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着重考察了在使用降烯烃催化剂GOR-Q和常规催化剂MLC-500时工艺条件对催化汽油烯烃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OR-Q催化剂具有明显降低催化汽油各类烯烃的效果。从碳数分布看,催化汽油中的烯烃主要集中在C5~C7之间。从类型看,单烯烃是催化汽油烯烃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中又以正构烯烃和单支链烯烃为主。降低催化汽油烯烃主要是通过小分子烯烃或单烯烃、正构烯烃、单支链烯烃的降低来实现。低温、低空速、高剂油比有利于降低催化汽油中单烯烃、正构烯烃、单支链烯烃和二烯烃含量,但为了减少辛烷值的损失,在降低催化汽油烯烃时首先应采用提高剂油比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戴逸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9,5(3):101-106
用ZSM-5高硅沸石制备了NOC 型叠合催化剂.此催化剂可在低压下,使炼厂含烯烃气体转化成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催化剂经改性处理,有利于C_2~=~C_4~=烯烃在较高反应温度(350~360℃)、较低反应压力(490~980kPa)下转化成汽油范围烃类(C_6~C_(10)).产物中芳烃含量小于1%,多支链烯烃含量小于用磷酸-硅藻土(PAD)催化剂所得产物中的含量,表明了ZSM-5沸石的择形性能.催化剂连续运转720h,丙烯转化率大于80%,总烯烃转化率大于69%,未稳定汽油收率为47~52%.与PAD 催化剂相比,其优点为反应压力低、烯烃转化率高、催化剂稳定性好,且可反复再生使用.具有良好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三种降低汽油烯烃含量裂化催化剂工业应用试验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两种进口催化剂A和B及一种国产催化剂0rhit-3600B的工业应用试验。标定结果表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的Orhit-3600B催化剂的重油转化能力强,液体收率高,辛烷值高。与进口催化剂相比,汽油收率提高2.65~3.14个百分点,辛烷值提高约1个单位,总液体收率提高3.52~4.53个百分点。三种催化剂的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能力相当,催化剂A、B和Orhit-3600B的汽油烯烃含量分别由使用常规裂化催化剂时的50%~55%降为38.8%,42.3%,38.5%。 相似文献
5.
6.
采用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HCN)中烯烃的结构、碳数及含量对汽油辛烷值的影响规律以及烯烃组分加氢性能对HCN辛烷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不同碳数烯烃的转化量相同时,碳数对HCN辛烷值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8>C7≈C9>C10;综合考虑烯烃含量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对烯烃加氢活性的研究表明,相同工艺条件下,随着烯烃碳数增大,烯烃的加氢饱和率降低,加氢难度增加,HCN 辛烷值的损失主要是由C8烯烃的加氢饱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催化裂化技术生产低烯烃高辛烷值汽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毛安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3,32(4):219-221
汽油新标准(GB17930—1999)要求汽油中烯烃含量≤35%(9),使作为车用汽油主要来源的催化裂化工艺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选择具有氢转移、异构化和芳构化能力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和优化工艺操作参数,在保证重油转化深度的前提下,促进氢转移、异构化和芳构化反应,能够在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4~6个百分点的同时,使汽油的辛烷值增加1~4个单位。 相似文献
8.
9.
10.
对金陵分公司2#RFCC装置粗汽油进提升管回炼。降低汽油烯烃情况进行分析,为装置生产清洁汽油提供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FCC操作条件对汽油族组成及辛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一种工业FCC催化剂在固定流化床上的评价 ,揭示了反应温度、剂油比和空速对汽油族组成及辛烷值影响的一些规律。研究发现 :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汽油中的总烷烃和异构烷烃含量下降 ,烯烃和芳烃含量上升 ;随着剂油比的增加 ,汽油中的总烷烃、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上升 ,烯烃含量下降 ;环烷烃、总烷烃、烯烃和芳烃的含量随着空速的变化出现相互交叉的现象 ;而汽油的辛烷值 (RON和MON)仅是转化率的函数 ,与达到同一转化率的操作条件无关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汽油中烯烃和芳烃对发动机沉积物和废气排放皆有不良的影响,指出为了维持马达法辛烷值,国外有些清洁汽油规格中允许较高的芳烃含量。认为最近一个阶段我国在满足Euro Ⅱ排放标准的前提下,生产90号无铅汽油时可采取高烯烃、低芳烃模式;然而在调制93号或更高标号无铅汽油时,烯烃含量应该减少,芳烃含量应该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
直馏汽油非临氢改质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摘要扬州石油化工厂20 kt/a直馏汽油非临氢改质装置的运行结果表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Gw-l型直馏汽油非临氢改质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高,单程运转周期大于70 d,再生后反应性能完全恢复。改质反应产品收率高,干气产率小于2%。产品品质好,改质后汽油RoN提高30个单位以上,烯烃质量分数小于2%,是汽油降烯烃的优质调合组分;副产液化气的烷烃体积分数达95%以上,可以作为车用液化气。该催化剂还可用于含ct烯烃原料的改质。为直馏汽油和c。馏分的升值利用及炼油厂汽油降烯烃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加氢焦化汽油芳构化改质提高辛烷值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介绍加氢焦化汽油芳构化改质提高辛烷值的工艺特点,在100mL等温固定床试验装置上,使用经特定金属改性的国产HZSM-5分子筛催化剂LAC-1考察原料油氮含量、反应温度和进料空速等对芳构化催化剂寿命和芳烃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氢焦化汽油芳构化改质可使汽油马达法辛烷值由41.4提高到81.4,收率为67.3%。 相似文献
19.
20.
多维气相色谱快速测定汽油中的烯烃、芳烃和苯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车用无铅汽油国家标准GB17930-1999中对烯烃,芳烃和苯含量提出的明确限值要求,以及现有标准方法和其它分析技术在分析汽油组成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汽油分析的发展趋势及我国汽油生产的工艺和汽油组成分布特点,提出了一套新的多维气相色谱技术测定汽油中烯烃。芳烃和苯含量的方法。并研制了新的烯烃捕集阱,可捕集汽油中高达70%的烯烃,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和使用寿命,提出的方法可以在12min内通过一次色谱进样实现汽油中烯烃总量,芳烃总量和苯含量的测定。试验结果与荧光指示剂吸附法(FIA,GB/T11132-1989)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分析速度和方法的再现性得到明显改善。试验成本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