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酒精糟固液分离-内循环厌氧生物反应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DDG-IC-CASS)工艺处理酒精废水,设计规模为700 t/d。在进水CODCr、BOD5、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5 000、45 000、43 000 mg/L时,处理后出水的CODCr、BOD5、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0、21、97 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具有投资小、占地面积少、运行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可回收能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江苏某厂植物油废水处理工程的工艺参数、调试过程和运行效果。该厂采用隔油—混凝—气浮—IC—MBR的组合工艺处理植物油废水,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屠宰废水是一种量大面广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结合类似废水处理的工程经验和实验研究结果,本工程采用"厌氧反应器+Bardenpho+Fenton氧化"的主体工艺对此类废水进行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最终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应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加好氧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变性淀粉废水,确定了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周期及运行技术参数。运行结果表明:CODCr的去除率达98%,BOD5的去除率达99%,NH3-N的去除率达80.2%以上,处理后出水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一级排放标准。说明该法处理此类废水切实可行,且效果好、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河南某季戊四醇废水处理工程,该工程采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A/O式活性污泥池+曝气生物滤池为主的工艺,对上述各个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有机负荷可达2 kg COD/(m~3·d),COD去除率为50%以上,A/O式活性污泥池有机负荷为0.5kg COD/(m~3·d),COD去除率为90%以上,出水COD小于100 mg/L,出水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江西某制药厂高浓度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以及耐盐菌改良处理流程后污染物去除率的变化。企业根据工业废水特点,采用pH调节+臭氧预处理+水解酸化+IC反应器+A/O+BAF的主体处理工艺,并在稳定运行后在A/O段加入耐盐菌。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路线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在A/O段加入耐盐菌后,该处理阶段COD和氨氮去除率明显提升,最终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IC-MBR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15-25℃低温下运行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与MBR联用工艺处理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对反应器的运行效果以及影响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C反应器最经济有效的HRT为5h,最佳COD负荷为23.62kg/(m3·d),MBR反应器最佳DO为4ms/L,最佳HRT为8h,操作压力为16.4kPa...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某造纸厂废水处理工程改造后的运行情况,实例表明采用厌氧-好氧的组合工艺处理效果良好,排水口COD、BOD5和SS质量浓度分别为45、20、20 mg/L,出水水质满足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的排放要求。另外,工程中废水的循环回用,不仅回收了流失的纤维,同时减少了新鲜水用量及废水排放量,节约了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常温UASB反应器在淀粉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淀粉生产废水是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以常温UASB反应器为主要处理单元的生化处理工艺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不仅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而且产生可供利用的沼气,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厌氧反应器初次启动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EGSB厌氧反应器初次启动时的接种污泥选择、污泥驯化方法、厌氧反应器控制条件进行研究。当选用木薯酒精厂厌氧发酵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控制pH在6.8~7.6,VFA<1 000 mg/L,温度在26~28℃时,采用阶段进水驯化方式,经过近100 d的实际运行,成功培养出适应木薯淀粉废水的颗粒污泥,系统COD去除率达86%以上,厌氧反应器启动成功,运行状况良好,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解酸化-内循环反应器-循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气浮工艺处理盐酸林可霉素生产素废水,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处理效率高、维护管理方便;处理出水水质稳定,COD=180mg·L-1, BOD5=43 mg·L-1, p(SS)=64mg·L-1,p(NH3-N)=43 mg·L-1,pH=7.3,达到GB 21903-2008要求.  相似文献   

12.
奶牛场污水处理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奶牛场废水有机物、氨氮和病源微生物含量高等特点,提出两相厌氧.好氧.混凝.消毒的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出水COD、NH3.N、SS、总磷等指标均能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3.
郑艳芬  王仲旭 《水处理技术》2012,38(11):123-125
河北省某炼焦制气有限公司焦化废水治理工程先采用化学法降低焦化废水中氰、氨氮,然后与生活污水混合进入生化系统,生化系统采用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工艺降解有机物,最后采用混凝沉淀工艺进行深度处理。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处理出水COD≤135 mg/L,ρ(NH3-N)≤15 mg/L,ρ(酚)≤0.5 mg/L,ρ(硫化物)≤1 mg/L,ρ(氰化物)≤0.5 mg/L,ρ(SS)≤51 mg/L,ρ(石油类)≤0.5 mg/L,pH=6~9。处理出水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二级标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电镀工业园废水处理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电镀工业园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根据废水水质特点,前处理废水经过隔油池和气浮处理,镀镍废水经过化学氧化和沉淀处理后再和前处理废水混合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处理.含氰废水采用次氯酸钠氧化,含铬废水采用酸性NaHSO3,还原,金属离子综合废水采用氢氧化物沉淀进行预处理后,再和含氰、铬废水混合进行混凝处理.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出水COD、SS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7 mg·L-1和63 mg·L-1,只有铜离子超标,最高达到0.76mg·L-1.对铜离子含量高的金属离子综合废水增加内电解预处理工艺,改造后出水水质中所有污染物因子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张文博 《大氮肥》2021,44(2):141-144
以某碎煤加压气化产废水为对象,通过生化、回用水、浓盐水和分质分盐处理,在进水CODCr为3465 mg/L,氨氮为205 ing/L,总酚为694 mg/L的条件下,成功实现分质分盐.产出的硫酸钠结晶盐达到GB/T 6009-2014《工业无水硫酸钠》的二类合格品标准,氯化钠结晶盐达到GB/T 5462-2015《工业...  相似文献   

16.
腐竹生产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包括车间洗豆、泡豆废水、剩余豆浆和清洗用水等,该废水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采用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BIOFOR)工艺处理腐竹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8)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水解酸化-CASS工艺在红霉素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系统经调试试运后出水基本上达到了国家关于制药废水排放的二级标准。为抗生素废水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改造经验。  相似文献   

18.
周健  余欢  倪斌 《水处理技术》2012,38(7):125-127
将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2/O)处理白酒厂污水,改造为厌氧-气浮-好氧工艺(AF-ABR-气浮-CASS)。新工艺对COD、BOD5、SS的去除率分别是99.64%、99.58%、93.35%,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改造工程具有针对性强、水质水量适应范围广、运行稳定、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焦化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省某焦化厂生产生活废水处理工程的工艺参数、调试过程和运行效果.该工程设计处理能力为960 m~3·d~(-1).采用A~2/O~2、混凝沉淀、过滤、氨吸附工艺处理.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并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其中部分出水回用于生产和喷洒路面和草坪.  相似文献   

20.
利用UASB+CASS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BOD5、SS和色度分别为4075、821、534 mg·L-1、158倍时,出水水质分别为73,15、55 mg·L-1和40倍,去除率分别达到98.2%,98.2%、89.7%和74.7%.出水水质稳定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