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工业经济相比较,知识经济有许多根本的变化: 第一,动力不一样:工业经济的推动力量,是蒸汽机技术和电气技术;知识经济的推动力量,是电子和信息革命。 人类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推动力量,是蒸汽机技术和电气技术。蒸汽机技术革命导致出现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了手  相似文献   

2.
黄海波 《电器评介》2013,(20):28-28
电气自动化技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科技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探讨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任栩蝶  陈语 《电器评介》2014,(4):131-131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渗透在社会的每个领域,成为各行各业前进发展的主动力。在信息、科技的刺激下,数字化社会到来,知识经济初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逐渐呈现出稳定、蓬勃发展的态势,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技术工程中的作用逐渐显现。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现代化技术力量仍然薄弱,仍有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究电子工程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电气自动化是综合了电气工程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使管理方便、全面,生产科学,合理,并且生产的精度有很大的提高。文章对电气自动化的概念进行理解和分析,介绍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状况和重要性,以及论述了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各个环节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雕琢青春,一个亭亭玉立的20岁的《电气时代》全新地展现在您的眼前。 20年弹指一挥间,而今迈步谱新篇。谱新篇,独上云天,极目风光皆凸现。 新世纪的《电气时代》以人、企业为新视点,同时拓宽技术、产品的报道面,秉承应用为王、创新为本的时代特色,在推广实用技术的基础上、追踪前沿高技术,重视IT技术在ET行业的应用,倡导科技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把握知识经济和时代电气的脉搏。 2001年的《电气时代》主打栏目包括: 编读往来:真诚互动,沟通无限 ET人物、电电业界:研究成功、解析经营  相似文献   

6.
《长岭技术》2000,(2):45-49
本文对雷达防撞技术的发展概况作了简介,比较了国内外的现状,并针对中国机载雷达与雷达防撞技术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和看法。为实现我国国防现代化,增强我空军的实力、发展机载雷达和完善雷达的空对地防撞功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雷达防撞技术来解决民航飞机避开空中障碍物、解决水陆交通工具(车、船)行驶中避开障碍物的问题是21世纪进程中应该办到的。在知识经济时代,把高新技术引入军事航空和民用现代化交通事业中,研制出具有先进性、适用性、低成本的防撞电子设备是我们科技人员努力的方向和责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罗升企业电气产品中具有强大网络功能的BEIJER人机界面,与可灵活搭配使用的丰炜PLC共同组成的控制系统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情况,用工业自动化技术为养殖业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2013年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的自动化展馆,我们再一次看到一袭绿色装束席卷众人眼球的德国威琅电气展台。作为一家具有百年德国工业口碑的电气连接技术企业,成琅电气带着其先进的产品技术与整体行业解决方案,一展致力于绿色环保工业的风采与实力。而带领德国威琅在中国市场冲锋陷阵的刘伟先生.他是如何向我们展示威琅电气在绿色工业市场竞争的实力与智谋呢?  相似文献   

9.
川开电气有限公司(简称川开电气),是川开集团的核心企业,原机械部,电力部定点生产许可企业。与现代中国电气行业热火朝天的多元化经济实体不同的是,川开电气自1980年建厂以来,专注于输配电领域电气成套设备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安装及技术咨询服务,并且在业界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这次“走进工厂”西南之行,让我们有机会与川开电气亲密接触,川开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袁会云(简称袁总)先生对公司生产制造情况及发展规划的介绍,使我们对川开电气的生产组织结构及发展思路有了新的认识,而对高压、中低压,机加工及涂装生产车间的参观,更加深了川开电气做为专业的制造者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低压电器》2009,(10):5-5
《低压电器》现代建筑电气篇面向21世纪新知识经济时代,以3c(Computer,Control & Communication)技术融合为基础,以智能建筑为先导,及时、全面地报导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信息,全力为建筑电气研究、设计、制造、使用、销售和管理等领域打造一个技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1.
戴绍基  张继涛 《电气时代》1998,(2):21-21,20
电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化的大型建筑不能没有电灯、电话、电视及电脑等。“建筑电气”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正在发展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有效地改善了现代高层建筑的功能。如果说,“建筑”是人为地限定空间和环境,则“建筑电气”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  相似文献   

12.
智能建筑已成为当前国际和国内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建筑技术也将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国际的发展潮流,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智能建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普及智能建筑电气知识,对智能建筑当前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技术热点进行探讨和交流,本编辑部和上海市电气工程设计研究会合作共同开辟《智能建筑电气讲座》专栏,由上海市电气设计研究会主持并邀请资深专家撰稿。本专栏也是一个技术论坛,我们热忱欢迎从事智能建筑的有关设计、施工、监理、验收、测试、评价、产品供应、系统集成以及业主和管理部门踊跃投稿,参与讨论和交流,以进一步促进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电力技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一文是郑健超院士为《人民日报》的《院士园地》栏目而撰著的,曾发表于1998年5月7曰的《人民日报》上。文章由《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吴美潮编审向我刊推荐。我们认为这是一篇深入浅出、高瞻远瞩的好文章,现已征得作者同意,将它作为我们“知识经济与中国现代化”为主题的系列报道之一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伊敏发电厂电气倒闸操作防误专家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由电气倒闸操作专家系统和电气倒闸防误闭锁系统组成,可对操作票实行规范化管理,防止误操作的发生,提高电气运行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还可进行人员的学习培训。文中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功能及软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系统运行容易出现谐波,对覆盖面极广的电网有较大的损害。应该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应用节能设计技术,确保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并有效消除谐波,为电网安全与稳定运行奠定良好基础。首先对电气自动化工程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电气自动化工程中节能设计技术要求,最后提出了节能设计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东北电力技术》2006,27(5):I0001-I0002
电气计量研究所之所以取得国内领先地位,除了具有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及先进可靠的标准设备外,还具有完善的技术保证体系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气计量研究所的飞速发展,是科技与管理完美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电气应用》2011,(9):54-55
《电气时代》杂志创刊于1981年,迄今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来,杂志以"用新电气化改变世界"为使命.关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人、企业、技术、产品,为电力、冶金、石化、机械制造、建筑和环保等行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与使用部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为了和广大读者共同回顾《电气时代》30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正在寻找拥有《电气时代》创刊号的读  相似文献   

18.
<正> 电气工程师刊授进修大学(简称电气刊大),自一九八五年创建以来,以开发电工行业科技队伍的智力,实现知识更新,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已招收了第一届学员,按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方向组织教学,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信誉。一九八七年即将招收第二届学员,并将增设电机与电器、电工材料与绝缘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的科目。为了进一步鼓励  相似文献   

19.
邓娟 《电器评介》2014,(10):236-236
随着近些年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与应用呈现突破式进展,而且在这最近的十年期间获得非凡成就,该领域的某些方向也拥有相应的发明与创造,可是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国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比较,其水平相差甚远。在我们的日常显示生活当中更为广泛的发展与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势必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重点分析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促进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刊贺词     
祝贺《电气制造》杂志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正式公开出版并发行。这个刊物的批复,一方面代表着我们的电工电气行业又多了一扇窗口,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对我国电工电气行业的重视程度,它对电气制造行业的技术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我对此刊的创办寄予厚望,期望其能为我国电气产品制造企业, 制造设备供应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广大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定位明确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