该模式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为了构建一套良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能够全面表达模糊性和随机性特征的云理论,确立了7级测度云标尺,根据云理论扩展标度的层次分析法为培养模式各要素指标分配了权重,构建了响应云的测度模型,通过计算响应云与标尺云的贴近度确定隶属等级,实现了“培养模式—认证标准”响应性的有效测度。最后,将该测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采用云理论构建了响应云的测度模型,实现了“培养模式—认证标准”响应性的评价,并客观表达了测度本身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含的要素中,“教育理念B2”和“培养过程B4”占据了60%以上的比重,高校只有在这两个要素上取得较好的分值,才能提高培养模式对通用标准的响应契合程度。为今后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制定契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包装工程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炬  王宝中 《包装学报》2013,5(2):89-92
在研究和分析国内高等工科院校应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以河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为例,探索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了GPP(goal process performance)推行方法,并结合工程教育实践改革,探讨了如何培养、强化包装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CDIO理念为包装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加强技术科学课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宝丰  张钦发  向红 《包装工程》2003,24(4):157-159
技术科学是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技术科学课程与工程教育质量直接有关。以现代包装工程专业为例,着重讨论技术科学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所起到的指导作用,并且说明加强技术科学课程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下展开CDIO工程教育模式,从而使工业设计专业训练与社会对设计师的能力需求相匹配,培养具有技术与艺术交叉背景的人才.在设计专业综合型课程中开展设计实务项目的设计全流程,串联多元化训练目标的教学内容,从而实施CDIO要素的培养方式.以石膏砌块大型生产设备的造型设计项目为案例,探讨在产品开发设计课程中实施项目制的CDIO工程教育的具体方法,找到适合于工业设计工程教育实践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包装工程专业的课程与教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我国包装工业的现状论及了加快培养高质量包装工程人才的必要性,讨论了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对在包装工程实验设施严重不足的现有条件下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科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包装工程专业人才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石华军 《包装学报》2011,3(2):83-86
包装行业需要的管理人才应具备前瞻性眼光、综合性知识、国际性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而中国包装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定位模糊,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同质化,无法满足行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教学与实际脱节,无法培养实用性人才;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单一,无法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应当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和创新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培养双师型师资,加强教材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多样化,使包装行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真正满足社会和行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为应对新的挑战培养食品专业新工科人才,进行食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方法 以渤海大学食品学院为例,阐述后疫情时代给高等工程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精准定位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新方向和新内涵,提出二级学院应主动应变,通过探索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搭建阶梯式实践平台,构建进阶式实践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以现代产业学院引领产教深度融合,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结果 该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结论 研究结果将能更新专业的建设思路、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培养造就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关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来构建和展开的,并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工科院校中举办法学专业,应该与现有的专业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与优势的专业特色与办学模式。这对于拓展专业发展空间,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广东工业大学的法学专业应该从环境、知识产权与信息网络三大类型的科技类法律专门人才的角度,去体现学校法律专门人才的特色与优势。要达到这一目标,应从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学制与生源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相似文献   

20.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整合物理、数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科技与临床应用的跨领域工程科学,培养能够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发展需要、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对生物医学产业发展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研究型、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符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对于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以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通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找出优化的研究生培养规律和教育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揭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方法,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