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晓龙  练新 《水资源保护》2016,32(S1):109-113
介绍了河湖底泥的污染物组成、污染来源、特性及危害,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系统综述了底泥脱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湖泊环保疏浚底泥处置技术的研究展望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湖污染底泥处理技术》中介绍了河湖污染淤泥现状,河湖污染淤泥特性,河湖淤积对社会经济、水生态环境、人居生活的影响;河湖污染底泥处理技术:淤泥清淤清出方式多样,清出淤泥增量问题,清出泥浆处理问题,清除泥浆处置问题,淤泥资源化利用问题,提出了淤泥处理处置是江河、湖泊水环境改善与治理的前提,是生态环境修复和重建之必要。淤泥合理地资源化处理处置关系到环境、生态和节能减排,尤其是大中城市的河湖淤泥的有效处理处置直接影响城市的水环境、水生态、城市人居生活和城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河湖联通、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战略的实施必然产生大规模的疏浚泥,面向环保疏浚的城市河湖疏浚底泥一站式周转循环处理技术为我国河湖疏浚泥处置开辟一个新的节能、环保处理方法。揭示了负压在疏浚底泥中的传递机理,提出了防堵负压快速固结技术,解决了传统负压处理疏浚底泥经常面临的淤堵问题,通过技术处理,疏浚底泥含水率可以快速降低至液限的  相似文献   

4.
受污染水体底泥的处理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以疏浚为主要技术单元的易地处理处置技术是目前受污染底泥综合整治方案的基本选择之一,而受污染底泥的易地处理处置首先必须解决"受污染疏浚底泥的最终出路"。受污染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受污染疏浚底泥植物培植土利用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并具有良好前景的一种资源化利用技术。但受污染疏浚底泥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和环境兼容性等方面都明显有别于一般土壤,因此用其替代一般土壤作为植物培植土进行资源化利用,必须对其技术与环境可行  相似文献   

5.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底泥污染治理是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阐述了原位、异位等无害化处理技术,同时考虑到底泥富含有用成分,对国内外各种底泥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DB32/T3258—20172017年5月5日,由江苏省水利科教中心、江苏兴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起草的《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规范》对推进生态疏浚在河湖底泥污染治理项目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我省生态疏浚工作水平和治理效果,规范生态疏浚工程施工行为具有重  相似文献   

7.
针对受污染底泥原位或异位修复技术存在需引入外来材料或长期占用土地和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将疏浚底泥脱水干化及无害化处理后,烧结成陶粒并回填至原疏浚区域的受污染底泥陶粒化回填技术,并从增强床面稳定性、清晰泥水界面、改变底泥中溶解氧垂向分布和减少底泥污染物释放通量等方面,探讨了该技术修复底泥的潜力。底泥疏浚可直接去除大部分表层污染物,而陶粒制备过程中的高温烧结会降低疏浚底泥的污染程度;陶粒回填后,床面稳定性增加,相同水动力条件下颗粒不易再悬浮,底泥释放通量明显减小,床面溶解氧渗透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苏州河底泥污染物控制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苏州河底泥污染特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苏州河生物毒性指标、土壤背景值,参考国内外疏浚工程实践,大胆创新,提出底泥污染物控制指标,确定了期望疏浚深度与疏浚规模;本文以苏州河底泥疏浚为工程实例,初步探讨了河湖底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同类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开展,部分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安全处置问题成为城市河道治理的制约因素。总结了国内外对重金属污染河湖治理的有关案例,提出了沈阳市细河河道污染底泥异位固化稳定化安全处置方案,固化后底泥可用于慢行道路基建设。细河底泥处置方案可通用于沈阳地区黑臭河湖,能够彻底清淤污染底泥,重金属污染源消减后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河湖环境的自我改善和修复,有利于河湖行洪。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21,(1):103-108
对于不同污染类型底泥,其处理与处置方式存在差异,为使底泥处理与处置更加高效、合理,应对不同污染类型底泥的处理与处置方式进行分类、分区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高营养盐、重金属、有机物和复合污染等4类污染底泥的处理技术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对工程中常用的原位覆盖、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化学修复技术应用效果和应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于污染负荷大、污染物种类复杂的区域可采取底泥环保疏浚技术,并在疏浚后配合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强大的生态自净系统,其中疏浚淤泥需及时进行合理、安全的处置,对重金属单一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有机物单一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化学氧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复合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化学氧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区域,可采取生态安全性高的原位控制技术,如原位覆盖技术,并辅以水生植被修复,其中辅助的生态修复工程需综合考虑水生动植物生长的水质、基质和外界条件,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沙资源区域分布的基础上,本文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水文量累计曲线法分析黄河水沙资源量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黄河泥沙的资源化及水沙资源量变化对泥沙资源化的影响。黄河龙羊峡水库以上河段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没有明显变化,其他干流河段和中游大部分典型支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随时间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黄河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对泥沙资源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会降低引洪淤滩、淤临和淤背的效率,限制灌区黄河泥沙烧制建筑材料、淤改与稻改等途径的实施,减小黄河口泥沙造陆的速率,影响黄河与河口湿地质量与数量的塑造;而对灌区浑水灌溉、清淤泥沙利用等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疏浚土是水利水运工程衍生的一种宝贵资源。在长江上海段,针对上游来沙量持续减少、河口砂土资源日趋紧缺、海洋倾倒区逐渐受控等新形势,开展港口航道疏浚土的有益利用是涉水部门的共同期望。依据工程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海段疏浚土有益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疏浚土有益利用的框架性建议。研究分析表明,近10年来,长江上海段疏浚土有益利用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用于吹填造地的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数量较为可观。但存在疏浚土利用方式单一、利用率总体偏低、相关体制机制尚未完善等诸多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长江上海段疏浚土的有益利用水平,提出框架性建议如下:加紧疏浚土有益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加快转变疏浚土资源化利用方式,以及加大疏浚土有益利用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长江中下游江湖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金友  姚仕明 《中国水利》2010,(16):30-32,45
长江中下游河网水系十分发育,构成具有显著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江湖关系,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江湖关系变化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两大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两者所起的作用不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口的不断增长,江湖关系变化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也不断加剧,导致人类需求与自然和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如此复杂并处于不断调整变化的江湖关系,如何做到江湖治理既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又能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加强江湖变化规律与治理的科学研究,统筹防洪、水沙资源综合利用、航运及生态环境等,综合考虑江湖治理,维护江湖健康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水库群联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响应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长江干支流水库群的总库容约占长江入海年均径流量的37.6%,水库群的联合作用改变了进入长江中下游江湖系统的水沙条件,引起江湖系统水沙输移、冲淤演变及江湖关系等发生新的变化,呈现新的特点。本文在综述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江湖系统水沙输移与冲淤演变特性及江湖关系变化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水库群联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响应机制,形成的主要认识有:水库群联合作用下中下游江湖系统的径流量及比例组成没有明显变化,但输沙量及比例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干流宜昌站变化最为明显;中下游河道由自然条件下的中沙河流变为少沙河流,江湖系统由自然条件下的累积性淤积转为持续冲刷,并在较长时期内进行重新塑造与调整;水库群的联合作用对江湖水沙交换与湖区冲淤产生影响,两湖枯水期有所提前,湖区泥沙沉积率显著下降,江湖关系总体趋于向好的方向调整。鉴于长江水沙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与江湖系统演变的复杂性,今后仍须加强变化环境下中下游江湖系统响应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界定幸福河湖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安全河湖、健康河湖、富民河湖、文化河湖4个方面共17项指标的幸福河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最劣法(BWM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运用CRITIC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并通过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得到组合权重。基于TOPSIS法建立幸福河湖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评价浙江省某市2015—2019年幸福河湖建设水平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BWM-CRITIC-TOPSIS模型可有效评价幸福河湖建设水平,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湿地占地比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指标限制了该市幸福河湖等级的提升。提出了促进人水和谐、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在统筹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所在流域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属性.基于国务院批复的区划成果,分析了不同类型功能区及其水质目标在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的分布状况,并针对不同水资源一级区的自然环境、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一步分析了各水资源一级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成果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运行后泥沙问题与江湖关系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沙问题是影响三峡工程调度运行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工程论证、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对三峡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采用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检验以往泥沙研究成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经10 a的运行,泥沙问题基本态势良好,局部问题经认真应对,处于已控或可控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泥沙问题有可能积累、发展和转化,仍应继续高度重视。针对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三峡工程运行后坝下游河道产生强烈的、大范围的冲刷;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口水位下降,对2湖分流分沙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枯水期2湖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等问题;通过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口建闸等措施对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疏浚底泥掺外加剂真空预压脱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湖环保疏浚工程产生的高含水率疏浚底泥量日益增加,而且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二次污染.为实现底泥的快速脱水,便于资源化利用,针对底泥疏浚工程的传统堆场处置方式存在的缺点,尽快脱除由于淤泥沉降作用积累的大量上清液,采用真空预压并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和脱水剂的方法进行疏浚底泥脱水.同时做了空白试验,测定了排水速率,检测出水水质.试验结果表明:掺外加剂试验组疏浚底泥的含水率在650 h内从76.0%降至46.5%,而无外加剂的空白组试验含水率只降至53.4%.所用脱水剂不与絮凝剂、淤泥和淤泥中的有机质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对出水水质无明显影响,出水的浊度、CODMn以及pH值在废水排放的规范之内.所以,真空预压并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和脱水剂的方法能够实现快速脱水,同时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9.
河湖底泥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底泥中氮、磷等营养元素,重金属及难降解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及其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及实例;简单介绍了底泥修复的物理化学控制措施,并着重阐述了污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研究进展、修复机理与应用实例;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和思考,旨在为河流湖库底泥及水体环境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江科学院长江泥沙若干问题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近50年来,长江河道水流泥沙运动、河道演变、河道整治及水利枢纽泥沙问题研究情况与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包括长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运用对水沙及江湖演变的影响与对策、长江中下游河道和湖泊及长江口治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