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岚  叶斌  徐明尧 《城市规划》2006,30(4):33-37
城市公共设施事关老百姓每天的生活。随着住房由计划经济下的“产品”向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的特性转变,围绕商品住宅开发的配建公共设施的纠纷和摩擦日增,这种状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住区的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办法如何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笔者将《南京城市新建地区配套公共设施规划指引》制定过程中的相关思考整理成文,期望和全国同行一起共同探讨适合市场经济制度的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实现“积极老龄化”是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新挑战,住区开放空间作为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要体力活动场地,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建设重点。选取江西省丰城市6个住区为样本,通过实地勘察法、行为注记法,对住区开放空间公共设施及老年人体力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SPSS相关性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住区绿化环境、公共设施规模,以及开放空间单元形态、可达性与围合性,是影响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关键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建议,为住区开放空间及其公共设施的适老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明惠 《城市建筑》2014,(11):49-49
本文主要从公共设施配套供应模式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引起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调整的因素,探讨了住区公共设施的需求和配套发展趋势,提出了调整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空间尺度分析的角度入手,追溯我国住区公共设施规划演变,并审视邻里中心模式的内涵:邻里中心是邻里交往、公共生活的中心,而非单纯的公共设施集中布局的用地,其规划不仅仅要关注公共设施功能配置,也要加强对规模尺度及空间布局的重视。以珠海市邻里中心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为例,提出调整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的思路和建议:体系上,简化分级,以在邻里住区单元强化生活中心为主,构建层级体系为辅;尺度上,以400~500m半径的步行尺度而非设施尺度构建邻里住区单元;功能上,形成公益性设施和经营性设施并重的功能组成;空间上,以组织公共生活为原则构建公共设施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5.
1996年,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了联合国第二届人居大会。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人类居住事业发展的两个目标:一是“人人享有适当的住宅”,二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按我的理解,核心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人居。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前提就是人人都要享有适当的住房;另一方面,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人居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住区环境中,大量的环境场地硬性界面成为隔绝人和环境交互关系的障碍。“柔性”界面具有维持住区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与特性,在重塑住区生态和谐的同时培育绿色文化,拓展其应用策略是未来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开放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意义,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公共设施、空间形态四方面,探讨了开放角度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方案,促使城市住区的规划设计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曹向阳 《建筑》2009,(19):66-6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以及“和谐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这些“和谐细胞”入手。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对于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社区在落实上,应该使之充满人文亲情的和谐元素,因此在硬件上(住区建设时)预作安排满足基本要求,对于未来和谐社会的实现有着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保障性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为例,从城市和居住区两个空间层面,实证性地解析了保障性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特征:城市层面,市级社会性公共设施之于保障性住区空间不可达;居住区层面,公共设施在配建和移交、供应环节均存在显著的供应易质、供应时滞、供应不足的问题。建议城市政府在保障性住区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该以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为原则,体现公益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居住社区的概念及名称由来的解析,指出建设居住社区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城市全球竞争力的社会资本。提出完善《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设计导则》的建议,包括:居住社区建设应构建合理的居住社区规划结构,即构建社区—小区—街坊3级规划结构;完善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满足老年人生活需要等。  相似文献   

12.
靳超 《建筑创作》2010,(6):94-99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与强化,环境景观中公共艺术和设施无论从设计理念到制作都有了长足进步。本文以北京部分小区景观为例,从比较完美的作品分析入手,探讨北京住宅小区公共艺术与环境设施的结合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费彦 《南方建筑》2013,(4):103-105
在市场主导的房地产开发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足量优质的供应依赖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广义上的“供应”包括 “投资”、“建设”和“运营”三个环节。政府理应成为最大的“投资”主体以确保社会公平,“建设”可由开发商与住宅同步实施,“运营”则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竞争作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以提升效率和质量。政府履行好投资者、组织者和监管者的职责,同时大力推广完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才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供应方式。  相似文献   

14.
胡刚 《福建建筑》2014,(1):21-2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关注点已从过去的室内环境逐步转移到户外公共空间与环境,而这正是目前保障性住房设计所忽视的环节所在。本文以厦门市集美滨水小区户外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并分析,借鉴国外的相关建设经验,针对现状的不足提出若干改进意见,旨在探讨如何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安全、健康的保障性住区户外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划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刘冰  张晋庆 《城市规划》2002,26(12):82-85,89
以上海不同类型住区的典型调查为基础 ,从规划角度对居住水平差距大、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居住价值取向差异显著等当前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并建议从住区建设与管理模式上进行改进 ,对此提出 :加大住区周边的城市公共设施投入 ,缩小住区外部环境的差异 ;物质环境应与社区文化并重 ,创造出多样化的交往空间 ;对历史保护型住区的更新应注重保护性开发 ,提升其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 ;强化住区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功能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当今小城镇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现状与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希望从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构建、绿地系统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小区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加以提高,以期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朱薇  周伟  曲文 《华中建筑》2012,30(4):52-55
昆明在全国建筑热工分区中属温和地区,由于其舒适的气候条件,建筑冬季无需采暖,对于冬季的保温要求与夏季的隔热不如全国其它地区严格,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住宅建筑节能问题一直得不到重视。但是,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住区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尤其是房地产及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持续推进,使得昆明的住宅高度总体向上攀升,由此带来的建筑能耗增加就不得不成为关注的新焦点,高层住宅进行节能设计刻不容缓。该文针对目前昆明高层住宅发展趋势和住宅节能现状,分析了在昆明进行住宅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并结合两个典型案例说明了昆明高层住宅节能的应用,提出该地区在其优越的气候条件下,更应重视新建住宅的节能设计,从而为昆明城市创造出既舒适又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住区。  相似文献   

18.
浅谈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聪龄  沈涛 《山西建筑》2007,33(6):11-13
从社区的自然环境、交往空间的创造、环境设施的配置、人文景观、居住区等方面阐述了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特点,指出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公共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围大型居住社区是上海市的快速发展地区,其交通需求产生和分布、交通设慈供给等均对上海交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了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出行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出行将长期依赖于公共交通;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与中心城居民的出行差异较大,出行更为不便,且柔性出行需求受到抑制;外围大型居住社区的公共交通配套较为落后,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满意度较低,必须优化其公交线网并为其提供更为先进的公交管理技术。研究结果为外围大型居住社区的交通规划,尤其是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