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卫东 《水泥技术》2004,(5):100-101
在现代水泥生产过程中,水泥生产是连续进行的,生产工序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环节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影响下一环节的生产。所以生产控制和均化是保证工厂正常生产和质量的关键。 生产质量的控制主要是根据工艺流程对各生产工序系统地、定时进行质量控制。从原燃材料、混合材进厂开始到生料、熟料以及成品水泥各环节进行取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该工段生产  相似文献   

2.
路森  魏元芳 《水泥工程》2017,30(5):37-39
通过加强工序质量控制管理,优化原燃料组份,提高水泥熟料流动度和强度的研究探索,不但消除了水泥熟料生产中影响流动性、强度的不利影响因素,而且还从生产中总结经验。根据公司生产实际情况,从原燃料进厂到人员操作等各个环节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实施,实现了较好的管理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泥》2004,(8):52-56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料控制分析,熟料控制分析和水泥成品控制分析。它们是水泥生产中的“神经”和“眼睛”。如果各道生产工序没有控制、分析、检验,就无法了解生产过程的质量情况。生产就处在盲目和混乱的状态,水泥质量就无法保证。本章着重介绍以质量控制为目的的有关仪器分析技术及设备。这也  相似文献   

4.
质量控制是为产品质量达到要求所采取的技术作业和活动。 水泥生产是固态物料的热化学反应过程,为保证产品质量,必须严格控制物料细度、成份、均匀性及降低有害物料的混入量,所以对各工序物料的成份进行测定非常重要。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对象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生料、熟料和出磨水泥及出厂水泥等。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要以配料为纲,努力提高熟料质量,确保出厂水泥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1 我国水泥工业物料成份仪器分析的发展概况 70年代以前水泥的主要生产方式是湿法,料浆的物料成分很均匀,容易控制,调库、倒库的时间长,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法就能够很好的控制入窑生料成分。  相似文献   

5.
陈浩 《水泥工程》2004,(1):84-84
在水泥生产的质量检测控制过程中,取样是粉状物料质量检测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工序。取样是否真实可靠和具代表性,将直接影响到水泥厂熟料、水泥质量控制的成败。广东南华水泥有限公司熟料厂原有一套螺旋式智能粉料取样器(以下简称粉料取样器,见图1),安装在煤磨系统进行煤粉的自动取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料配比合格率不仅影响化验室配料计算的目标值(预期值),也影响到配料三个率值的稳定,而且对后续工序中生料、水泥的质量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原料配比合格率是水泥质量控制的“前哨”,是水泥质量控制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公司在提高原料配比合格率工作中,大胆尝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取得明显效果。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秀平 《中国水泥》2023,(7):105-108
水泥行业的矿山资源质量如果不好,就会造成生产组织和质量搭配被动,针对水泥企业复杂性矿山,从矿山资源掌控开始,采区生产工序顺序提出管控措施建立管控体系,将全员质量管理工作分解到具体每个岗位,可以较好稳定复杂性矿山的生产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含高氯,硫,碱原料对水泥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条设计能力为4500t/d、分解炉燃料比为0.6的带预分解炉和三次风管的干法水泥窑为例,着重分析了含高氯、硫、碱的原料对干法水泥工艺生产操作及熟料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泥粉磨是水泥生产的最后工序,也是水泥生产过程中耗电最多的环节,水泥粉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泥的质量[1]。本文以冀东水泥二线水泥磨过程控制系统为例,从水泥粉磨工艺流程和控制机理入手,基于ControlLogix5000可编程控制器设计水泥磨过程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谢国刚  张宇震 《水泥》2002,(11):23-26
铝酸盐水泥以其快凝早强、耐高温和低温下硬化快等优良特性,在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特种水泥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耐火材料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对铝酸盐水泥的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分析我国铝酸盐水泥生产的现状,从生产实际出发,寻求提高铝酸盐水泥质量水平的途径,十分必要。1我国铝酸盐水泥质量现状1.1我国铝酸盐水泥质量特性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我国铝酸盐水泥生产通常以煤和油作燃料,主要采用的是回转窑烧结法。其品种有CA-50、CA-60、CA-…  相似文献   

11.
骨明胶的生产周期长、工序多,要取得高质量的明胶产品,必须在各生产工序中进行严格的工艺控制,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骨明胶一般按如下的工艺路线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2.
水泥生产的连续性较强,因质量检验特别是物理强度检验滞后性决定单靠质量检验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生产质量控制的需要,所以如何提高对熟料强度判断的准确性、及时性来满足生产需要是众多水泥企业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工作。我厂经过近三年来对熟料7天与28天抗压强度间关系跟踪分析、验证,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并已逐步应用于生产质量控制中。现将应用中的几点体会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泥》2012,(12):33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替代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混合材料生产的水泥产品以及以天然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中污染物含量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替代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混合材料生产的水泥产品以及以天然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利用固体废物生产轻骨料、砖、陶粒材料等其他建筑材料,其污染控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  相似文献   

14.
物料在回转窑内的煅烧是水泥生产中的一个关键工序。水泥的产质量、原燃料消耗和窑的运转周期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工序。而看火操作又是该工序中的重要环节。回转窑的看火操作包括点火、挂窑皮、正常操作、保护窑皮、处理窑的不正常情况、停窑检修等项内容。为了达到优质、高产、低耗,我们看火工必须掌握好整个煅烧操作,维护窑的正常作业,延长运转周  相似文献   

15.
1.前言取样检验是水泥行业质量控制的常用手段,也是重要手段。取样的代表性越强,越能反应各工序的真实性,才能采取正确的调控措施,获得理想的调控效果。因此,对质量控制而言,取样的代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公司立波尔窑生产系统各工序的质量控制,一直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这种办法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系统生产不稳定时,取样的代表性差;二是如果岗位工采取定点操作,将使生产处于失控状态,使质量控制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为了克服以上不足,使各生产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我公司自行研制了…  相似文献   

16.
水硬性凝材料在拌水后既能在空气中以能在水中硬化,通常称为水泥(广义)。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水泥工艺过程,通常简要地概括为“两磨一烧”,即首先将原料粉磨成生料,然后经过煅烧形成熟料,再将熟料粉磨成水泥。这样的概括是仅就水泥生产中主要单元操作而言,对其它重要生产环节:如破碎、烘干、配料、均化、储存、计量、输送、收尘等等均未涉及。但需指出,正是这些众多的次要环节,对保证水泥产品的质量和经济生产,以及对水泥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都是不可缺少的。本次研究的主要是水泥的成分,主要测定方法以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根据核电站建设用水泥的品质要求,通过制订合理的配料方案,选择适合的原、燃料,以及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终于生产出合格的核电站建设用水泥。  相似文献   

18.
李桂兰  崔恩书 《水泥》2002,(12):54-57
0引言水泥生产中,对不同品质的煤进行质量控制并使其得到合理使用,可有效保证水泥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早在1987年我国出台了“水泥回转窑用煤技术条件”国家标准,2001年又出台了“水泥立窑用煤技术条件”行业标准。两项标准是水泥生产企业对煤炭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的依据。从1986年之后,国家水泥质检中心,开展了水泥成品、半成品及其原燃料化学分析大对比工作,每两年举办一次。样品有熟料、生料、粘土和煤(烟煤、无烟煤),其中合格率最差的就是煤的工业分析结果,立窑水泥企业80%不合格,重点水泥企业(67家…  相似文献   

19.
彭曦光 《水泥》2002,(9):32-33
0引言立窑水泥由于其生产工艺的局限性,实物质量一般较差,尤其是在水泥的安定性、均匀性方面,问题比较明显。水泥安定性的不稳定将会严重影响客户使用立窑散装水泥的信心。因此,准确地预测水泥安定性,有效地杜绝不合格的散装水泥出厂,成为立窑水泥生产的重要课题。我公司属立窑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以水泥fCaO含量预测其安定性的方法,来控制散装水泥的生产,并相应制订了一系列的工艺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及相应措施是比较科学、有效的。多年来,我公司的散装水泥生产量都较大,2001年共生产散装水泥49800t,散装率5…  相似文献   

20.
冯志敏  任延岭 《水泥》2007,(7):33-34
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生产特种水泥的企业,2003年成功生产了G级高抗硫酸盐型油井水泥。在生产油井水泥初期,由于公司生产原料复杂,仅钙质原料就有3种,且其CaO含量差别较大,再加上生产油井水泥经验不足,给油井水泥生产质量控制造成较大的困难。但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经验的不断积累,已基本掌握了G级油井水泥的质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