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边缘并非事物的结束,而是显 现事物的开端”。本文将相邻异质地 域(含地质、地貌等自然属性与用地 性质、权属等社会属性的区别)间的 交界处称为边缘区。从城镇间的分 隔带、自然生态单元与城市建设用地间的绿色交接带,到联结城市中各功能单元的街道.广场、建筑檐廊等,在地理区位上都属于边缘区。贯穿于城市各层级空间的边缘区将各种用地、空间、活动联为一体,形成有序的城市整体结构。边缘区因其特殊的地缘条件与生态特性,蕴藏着源于相邻地域间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异质地域间的交界处,由于生态因子的互补性会聚或地域属性…  相似文献   

2.
薛芃  许懋彦 《建筑师》2012,(5):36-43
就像社会的“另类”人群一样,城市中存在着一些由于历史原因而遗留的,与原有城市的空间肌理、建筑形态大相径庭的异质空间。这类异质空间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但必须通过合理而富于创造性的改造设计使之重新融入到新的城市结构体系中,才能获得重生,否则将难以避免地被新的秩序所替代而最终走向消亡。本文以德国达豪集中营纪念地为例,详细分析了其设计对原有空间逻辑的延续与改造,引发了对利用异质空间营造城市纪念性空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博士文摘     
《新建筑》2001,(3)
学位论文:   “边缘效应”--一个广阔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生态视域作者:邢忠导师:黄光宇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学位授予单位:   重庆建筑大学   “边缘并非事物的结束,而是显现事物的开端”.本文将相邻异质地域(含地质、地貌等自然属性与用地性质、权属等社会属性的区别)司的交界处称为边缘区.从城镇间的分隔带、自然生态单元与城市建设用   地间的绿色交接带,到联结城市中各功能单元的街道、广场、建筑檐廊等,在地理区位上都属于边缘区.贯穿于城市各层级空间的边缘区将各种用地、空间心活动联为一体,形成有序的城市整体结构.边缘区因其特殊的地缘条件与生态特性,蕴藏着源于相邻地域间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异质地域间的交界处,由于生态因子的互补性会聚或地域属性的非线性相干协同作用,产生超越各地域组分的边缘地带单独功能叠加之和的增殖生态效益,赋予边缘区、相邻腹地、乃至整个区域综合   生态效益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高校边缘空间是大学与城市之间物质信息交互的载体,承担了高校与城市异质空间资源共享的功能。目前边缘逐渐成为城市与校园间的消极地带。该文基于此类问题,根据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引入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与环境情绪反应概念,将个人、行为、环境三个基本要素与具体边缘空间相结合,对三类边缘空间从置点、成线、达面进行综合优化,为高校边缘空间更新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边界空间相关理论出发,研究开放式校园边界设计,提出从校园核心空间布局、永续发展经营理念、校内外异质空间功能需求的角度,增加边缘空间层次与尺度,从而提升校园在社区中的影响力,创造一体化都市品质。并以此为鉴,延伸至城市其他边缘空间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叶心成 《住宅科技》2022,(12):18-23
当前以数据驱动城市主义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大多遵循单一的控制论模式和算法优先原则,较少触及物质空间形式及场所精神,而面对数字资本加之于社会个体和集体身心之上的殖民式掠夺,传统城市理论和空间批判难以作出有力回应。文章以技术哲学研究和感官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回溯二十世纪建筑与城市空间先锋性实验及其所仰赖的多元异质的社会文化土壤,借助“感官接口”和“数据器官学”这两个具有批判性的概念和工具,来引导思考设计如何在自动化城市中植入具有逆熵潜能的多重空间和界面,并尝试突破当前智慧城市的单一叙事模式,探索具有新城市精神的设计改造范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匮乏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建筑边缘空间是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概念,建筑边缘空间的设计着眼于城市整体环境的创造,其对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本结合现象学理论与空间设计理论对建筑边缘空间的概念及其形成进行论述,通过对建筑边缘空间的特点、属性与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多角度地提出创造建筑边缘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边缘空间为交往空间中最重要的,最易发生交流、融合的空间类型,属于需求的最高层次。该文以城市生活街区的边缘空间为研究对象,以边缘空间景观单元为主要研究手法,以人的行为模式与空间需求为出发点,对生活街区边缘空间进行分类,分析了空间要素、空间尺度及使用者行为与空间类型的相互关系。综合考虑人的心理和使用需求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的倾向与特点,从而提供适宜尺度,要素丰富,功能复合的空间来满足行为的需求,积极寻求边缘空间带来的具有积极性与可交往性的空间环境的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9.
邢忠  应文  颜文涛  靳桥 《城市规划》2006,30(1):88-92
因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如生态、景观林地)或因特殊的地貌、地质属性而不适于建设用途(如湿地、河流、山体、地质灾害区等)的非建设用地.在客观上构成界定建设用地单元的边缘环境区,与建设单元之间蕴藏源于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然而,错误的认识往往使之成为建设障碍的代名词:大城市为了达到所谓的“连片发展”.将边缘环境区夷为平地.中小城市舍弃自身的地域环境特色,费力构筑着以建设单元地理中心为核心的内敛式城市空间格局,使建设单元的边缘环境区沦为污水横流与垃圾堆放的公害区,既没得到大城市的“气派”,自身的环境与特色也丧失殆尽……。如何在城市规划的土地使用核心环节.对城镇建设单元土地利用系统和穿插其问的边缘环境区进行生态整合.趋利避害,实现经济环节与生态保护建设、地域环境特色塑造等社会文化环节的生态整合,对城市规划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也发生着动态转化,产生了复杂、开放、流动且异质的网络城市。在此过程中由于一部分空间无法与城市发展相适应而被忽略,成为了城市遗余空间。"块茎"理念中的多元、异质和动态性的思想为遗余空间的更新提供了理论工具。通过引入城市空间、整合交通网络、构件图景碎片以及植入景观绿地的手法,我们可以从城市和场所的角度对遗余空间进行活化,在激活遗余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共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以往城市的边缘地区在区位上逐渐由边缘地带向城市中心地带转变,在功能和形态上都需要进行更新调整。然而受到现有土地利用、开发组织方式以及制度基础的交织影响,边缘区更新难以顺利实施,难以适应城市重构的需要。本文借鉴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城市空间重构下边缘区功能、空间演化特征和机制,并以常州市清潭片区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在转型阶段的发展诉求,为边缘区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声  金一 《建筑与文化》2013,(10):88-89
明确界定边缘区的空间范围及空间社会特征,是科学制定城市边缘区发展策略的前提。在综述前人已有边缘区地域范围划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要素分析的方法,将城市边缘区空间要素与社会要素相结合,构建综合的城市边缘区空间界定评价体系,并对杭州城市边缘区的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边缘区面临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问题,创造和谐共生的城市边缘区景园环境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了城市边缘区景园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边缘区景园创造的原则与方法,对整合城市边缘区聚居环境及其景园创造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嵘  陈洁萍 《中国园林》2022,38(4):68-73
中国国土空间发展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城市边缘区的绿色空间体系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过渡地带的自然资源要素,不仅承担着区域居民日常休闲的功能,还具有连续城乡生态系统、调控环境韧性能力等多重功能。以南京主城边缘带绿色空间景观系统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绿色空间系统进行评估。系统评价从个体、局部和整体3个空间尺度展开。个体对每个景观斑块的中心性进行计算得到整个系统的核心要素,局部考察景观系统的层级结构,整体则从系统完备性和结构稳定性出发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系统3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分析与评估,探索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华晨  张磊  鲍培培 《规划师》2003,19(12):115-118
过去,城市总体规划只站在有利于中心城市发展的角度去进行,往往急功近利,甚至以牺牲边缘区的利益来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造成边缘区空间结构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好边缘区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根据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边缘区自身的概念性或总体规划;从整个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解决好城市的发展需求;对于边缘区的开发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小范围、高效率地开发,做到规划一片,建设一片,收益一片。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承照  徐杰 《中国园林》2005,21(5):35-38
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可分为原野型、原野人居型、乡村型、城缘型和城市型5种类型,边缘地带具有边缘生态、边缘景观、边缘经济、边缘社会、边缘管理等共同特征,在保护与发展一系列的矛盾中,边缘地带与核心区的矛盾性质不同,必须采取不同的控制和管理策略,实行分区管理是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必然选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是边缘地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控制好边缘地带,才能保护好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7.
中外城市边缘区相关概念辨析与学科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边缘区不仅是城市空间和文明扩张的承载地,也是城市与外部区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集散地。目前,城市边缘区已成为城市空间中变化量最大、变化最迅速、最敏感的地带,城市边缘区土地、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本文通过对近20年国际国内权威期刊的文献分析,梳理了中外边缘区相关理论和学科发展趋势,对“城市边缘区”、“城乡结合部”、“郊区”等概念进行了辨析,以廓清目前学术边界的混乱;并比较了中外城市边缘区理论研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Urban fringe area is the most important space for city development. It includes several complicated elements, such as population, space, an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local population attributes in the city fringe area combined with people’s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in time and space, this article reclassifies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ility layout and housing, employment, and commuter transportation.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Qiaobei District of the urban fringe area in Nanjing and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we discuss the impact factor on the choice of housing, urban services, and the tolerance of commuting time. Our findings indicate mutual promoting and restricting connections among living, employment, and services. Workers’ living situation determines their daily behavior, such as dining, shopping, and entertainment. Furthermore,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residents’ choices with regard to places to live and develop their career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eferences of residents towards green areas and, in particular, for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s in Vantaa City, southern Finland. The study area includes three growing suburbs and farming land immediately adjacent to the city centr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new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fringe area, combined with a simultaneous build-up of the road network, resulted in fragmentation and increased land use diversity. We found that the farming land at the fringe of the city had a greater recreational role than its basic function linked to either food or fodder production. Visual mapping of pleasant places proved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traditional farms and that preserved nature areas were preferred more than constructed parks for residents living in the urban fringe. This suggests that an emphasis in careful urban land use policy might be placed more upon the maintenance of natural areas that remain unchanged.  相似文献   

20.
国外城市边缘区研究发展的回顾及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边缘区是指位于城市和9村交接地带、城市和9村功能互相交错的区域。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影响最集中的区域。国外已有的边缘区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内容从最初的定义边缘区、分析形成特征,发展到从城市区域出发,从经济、空间、功能等多角度分析边缘区的问题。从研究历程看,边缘区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内容从最初的空间状况认识开始,逐渐深入到讨论边缘区发展的规律、影响因素、动力机制以及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