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Ag基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复合电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电接触性能优越的复合电镀层,选用碳纳米管及碳纳米纤维作为增强相物质,在优化选择的镀液体系中,利用超声振荡辅助复合电镀制备Ag基碳纳米管及碳纳米纤维复合电镀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观察,证明碳纳米管及碳纳米纤维能够均匀分散到Ag基体中并实现良好结合,其中,Ag更在碳纳米管表面外延生长,形成了有效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常用碳及氧化铝增强铝及铝合金复合材料中常见纳米相 ,其中包括纤维本身结构的组元及反应产物中的新生纳米相。由于这些相的形成条件、形成区域不同 ,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常用碳及氧化铝增强铝及铝合金复合材料中常见纳米相,其中包括纤维本身结构的组元及反应产物中的新生纳米相。由于这些相的形成条件,形成区域不同,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陶巍  李鹏飞  王海山 《机电技术》2011,(2):85-87,90
静电纺丝法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有序排列的纳米纤维具有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但是静电纺丝法所制备的纳米纤维杂乱无章的无纺结构限制了静电纺丝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文章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目前制备有序纳米纤维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碳纳米管作为理想增强填料与聚合物进行复合,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成复合纳米纤维,有利于增强纳米纤维材料的各项性能,进一步开拓纳米纤维的应用范围.从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功能特性及应用领域三方面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静电纺丝制备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进行...  相似文献   

6.
离心纺丝方法生产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效率,应用前景广泛。但是,由于收集方式和成纱设备不成熟,纳米纤维多以无纺布形式的产品出现,极大地限制了采用离心纺丝方法生产纳米纤维纱线产品。基于离心纺丝方法的生产效率较高,设计了成纱设备,实现了纳米纤维的有序收集和自动化加捻,拓宽了纳米纤维产品的应用范围,对离心纺丝设备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纺氧化锌纳米纤维乙醇、丙酮气敏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静电纺丝技术制造微纳气体传感器的方法。采用PVP(Polyvinyl Pyrrolidone)/Zn(Ac)2和PEO(Polyoxyethylene )/Zn(Ac)2两种混合溶液作为原料,通过电纺喷射获得了复合前驱体纳米纤维;在空气中加热至500℃去除聚合物,并使Zn(Ac)2受热分解、氧化获得ZnO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术(XRD)对ZnO纳米纤维进行成分表征;最后实验检测了ZnO纳米纤维气敏传感器对乙醇和丙酮气体的传感特性。结果显示:以PVP/Zn(Ac)2、PEO/Zn(Ac)2复合纳米纤维为前驱体制得的ZnO纳米纤维平均直径分别为308 nm、184 nm;这种纳米纤维经加热氧化可获得高纯度ZnO纳米纤维;在室温条件ZnO纳米纤维气敏传感器对目标气体传感响应时间小于1 s,其传感灵敏值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另外,以PEO/Zn(Ac)2为前驱体制得的ZnO纳米纤维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具有较高的传感灵敏值,对于乙醇、丙酮两种目标气体的最高灵敏值分别为215.69和118.13。得到的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技术的引入为半导体微纳气敏传感器的集成制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区别于静电纺丝的新型制备纳米纤维方法的高速离心纺,它具有无高压、产量高、机构简单等优点,目前处于研究起步阶段.采用尼龙6(Nylon 6)溶液,研究高速离心纺制备纳米纤维时工艺参数、转子几何参数与转子转速等因素影响纳米纤维的直径、形貌的作用规律.研究成果能够更好指导高速离心纺制备有序纳米纤维理论研究,随着高速离心纺制备纳米纤维技术研究成熟,它在商业中的应用将逐渐实用化、普及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近十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球磨法、水热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以及硅/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对复合材料比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热分析技术是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变化等关系的一种方法技术手段,能够准确、快速的测量物质的变化,在纳米碳材料表征中有重要的应用。本文将简要阐述热分析及其联用技术在纳米碳材料表征方面的应用进展和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它们为纳米碳材料的耐氧化性、热稳定性、表面氧化度、不同形态碳含量、热分解机理等分析的探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研究途径,同时结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工作对热分析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述,最后对热分析及其联用技术在纳米碳材料表征中的应用做了重要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袁健  沈文君 《机电工程》2012,29(10):1179-1182
为解决催化裂化装置中的许多构件因为催化剂颗粒长期不断冲击而导致失效等的问题,将有限元法应用到其模拟仿真中,分析了单颗催化剂颗粒参数(角度、速度、材料)对不同壁面材料的撞击而造成壁面磨损的影响,建立了催化剂颗粒撞击壁面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催化剂颗粒以不同的速度、撞击角度,以及不同的催化剂颗粒的材料撞击不同材料的壁面对壁面造成的影响,并分析了催化剂颗粒变形对壁面磨损的影响,根据计算的结果,对催化剂颗粒参数进行了优化控制,提出了减少催化剂颗粒变形和构件磨损的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催化裂化装置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催化裂化过程中催化剂颗粒大量跑损的问题,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建立了单颗催化剂颗粒撞击壁面的有限元模型,并运用Abaqus作为前处理器。催化剂颗粒是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在有限元模型中选取了相应的材料本构模型,模拟了不同参数(撞击形态、入射速度、入射角度)的催化剂颗粒撞击壁面的过程,建立了催化剂颗粒的质量损失与催化剂颗粒参数间的关系,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优化了催化剂颗粒的参数,提出了减少催化剂跑损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撞击过程中的不同催化剂颗粒参数对催化剂的磨损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催化剂颗粒的磨损量随着入射速度和入射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催化剂颗粒以45°的形态撞击壁面时,磨损量最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玻碳电极和粉末微电极测试甲醇在Pt-Ru/C催化剂上的循环伏安曲线。比较玻碳电极和粉末微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并测定甲醇在Pt-Ru/C催化剂上电催化氧化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用玻碳电极和粉末微电极测试的甲醇在Pt-Ru/C催化剂上循环伏安曲线特性相同,测试计算的甲醇反应动力学参数相同,扩散系数几乎相同,两种电极都能较准确的测试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粉末微电极上浓差极化较小,当进行低速循环伏安扫描时,可以忽略浓差极化,电极过程只存在电化学极化。在玻碳电极上,使用Nafion膜不影响甲醇的扩散,催化剂的用量可以准确控制,能够精确计算催化剂的利用率。玻碳电极和粉末微电极各有特点,测试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时可以根据实验要求选用。  相似文献   

14.
RN型加氢催化剂在石油化工领域有广泛应用,金属杂质含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本文建立了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方法测定RN型加氢催化剂中Ca、Cu、Fe、Mg、Ti、Mn、K、Zn和Na金属杂质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的测定范围在100mg/kg~10000mg/kg,加标回收率为90%~105%,相对标准偏差在10%以内。该方法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可靠,已应用于RN型加氢催化剂的日常分析中,精密度可满足对样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聚偏氟乙烯树脂新工艺开发”中的偏氟乙烯单体制备部分。实验结果表明:甲基氯仿法制备偏氟乙烯具有工艺流程短,工艺设备放大容易,工业自动化程序高,亥经剂易处理,偏氟乙烯纯度高等优点,技术指标达到了合同要求。此项目为化工部“八五”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6.
对山梨醇用雷尼镍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催化原理找出了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方法,经催化剂活性检测及实际表明效果较好,值得有关厂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石油催化裂化中催化剂颗粒气体动力学难以进行实验的问题,采用基于大涡数值模拟(LES)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DNS法的超大计算量和RANS法的通用性小的缺点,对流场湍流有较高的仿真精度.利用工程常见的直管作为仿真对象,采用PFC-CCFD软件,对催化剂颗粒的运动和力学特征,气场的运动进行研究.分析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鉴定氢气还原的气相醛加氢催化剂中晶体物相并应用Scherrer法定量测定铜的晶粒尺寸。其晶体物相鉴定结果为:石墨、氧化锌、铜。采用化学计量学峰形拟合的方法计算铜(111)晶面晶粒尺寸约为10.3 nm,测定数据能够满足气相醛加氢催化剂研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邹无有  杜纯  艾建平  单斌 《中国机械工程》2022,33(23):2833-2843
周期性点阵结构的多孔陶瓷采用增材制造可有效解决传统粉末催化剂可回收性差和块状催化剂催化效率低的问题。由于结构特征参数与应用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周期性点阵结构的精确与快速设计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该挑战,构建了一套用于多孔陶瓷的仿真模型,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精细多孔结构的TiO2陶瓷样件,并通过实验实现了对仿真模型的验证和修正。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优化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了结构构成要素对性能的影响机制,选取角度a=153.4°、b=90°、c=45°作为最优参数设计了一种新型周期性点阵结构并进行了优化。对比结果显示,优化设计后的多孔结构的压降减小了57.2%,表面积增大了25.3%。该工作为扩展多孔陶瓷在催化剂载体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催化剂氮含量的化学发光方法。该方法用重油标准样品建立校正曲线,通过在被测催化剂样品中加入适量的与重油标样基质相似的空白白油,以缩小催化剂样品与标样间的基质差别,达到了提高测定结果准确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