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传统故障诊断基础上,将多Agent技术应用于动态、分布、实时和不确定的复杂系统故障诊断领域,是求解复杂过程故障诊断问题的一种新尝试。讨论了基于MAS的分布武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和过程。基于一种分布式Agent诊断系统结构原型系统,重点研究了诊断问题的多Agent间的交互、协作以及诊断决策问题,提出了分布式信息交换和分布武诊断的BDI结构的推理机模型,并用CBR技术对其实现了协作求解。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成因分析.取得了与专家相似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智能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智能诊断基础上,将多Agent技术应用于动态、分布、实时和不确定的复杂系统故障诊断领域,以求解复杂过程诊断问题.提出了基于MAS的分布式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和过程;讨论了基于模式聚类的故障求解机制及对诊断问题任务的辨识、分解;研究了多Agent的约束和关联;设计了应用Agent工作状态的表达机制;确定了应用Agent间的工作状态影响关系及多Agent间的交互、协作和通讯;构建了多Agent模糊关联模型;给出了多Agent诊断系统局部诊断决策与全局诊断决策的集成描述结构:实现了一种分布式Agent诊断系统结构及其原型系统.工程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成因分析,并给出有效的决策意见,取得了与专家相似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鸣  魏震生  梁冠辉 《电光与控制》2006,13(4):75-77,83
针对大型装备维修过程的复杂性、安全性及故障诊断的及时性要求,对多Agent技术在远程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作了研究,介绍了多Agent诊断系统的总体结构、组成部分及诊断Agent之间的协作,提出了复杂装备多Agent故障诊断模型。在协同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多专家的协同机制及协同诊断方法。仿真和实际数据验证表明,该系统能高效、准确地诊断故障,具有较好的主动性、适应性和交互诊断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故障诊断中动态变化的环境和满足求解复杂系统全部任务的要求,研究一种基于MAS的分布式智能监控系统.文中以诊断决策问题的结构及建模过程的层次性为基本思想,基于诊断任务的多层次混合分解策略,提出了融合不同表达方式和推理机制的多Agent并行诊断结构,分析了管理Agent、诊断Agent和决策Agent的基本职能,探讨了实时Agent的组织和演化机制,给出了并行推理过程中的冲突消解算法,建立了具有公共属性的智能体模块化层次结构,实现了基于MAS多层分布式黑板模型的智能监控系统.工程应用效果验证了多智能体结构框架下复杂系统分布式求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布式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入手,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数据管理模型,以及多Agent之间的协调和协作等问题,研究了分布式管理智能Agent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伦理学的多Agent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Agent系统是多个自治Agent相交互、协同、合作形成的社会。伦理学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目前存在的多Agent系统模型的主要有BDI模型、效用模型、通信模型等,很少有人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多Agent系统模型进行分析。文章基于伦理学的理论,提出一种多Agent模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在这种模型中的Agent协作求解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黑板的多Agent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Agent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黑板系统及Agent技术,设计基于黑板的多Agent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同时对该模型中的各Agent功能进行描述.此外,提出系统中Agent的抽象结构,并对Agent的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建模.该系统有助于多个Agent协同求解大规模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8.
结合黑板系统及Agent技术,设计基于黑板的多Agent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同时对该模型中的各Agent功能进行描述。此外,提出系统中Agent的抽象结构,并对Agent的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建模。该系统有助于多个Agent协同求解大规模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9.
结合黑板系统及Agent技术,设计了基于黑板的多Agent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分析,每个Agent利用黑板进行交互,通过黑板控制Agent对黑板进行控制,同时给出各Agent的描述。此外,提出了多个决策Agent协调决策的处理方法,该系统可用于多个Agent协同求解大规模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合黑板系统及Agent技术,提出了基于黑板的多Agent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对该系统中的各A-gent功能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各个Agent的模型。每个Agent利用黑板进行交互,通过黑板控制Agent对黑板进行控制。该系统有助于多个Agent协同求解大规模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信息化车间运行遇到的巡检人员作业强度大和处理问题反应不及时两大问题,利用基于移动定位技术的多功能手环及手持终端,实现故障隐患信息毫秒级实时接收与实时远程处理;利用单元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协同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和多指标分析评价风险预警技术,实现故障解决措施自生成、隐患预警与定制化推送。经试验验证,所设计的智能巡检系统室内定位误差较小,故障智能诊断结果和风险预警结果准确,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局限性,探讨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并结合雷达系统故障诊断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故障诊断系统。系统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使故障诊断智能化、简单化。实验表明,该系统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络优化中的故障诊断工作,设计并实现了一种TD-LTE网络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采用神经网络来构建故障诊断模型,进行故障诊断,输出诊断结果和解决方案,实现了网络故障诊断智能化。最后根据系统的运行结果论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和可实现性,可以有效地减轻网络优化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网络运行商的网络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4.
邓歆  孟洛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28(10):1902-1906
该文提出了智能通信网络的告警相关性分析模型。将通信网按照功能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子网,针对不同网络的特点,选择适应各自网络特性的告警相关性方法,并建立了层间的网络故障传播模型。提出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告警相关性模型。最后,在SDH over DWDM光传送网中,具体分析了告警相关性模型的实现和性能比较。实验证明,采用分布式的告警相关性模型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故障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协同编辑中的迟加入问题和协作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窦万峰  王维丽 《电子学报》2005,33(7):1275-1278
实时协同编辑中协作站点在不同时机加入时,由于网络延时或故障会导致其初始状态的不一致,即同步问题.同时,协作过程中站点或网络故障或长时间无操作生成,以及会话管理器的容错等问题会影响系统可靠性.本文提出一个多迟加入server算法,解决了迟加入client初始状态的一致性;提出一种基于会话管理器的站点查询算法和分布式备份模型,保证系统可靠协作.通过实例对相关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包旭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9):150-151
提出了压路机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核心硬件结构和体系结构,着重设计了智能故障系统的数据库子系统。分析了数据库中的数据组成,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了概念和逻辑模型设计,最后在VC 平台上阐述了数据库实现的主要技术。样机试验表明,该数据库基本满足了压路机的故障诊断、提供解释信息等要求。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在轨故障诊断系统,是由多台服务器构成的多进程分布式系统。如何保证系统整体高效、协调工作、资源分配合理,已成为航天器故障诊断系统中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故障诊断系统的特点,基于分布式系统整体性能最优,设计出适合分布式进程调度、满足航天器故障诊断需求的分布式多进程调度结构。实践表明,这种调度结构对航天器故障诊断系统进行扩展和有效控制,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generic model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and specifies it for intelligent sensors, from a functional point of view, i.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ervices they offer to the system designer. Basic services are concerned with data estimation and data characterization, both based on local transducers an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remote signals. Advanced services are concerned with data validation, through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procedures, and with fault tolerance, by means of accommoda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strategies. Finally, the integration of intelligent sensors in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